大学生考试作弊 怪诚信?怪制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5日11:39 新晚报 | |||||||||
如何看待作弊行为?在哈三所高校百份问卷调查 半数学子态度漠然 近日,记者在哈三所高校共发放100份关于考试作弊问题的调查问卷,以便真实、准确地了解大学生们的想法。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现行考试形式陈旧;对考试作弊行为半
调查结果显示,近两成大学生承认本人有过考试作弊行为。对于考试作弊,认为同学会持理解和同情态度的占近三成,“本人”持理解同情态度的为一成半;会鄙视和谴责的分别为一成和近一成半;表示漠然的则为三成。表面看,大学生对考试作弊持此态度似乎“事出有因”:尽管有四成的学生仍然认可考试是客观测量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但是有八成的学生批评考试形式陈旧。大多数学生希望减少手写闭卷考试,降低考试难度,增加开卷考试和其他考试形式,例如:课堂讨论、实地调查、社会实践、项目研究等,让学生有更多选择考试形式的权利。 记者采访的一位社会学家认为,学生建议以改变陈旧的考试形式的方法来解决考试作弊问题可谓一语中的。“作弊有‘瘟疫效应’,少数人的得逞会诱发更多人铤而走险。严厉的惩罚措施能遏制作弊,但不能杜绝作弊。只要作弊带来诱人回报,就会有人冒险。”因此,减少作弊的一个有效措施是尽可能地减少闭卷考试,增加开卷考试,这在文科诸学科中是可行的,但这需要在考试内容与要求上来一番与开卷考试相匹配的改革。 然而从另一方面看,学生对作弊行为的漠然态度,却应当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学生诚信观念的淡薄。 记者将在3所在哈高校里收集到的大学生对作弊的看法整理如下: ———我认为作弊是不正确的。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自有正确的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准。 ———我不赞成作弊,但是不排除我自己作弊的可能性。 ———在考场中发现作弊行为,我会装作没看见,绝对不会报告给监考老师。但是心里或多或少会有些不平衡:凭什么我靠我自己的本事他却可以作弊! ———对作弊被老师发现的同学先是很痛快,后来看到他受到处罚觉得很同情,最后觉得与自己无关也就淡漠。 ———对于作弊这一现象,我认为首先是学生个人品质的问题,但也与现今落后的教育制度有关。 一位教育界人士对此表示,加强大学生诚信思想教育已刻不容缓。大学生的诚信观念关系到其综合修养的提高和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 江苏:大学生可以“打小抄” 为有效遏制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江苏省河海大学推出了学生可“打小抄”的考试制度。即学校在考试前统一印制一种红色的纸,发给每个考生,考生可在上面记上自己认为有用的东西带进考场。据校方称,这种做法取得相当好的效果:一方面,督促了教师改进自己的考查形式,着重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还促进了学生自己的总结、归纳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不再将其他小纸条带进考场,因而有效减少了作弊现象。 河海大学在考试上的这次改革,在我市一些高校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由此而引发出的考试模式陈旧、大学生诚信观念淡薄等问题再一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 上海:为大学生建诚信档案 面对诚信缺失的道德病症在高校蔓延,上海高校率先在全国建立大学生诚信管理制度,为每个在校大学生设立个人信誉档案。该档案主要记载学生在校期间在诚信方面受到的奖惩情况,并借鉴金融系统客户信用等级评价的方法,给每个大学生在校期间信誉状况一个客观等级评价。据了解,目前该做法已开始在全国高校推广。 考试模式一改作弊减少八成我省高校遏制考场作弊有良方 为防止考生作弊,各高校常规做法是一经发现,校方给予严惩,轻者警告、留校察看,重则勒令退学、开除学籍。惩罚可谓严厉,但却治标不治本,铤而走险者不减。为去“病根”,我省一些高校从自身找原因,采取了改革陈旧考试模式的措施,效果显著,作弊者较改革前减少80%。 据了解,哈工大是最早改革考试方式的在哈高校之一。从1998年开始,该校就取消了以往“一卷定终身”的传统考试方式,采取累加分数的办法,即学期总成绩=平时作业成绩+课堂出席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实验(报告)成绩+期末考成绩。总成绩能够反映出整个学期学生的学习状况,一次考试失常不会最终决定学生的“命运”,学生们自然没必要铤而走险。 在考试形式上,哈工大采取口试、半开卷、闭卷相结合,使学生作弊的机会大大减少。此外,该校自去年成立基础学部后,学校为每位新生建立了个人诚信档案,学生自律意识明显加强。据了解,诚信档案建立后,基础学部至今未发现考试作弊者。 为避免学生犯这样的错误,哈医大教务处每年都与学生处联合,组织学生学习学校制定的条例及处罚办法,从正面引导大学生建立诚信观念,以免追悔莫及。此外,该校除必修课中的考试课采取闭卷考试外,考查课一律开卷。对选修课,学校采取学分制管理,一门选修课不合格,可以通过选修其他课程补上学分。考试压力减小,作弊者锐减。 据悉,在哈23所高校中,半数以上已改革了考试方式,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他们为何作弊? 考试分数与利益直接挂钩 面对日益激烈的校内竞争,分数是最有力的武器。“优秀学生”、“优秀干部”的评选,奖金的发放、考试的最终排名等等一大堆和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无不与考试成绩直接挂钩。于是,成绩好的想考得更好,中等的比拼赶超,差的也不想考试挂红灯。 还有一部分成绩不错的学生也帮助差生作弊,他们的目的是除了取得更好的成绩外,也通过“帮助”别人考试过关而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成绩好的同学往往对其他同学的这类要求不便回绝,否则将成为“不够义气”的典型,作弊成了学生之间变相沟通的方式。 调查中还发现,作弊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最常用的手段是偷看、翻书,还有的是夹带、传纸条、与同学对答案。面对层出不穷的作弊手段,监考人员防不胜防,许多学生都能成功地达到目的,而多数“成功者”事后也常在同学面前吹嘘。除了上面提到的比较老式的作弊工具和手段外,新的作弊工具也层出不穷。 工具一:电子作弊笔。与普通的笔很相似,外形比一般的钢笔稍大些,笔的前端有红外线装置,可识别英语单词,并将其翻译成相对应的汉语,显示在笔身上。这种笔是美国原装的,约可储存5万个单词和3万个词组,在广州售价1680元。据一位用过的女生介绍,她曾凭借此笔的帮助顺利通过大学四、六级英语考试,且屡试不爽。 工具二:一个看起来很平常的透明胶带,开口处一圈圈拉开后竟发现粘胶的一面上粘满了英语单词。 工具三:一些女生利用长发与同班同学合作舞弊。大家一进考场,成绩较差的长发女生事先将手机隐藏好,将耳机掩在长长的头发里,成绩较好的学生做完试卷后提前走出考场,将答案用手机通知给还在考场中的学生。 据悉,前不久,南京财经大学为警告考生,特意收集了历年考试中查获的作弊工具和对作弊学生的处分决定,举办了一个展览,并组织学生进行参观,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这种“别开生面”的展览多少让人感到苦涩。 错在考试本身? 老师照书出题激起学生作弊欲望 面对作弊,难免使人产生联想:考试了这么多年,为什么我们出的题总是让考生有作弊的想法呢?哈师大副校长傅道斌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他说,目前老师们出题的习惯是要出书本上有的东西,这几乎成了一种定势。而正是由于这样一种定势,考生的作弊定势也就自然形成了,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如今中国考试制度的“鲜明特征”。 多年来试卷出题的风格为什么老是一成不变?哈尔滨学院一位老教授道出其中原因:照着书本出题,不管对于谁来说,其实都是一种不愿意思考的表现。特别对于出题的老师来讲,书本上有现成的答案,掐头去尾,一道题就如此简单的出完了,既完成了工作,又不少拿奖金,老师们当然乐意。而对于考生来说,“他好,我也好”,考试的内容书本上有,答案就是书本的一部分,拿着书本只不过机械地读看几遍,考试也就大功告成了。而成绩的高低也就在于机械重复遍数的多少。 素质教育成为当今最响亮的口号,其本质是要学生有更多的思考力与创造力。但现行的考试模式与素质教育却有一段遥远的距离,一种机械的、可以通过作弊来取得高分的考试在很大程度上是体现不出考生的思考与创造的。考试要考出的应该是飞扬的思考、灵动的感悟、激情的创造,是自己不同于他人的个性。区别出不同的人其实才是考试的本质。 一些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专家们很赞同开卷考试,这样做加大了出题的难度,需要出题老师有更多的智慧与创造,这样考生才能更好地发现自己的创造与激情。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当作弊越来越来现代化的时候,我们主要研究的应该不是怎样对付具体的作弊手段,而是应该更多的研究考试本身。作弊屡禁不止恐怕恰恰源于我们的考试没有“与时俱进”。 “严刑”收效甚微 处罚作弊学生其实治标不治本 不久前,哈工大对3名在英语四、六级考试或期末考试中作弊的同学作出了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的决定。而在其他许多学校都发生过学生因考试作弊被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的事情。学校和老师呼吁学生能否诚实一些?许多学生呼吁处罚能否轻一点儿?有关人士也提出,处罚越来越重,而作弊没有减轻多少,靠处罚能杜绝或减少作弊吗? 哈工大教务处处长李旦说,这是学校依据自己所制定的规则作出的决定,并自1994年以来一直始终不渝地坚持这一原则。该校许多学生认为学校的这一处理不给人改过自新的机会,太不近人情。毕竟这对于一名大学生来说打击太大了,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就这样完了。否定了一次就否定了一生。而李旦认为,作弊者是由于其规则意识太差所致。学校一直非常强调考试纪律,学生也知道考试作弊是要被勒令退学的,也有前车之鉴,但还是有人心存侥幸、明知故犯。 据了解,每个学校都规定了对作弊的严厉处罚,而记者所采访到的学校都表示惩治作弊可以减少和遏制作弊,但他们也表示作弊无法根除,只要有考试就会有作弊。 哈师大杨朝晖老师认为,不能把作弊的责任一味简单地推给学生,也不能简单地把作弊归结为学生的品质问题,学生作弊的背后也有着更深刻的教育教学以及管理的问题。有些学生从小学、中学就养成了作弊的习惯。有一个学生就说,作弊已经形成一种习惯。而中小学没有开除、退学这种处罚机制,也没有一定的处罚手段,因此进入大学以后,他们不能很快适应新的处罚制度。 黑大心理咨询中心负责人认为,很多学生都不以作弊为耻,这就是由于多年的教育过于重视分数而忽视品德教育所致,造成了教育和品德的分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