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以身殉职的共产党员、景东监狱民警袁德军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6日11:19 云南日报 | |||||||||
云南日报网 平凡生命 壮美如歌 2004年3月24日,云南省景东监狱。哀乐低回,苍柏肃立。监狱警察袁德军的追悼会在这里举行。身着警服的他静静安卧在鲜花丛中,警徽在悲情中熠熠生辉。
有人说,监狱警察是守卫“火山口”、“炸药库”的人民卫士。两天前,42岁的袁德军用舍身护法的壮烈之举捍卫了这一神圣称号。在自己和其他服刑人员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危急时刻,他挺身而上,身中数刀仍然同凶犯展开殊死搏斗,直到流尽最后一滴鲜血。 一摞荣誉证,一辆旧摩托,一堆没有吃完的药,记录了他在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人生 在袁德军的遗物中,有两样东西让人难忘:一是各种大大小小的荣誉证书和奖状堆了高高的一摞,见证了他平凡工作中不平凡的工作业绩;二是停放在他家院中的一辆旧摩托车,仿佛让人看到了他拖着多病的身躯活跃在监区和工地的身影。 袁德军出身于一个警察家庭。他于1982年从部队复员后来到监狱工作,1988年被录用为监狱民警,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教育改造罪犯是一项需要很强责任心和耗费大量心血的工作。走上监狱警察岗位后,袁德军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几乎每晚,他都要下到监区找服刑人员谈心和组织服刑人员学习,每年个别谈话数百次,谈话记录上百篇、数万字。据邻居和同事回忆,每晚十时以后他都会听到摩托车声,不用问,这准是袁德军骑着他那辆破旧的摩托下班回家了。每逢节假日、休息日,他总是主动替同事们值班。2003年他应该出勤251天,可实际出勤达到290天。对负责帮教的服刑人员的各种情况和问题,他都掌握得一清二楚,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在他留下的服刑人员个别教育谈话记录中,最后一次谈话记录就是针对凶犯张某进行的。可惜这次记录他只匆匆写下了案头,还没有来得及写下具体的谈话内容和分析处理意见就离去了! 在同事们的记忆中,袁德军生前身上总是带着三样东西:一顶工作时遮风蔽雨的草帽,一瓶降压药,一个服药用的水壶。 袁德军英勇献身的噩耗传出后,同事们在震惊、悲痛之余这样说道:“袁队这个人呀,即使没有这次的事,也总有一天会被累垮。”这话一点不假。虽然袁德军每天为工作奔波劳碌,但支撑着他的却是一个多病的身体:肾上腺肿大、高血压、心脏病、左心房肥大等病。从1992年8月以来,他没有哪天离开过降压药、降血脂药、心脏病药等。整理遗物时,妻子刘加芬看着他来不及服下的一大堆药品,禁不住潸然泪下。 一首缅怀逝者的小诗,说出了他在服刑人员心中的形象:像医生,像教师,也像父母 袁德军牺牲了,这不但让他的家人、亲属及同事、朋友陷入极度悲痛之中,也让他生前教育改造过的服刑人员伤心不已。 服刑人员和某缅怀袁德军时写了这样一首小诗:“您,虽然不是医生,却有治病救人之术;您,虽然不是教师,却有为人师表之德;您,虽然不是我们的父母,却有慈祥的父母之心……”话语朴实,却形象地道出了袁德军对待服刑人员的三个角色:像医生、像教师、像父母。 服刑人员王某牙痛吃不下饭,袁德军叫妻子送来煮好的糖水鸡蛋,并拿出家里的牙痛药让他服下。段某刑满的前一天晚上,袁德军找他谈心,勉励他回去以后遵纪守法,好好做人。岩某是一名孤儿,从未感受过父母之爱和家庭的温暖,送到严管分监区后思想包袱重,精神萎靡不振,加上身患疾病,几度悲观绝望。袁德军知道情况后,先把他送到医院就诊,并拿钱到外地医院为他买回特效药。岩某说,他这一辈子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一刻:袁队牺牲时,正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进行询问,而就在这个时候,凶犯张某乘袁队不备之机下了毒手。他说,如果以后不好好改造,那自己就没有脸面对九泉之下的袁队…… 袁德军负责帮教的,都是其它监区送押到严管监区的服刑人员。他们有的是因为脱逃被送来严管,有的是因为企图行凶或打架被严管,大多都是服刑期间有严重违纪违规行为的服刑人员。然而正是这样一些服刑人员,他们在袁德军的人格魅力感染下,在袁德军苦口婆心的教育下,重新树立了改造的信心,实现了从“反改造尖子”到改造积极分子的转变。 和女儿的最后一顿饭,无法报答妻女的一世情缘。他虽然欠了亲人很多,但妻女说:他是好丈夫、好爸爸 袁德军把他的热情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服刑人员。与袁德军相濡以沫十余载的妻子刘加芬,同样也是一名监狱警察。她这样评价袁德军:“他心里牵挂的永远是服刑人员,家里的事情他什么都管不了、做不了。但在我心里,他永远是一个合格称职的好丈夫。” 今年2月的一天晚上,袁德军已经下夜班。他刚要上床休息,突然想起服刑人员高某。高某白天在工地劳动时出现异常,他本想及时找其谈话,了解情况,但却被其它事情给耽误了。袁德军一轱辘爬起来赶到监舍。等他找高某谈完话并安排布置好监控措施后回到家,已经是深夜了。刘加芬说,这样的事,在袁德军的生活中数不胜数。就在牺牲的前几天,他从其他服刑人员那里知道凶犯张某可能是一名“三假”罪犯,但一直苦于找不到证据,弄得好些天都吃不好饭、睡不着觉。经过多次做工作,张犯终于交待了其真实身份和犯罪经历。刘加芬清楚地记得,获得这一重大发现的那天,袁德军回到家中又说又笑,像个孩子似的,连饭都比平时多吃了一碗。 在家中,袁德军跟妻子聊得最多的也是自己所管的服刑人员。有时,妻子报怨说:“天天说这些,你不觉得烦?选”报怨归报怨,作为从事相同职业的妻子,刘加芬给予丈夫的始终是一如既往的理解和支持,她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挑起了家庭的全部生活重担。 刘加芬说,对于家庭,丈夫这一辈子留下许多的遗憾:1989年女儿出生时,袁德军正好在外出差;等到丈夫回到家中时,女儿已经满月。2001年刘加芬生病住院9天,工作缠身的袁德军只在她身边呆了不到两天……袁德军经常说,对于家庭,对于妻子和女儿,他欠得太多太多,他一定会找机会补上。可是,他却丢下妻子和女儿匆匆离开了。 袁德军的女儿彩彩是一个聪明懂事的孩子,今年15岁,上初三。彩彩说,记忆中父亲很少照顾过她,但他是自己最大的骄傲。因为爸爸有着作为一名父亲的一切优点:诚实、慈祥、正直、善良、勤劳…… 陈晓波 张瑞芳 汪宏强(云南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