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一流大学的“伟哥效应”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7日17:04 《环球》杂志

  朱伟一

  只要有了钱,什么事情都好办?

  20年前,受老校长匡亚明的感召,南京大学立志要在20年内办成世界第一流大学。真是“气吞万里如虎”,可如今鸿鹄之志安在?想当世界一流大学?恐怕是连影子也没有。
TCL笔记本X200面世 同方电脑春季促销优惠
免试入学读在职研究生 热门专业热招!
说起来还是缺钱。有了钱就可以请来世界第一流的大师。年薪十万美金不来,百万美金不来,给他一亿看他来不来?来,肯定来,而且把全部家当都带来,而且来了就不走,与我们革命师生打成一片,在这里生根、开花、结果。学生也是一样,有了丰厚的助学金,他们就不去复旦,不去清华,北大也不去,专来投奔南大。

  美国名校的名教授是养起来的,享受坐席教授的待遇。所谓坐席(chair),就是富人捐款,设个基金,而此基金的收入就是教授薪金的一部或全部。当然,坐席大多以捐款人命名,具体做法由捐款人与校方协商而定。仅靠授课拿死工资很难过上小康生活——小康与小康是不一样的,教授的“小康”当然有别于其大众的“小康”。国内没有坐席教授,所以教授还要经常到外面客串,做项目什么的。这种现象比较奇怪,国内领养已经蔚然成风,街上的花草树木有人领养,动物园的凶猛动物有人领养。为什么教授反倒没有人领养?难道教授反倒不如花草,反倒不如四条腿的动物?

  “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有的是”。只要有了钱,世界上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清华便请来了数位已退或半退的诺贝尔奖得主。没有钱不行,至少是办不成大事;个人如此,学校也一样。但有些同志过于强调客观原因,一味羡慕北大、清华拿的资助多。但这不是绝对的,红军、解放军不曾从蒋介石那里拿到一文军饷,最后不也照样夺取了全国胜利?

  堂中各有三千客,明日报恩知是谁?

  学校应该只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就是学生。学生是学校的产品,而市场经济之下,还有比产品更重要的吗?“堂中各有三千客,明日报恩知是谁?”对美国的高等院校来说,学生中又应该以本科生为主。本科生是命,是亲儿子,要死保的是本科生,因为日后捐钱的大多是本科生。本科校友对母校比较有感情,到其他学校读研究生至多不过是给自己找个养父或后母。

  那么在美国,一所大学的本科生的质量如何,拿什么去衡量,拿什么去辨别呢?只有一个标准,就是看这些本科生是否愿意并能够考取美国名校的法学院、商学院和医学院。美国《华尔街日报》就此对美国大学做过一次摸底调查,调查结果登在该报2003年10月10日的周末版上。哈佛大学榜上名列第一,每年有21.4%的本科生考入名校的三大学院。

  美国高校分两类,一类是私立大学,另一类是州立大学。州立大学也由州政府经济上给予帮助,但州政府并不过问学校的人事安排,联邦政府也完全不管(美国是联邦制国家,教育、卫生和福利等问题主要由州政府负责)。有补贴就有优势,以2003年为例,哥伦比亚大学一个学生的学费和其他各项开支加在一起高达3.8万美元,而州立大学中的名校仅为1.4万美元。但即便如此,美国家长仍然千方百计地要把子女送入私立名校中。两类学校中,私立大学的排名远高于州立大学。州立大学中排第一位的密歇根大学在全国院校中仅排第30名。加州大学共有5所分校,在加州的5座城市:加大伯克利分校、加大洛杉矶分校、加大圣地亚哥分校、加大欧文分校和加大戴维斯分校。5所大学的升学比例分别是1.9%、1.3%、0.41%、0.39%和0.36%。5所大学都比不上斯坦福大学。斯坦福大学是所私立大学,与加大伯克利分校同在旧金山,但斯坦福大学排第四名,10.7%的本科毕业生进入名校三大学院,加大伯克利分校排名第41。

  《华尔街日报》的排行榜也包括美国军校。军方的西点军校和海军学院(卡特毕业于该校)跻身前50位,但已经排得比较靠后了,分别是34位和37位。军校毕业生主要是报考商学院。

  我们注重精英吗?

  就业履历或作者简介都不会提到父母,也不提国籍、肤色和种族,但一定会提到上的是什么大学,如果上过大学的话。如此一来,谁不想上名校?但名校在哪里?J.H.达尔惠森教授(J.H. Dalhusen)是荷兰人,先后在英国和美国留学,现在是英国伦敦大学的法律教授,同时身兼悉尼大学、加州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客座教授。达尔惠森教授应该是见多识广了。在他看来,20世纪60年代西欧国家的学生运动摧毁了这些国家大学的精英教育,只有美国才有世界一流大学和精英教育。

  “没法教,欧洲的大学生没法教。”达尔惠森教授半开玩笑地抱怨道。为什么没法教?按达尔惠森教授的说法,“现在大学生的水平只相当于过去的高中生。”但今日之欧州也并非没有名校和精英文化。英国就有,英国有个说法,如果你不是牛津大学毕业的,那英语至少必须说得与牛津毕业的不相上下,否则绝没有机会当上英国首相。

  不过即便达尔惠森教授说得不错,即便欧洲没有精英教育,平民化教育又有什么不好?难道这是件坏事吗?西欧许多国家的大学是免费教育,有时国家还要给学生发生活补助,所以大学生优哉游哉,陶冶心情,享受生活。现在有的西欧国家大学也开始收费,但这些措施是为了省钱,不是要创造精英教育。

  强调办名校,实际上是推崇精英教育。推崇精英教育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的等级观念。但我们的大学注重精英吗?我们是真的注重精英,还是注重等级?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回答。鲁迅和钱钟书算不算精英?应该算吧。可两位在国内高校工作的似乎并不顺畅。北洋政府期间,鲁迅在高教部蛰伏,一干8年,居然不出问题。后来鲁迅去了广州,那是赤旗飞舞的广州,是气象万新的广州,中山大学也是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但不到一年鲁迅便受不了啦,落荒而逃,一直逃到上海的租界内,才算是惊魂初定,能有立锥之地写他的杂文。钱钟书今日被捧得很高,但他当初在西南联大教书,连续聘都难,只好一路逃回上海,一头扎进租界,在租界内从事救亡图存的爱国工作。

  都说鲁迅的骨头最硬,但中国骨头最硬的人为什么要住租界?如果没有租界,鲁迅的骨头还硬不硬?他还敢不敢说话?我想,如果没有西方国家法治的保护,别说是一个鲁迅,10个鲁迅也交给群众专政,让他们老老实实低头认罪。鲁迅的骨头再硬,还硬得过群众专政的铁拳吗?啊——你要讲法律,讲法律你鲁迅也跑不了,就把你交给那些酒肉法官去审。

  不要说与美国比,与日本我们的大学都很难比。日本的许多教授都能用英语授课,尽管发音不好。外语不仅是个语言的问题,而是一个世界观的问题。学不学外语,不是崇洋媚外的问题,而是看一位教授是不是有大国沙文主义,是不是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是不是井底之蛙的夜郎自大。反正美国名校法学院的教授都会一门外语,不一定是法语或德语,可以是汉语、日语,也可以是朝鲜语或越南语。“远行必有所获。”孔子也是这样教导我们的。留学就是文化上的一次自我流放,学外语就是文化上的一次远足。按生物学的说法,这是一种杂交优势。

  这样说,北大、清华这样的名门该是杂交优势最明显的学校了。中国早已成功推行拼音,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校名的英文却不用拼音的“Beijing”和“Qinghua”,非要用“Peking”和“Tsinghua”。以前中国的人名或地名用旧式拼法,与英文发音比较近,是移船就岸方便洋人。中国人民站起来后采用了全新的拼音,英文中提到中国的人名或地名时,不再怪腔怪调地发音。中国其他大学校名的英文已经改用拼音,西方人也已经改用拼音,但北大、清华不改,以示不同。我知道,北大、清华最讲爱国,最讲民族感情,但在校名的英文这个问题上,见不到两校半点的爱国之情,见不到两校的半点民族感情。可惜,“Peking”英文中也不是什么好词,“Peking”一词后加“ese”,就成了“Pekingese”。英文“Pekingese”是什么意思呢?是“哈巴狗”的意思。当然,“哈吧狗”并不等于爬儿狗,也不等于鲁迅笔下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北大有那么多的教授名流,有那么多跨世纪人才,为什么没有人指出来呢?这是名校的一个谜,一个悬念。吾人骨子里是霸气、匪气和俗气。裤子的拉链没有拉上,却还左顾右盼,到处乱跑,到处向丽人乱献殷勤。

  “每经高处即回头”

  国内教授的剽窃行为时有败露,南大一批中青年学者站出来了,联名发出倡议书,倡议同仁不要剽窃。露脸啊,南大真的有很多清流。其实是笑话!教授不得剽窃,还需要呼吁吗?剽窃败露,就应该扫地出门,而不是下不为例。对剽窃不是呼吁不呼吁的问题,而是严惩的问题。可怜啊,学生进大学之前没有被形形色色的考试所打垮,但进来之后,所谓的师长还要给他们最后一击——希望不是致命的一击。含莘茹苦的父母能放心吗?对自己后代不好的民族,是一个很坏的民族。

  明明被阉割了,至少是性无能,但却在那里津津有味地研究中、外房术,在那里津津有味地研究伟哥服用几片效果最好。我们已经丧失了朴素的对错感,却还幻想着办世界一流大学。每一次说假话,每一次的言不由衷,都孕育着更大的灾难。目前我们谈法治尚早,我们还没有准备就绪。反封建也尚早,没有准备就绪。我们这里主要还是阉割与反阉割的问题。

  早在1927年,鲁迅就谆谆嘱咐过我们:“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必须有了真的声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而时下的所谓学者名流,大多是炮制学术垃圾的学者。如果理科是研究马尾巴的功能,文科是花奴打鼓,这样的学科带头人再多,于学生何益,于民族何益?

  民族的悲剧就是在这一次一次的屈从和口是心非中所铸就。连基本的真话都不敢讲,还要创办世界名校,是不是有点痴人说梦?请问:你可能够用排水管作长笛,吹出一支小夜曲?(马雅可夫斯基,《你可能够》)

  有朋友说,我们应该西学东进。欧风徐来可以振奋精神。听听,海涅向德国的教授、博导和学科带头人大声疾呼过:德国的诗人,请你颂扬德国的自由。但我认为,还是要当孙子。不是装孙子,而是诚心诚意地当孙子。不当孙子行吗?遇到人行横道线,你说“以人为本”,行人先过,那北京满城的汽车还不把你撞死?!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韩法院驳回总统弹劾案
温家宝总理出访欧洲
印度2004年议会大选
台湾“大选”验票
影星牛振华遇车祸身亡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汤尤杯中国捧回双冠
中超首轮周末激情揭幕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