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黄金周后遗症:谁该为节后少女人流潮负责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7日14:06 观察与思考 | |||||||||
杭州 舒圣祥 在4月28日的《青年时报》上,一篇题为《五一,别酿成节后人流潮》的文章说,每逢长假过后就会形成一个少女人流高潮,这在妇科已经是一个“不是新闻”的新闻了。文章提醒少女在长假期间要做好自我保护,做到自尊自爱。
早在情人节的时候,报纸上有关少女怀孕做人流的消息就不绝于耳,所以语出妇科专家的所谓“节后少女人流潮”,应该不是什么夸大之词。在为这些无知少女惋惜的同时,笔者不禁想问:究竟谁应该为“节后少女人流潮”承担责任呢?把板子完全打到少男少女们身上,显然是有失公允的。他们大多都未成年人,心智尚不可能十分成熟,受着本能的欲望冲动和好奇心的驱使,暂时控制不住理智并做出一些越轨的事情,他们并没有承担全责的能力。除了他们之外,其实还有很多人应该负起更大部分的责任。 首先难辞其咎的应该是他们的父母。为人父母者,自然不可能希望自己的子女做出这种事情,而且他们大多处在激烈的职场竞争当中,常常是身心俱疲纵然有心和子女交心往往也是力不从心。但是这些都不应该成为其摆脱责任的托词。据广州市有关部门的一项调查表明,40%的青少年每天和父母沟通的时间不足15分钟,许多孩子都感觉和父母无话可说,有些甚至因此不愿与父母同桌吃饭!起码的交流时间都如此之少,饭桌上都无话可谈,又怎能期待我们的父母和自己的子女谈谈“谈性色变”之说的性问题呢?我曾在一部外国影片中看到这样的情节:在女儿的订婚酒会上,母亲来到女儿的房间里,小声地问女儿,“他床上功夫怎么样?”女儿笑着回答,“很棒”。我想,这绝对不是导演故意玩的什么嬉皮,或许在那里母女之间谈论这样的话题本身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何况母亲也是为了女儿的幸福着想。可是我们呢?高三学生林伟峰和陈曦完成的《北京市中学生性生理、性心理发展现状及其期望的性健康教育调查研究》里有这样的数字:45.3%的初中生和63.9%的高中生认为,只要双方愿意就可以有婚前性行为,而且100%不让父母知道,100%不戴避孕套。在这样的情况下,“节后人流潮”又怎能不是“意料之中”的事呢? 其次要负责任的当然是学校。在众多专家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强烈呼吁下,很多学校都开设了性知识教育方面的课程,但开了不到一会许多学校却又停开了,即使开也只是形式上的,发一本书给大家看看就完事。而且这种书基本上都很不合学生的胃口,陈词滥调泛泛而谈突不出重点,倒是让一本叫做《书包里的红玫瑰》的书,在中学生之间偷偷地广为流行。 还要负责任的就是广为宣传类似“超导可视无痛人流术”的医院门诊部。他们在广告中将人流极其地轻描淡写,做人流就仿佛吃感冒药一样,不仅无后果而且无痛苦,他们直接充当了青少年偷尝禁果行为的推动器。在他们的推动下,青少年们可能会想:反正怀孕了就做人流,这么“简单”的事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我曾在杭州的公交车上听到一则这样的广播广告——先是一个略带娇气的女声说,“老公,我又怀孕了怎么办?”接着是一个男中音不紧不慢甚至带点欢快地说,“那有什么,到杭州某某门诊部做无痛人流手术呀。”再接下来,还是先前的那个女音,“位于杭州某某路的某某门诊部,引进先进的无痛人流技术,不开刀不住院,终止早孕,随治随走——” 当时正是学校放学的高峰,车上挤满了穿着各色校服的学生。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们该做何感想呢? 难道做人流真的可以“随治随走”吗?殊不知,所谓人流,俗称“刮宫”,实际上就是利用物理力量将胎儿从子宫内“刮”出,不但对子宫特别是对少女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的子宫伤害很大,而且如果手术不成功或者消炎不当不彻底的话,还很可能给将来的再次妊娠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导致终身不能再孕。如此不负责任的广告为何还能通过审批?媒体又怎能只顾赚钱而毫不顾及身肩的社会责任感、公德心和公信力呢? “节后少女人流潮”,实在是几个恐怖的字眼,但愿这一切都只是我的杞人忧天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