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绕出用药“死胡同”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7日12:03 今晚报

  据卫生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每年因误用药品而住院的病人多达250多万人,其中50万属于严重不良反应,因此而致命的人每年约有19.2万人。

  在医院也会常碰到这样的现象:有的患者怀疑包装简单的药不是好药,就买精装的药物;有人担心西药有副作用,就让医生给自己开中药;有的人觉得自己病好得差不多了,就私自停药。通过调查发现,有15%的患者在用药方面存在许多误区,据解放军四六四医院门诊
TCL笔记本X200面世 同方电脑春季促销优惠
免试入学读在职研究生 热门专业热招!
主任宋阳介绍,用药误区有下列几种:用药误区

  1、滥用“三大素”。即抗生素、维生素、激素。抗生素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必须以临床诊断、细菌诊断、药敏试验作为选取用依据。比如对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应用抗生素无效。有人有病无病都服用维生素,长期大量服用容易导致中毒。还有人把激素当成治疗皮肤病的万能药,不经医生诊断,就自行选取含有激素的药物外敷,结果导致药物依赖性皮炎。

  2、多种药物合用。有人喜欢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比如患感冒后人们就常常不遵医嘱一次性服用多种药物,认为用药多疗效快。但实际上,药物联用不当,可导致互相抵消,降低药效,增加机体代谢负担,产生过敏反应和副作用。

  3、药量大疗效好。近年来,我国药物副作用高频率出现的重要因素就是用药剂量偏大。药物的剂量规定有治疗量和极量之分,治疗量是药物发挥有效作用的剂量,而极量是安全用药量,超出此范围就会有中毒或致死的危险。

  4、病稍好就停药。服药应当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按照治疗方案,做到足量、准量、定期,切勿病情稍缓解,就擅自中断疗程。比如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随意停药,会促使结核杆菌产生耐药性,影响治疗效果。一般说来,除非发生严重的药物毒性需要改用其他药品,一般情况下不可擅自停药。

  5、频繁更换药物。有人吃药没有见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就马上换药。其实这样不考虑病情而频繁换药物品种,不仅影响药物疗效的发挥,而且增加了药物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毒副作用。少数人迷信贵重药、进口药,误认为价格越昂贵、包装越精美的药肯定比价值低、包装一般的药疗效好。

  6、认为中药无不良反应。目前已知能够引起不良反应的中药有300多种,中成药有40多种。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肝肾功能损害、急性中毒性休克、过敏反应、造血系统损害。但总体而言,中药的毒副作用比人工合成药(西药)低。

  7、擅用非处方药。很多人拿头疼脑热不当回事,喜欢凭主观经验,自行买药用。目前我国常用药物达一千多种,许多药名虽仅一字之差,但作用迥然不同。所以到药店买药最好提前咨询一下执业药师。特别注意

  为了能正确科学对待用药,宋主任提醒广大患者吃药应保持慎重态度,看病吃药不可过分心切,不盲目迷信药物作用,除要走出使用药品的误区外,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就诊时主动向医生陈述用药史和过敏史。比如曾患过肝炎或其他肝病的人,要及早告诉医生,以免用药不慎引发药物肝炎。

  2、选择恰当的服药时间。实验证明,药物只有在血液中达到一定浓度,还要持续、稳定才能发挥疗效,否则就会降效、失效。服药要分清是清晨、餐前、餐时、餐后还是睡前服用。注意服药剂量。除非疾病紧急,否则在服药时应以“最低剂量,每日最少次数”开始(抗生素除外)并经常和医生联系,以便根据你的反应及时做出调整。

  3、综合考虑后用药。在采取各种药物治疗时,常因疾病之间的矛盾效应,使药物的使用受到限制,特别是患有多种疾病的病人,选用一种药物治疗某种疾病时,必须同时考虑此种药品对其他疾病有无影响。

  4、留心观察毒副反应。用药后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是长期使用某种药物。比如长期或过量服用阿司匹林等,可引起粒细胞和血小板降低,甚至诱发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

  5、服药期间不宜饮酒。服药期间饮酒不仅影响疗效,而且容易引起新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一方面乙醇影响药物吸收和代谢酶的活性;另一方面药物也干扰乙醇的代谢,造成乙醇蓄积中毒。酒与药物相互作用复杂,有些情况难以预知,所以在服药期间最好连啤酒、果酒或含酒精的饮料都不要饮用,以防不测。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韩法院驳回总统弹劾案
温家宝总理出访欧洲
印度2004年议会大选
台湾“大选”验票
影星牛振华遇车祸身亡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汤尤杯中国捧回双冠
中超首轮周末激情揭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