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信用缺失的促销:“促销”,看上去很美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0日11:08 新华网

  新华网兰州5月20日电(记者孙勇)近几年,假日经济浮出水面。长假制度的实施,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精明的商家更是瞅准了这个机会,一到节假日,就推出促销的“保留节目”。各种促销方式,包括打折、赠送等等,看上去很美,但是,买过东西一细算,不少消费者感到还是上了商家设好的套了。

  促销手段五花八门 商品“看上去很便宜”

TCL笔记本X200面世 同方电脑春季促销优惠
免试入学读在职研究生 热门专业热招!

  “五一”黄金周期间走进兰州市一些大型百货商场,满眼都是“会员价”“心动价”“惊爆价”“清仓价”等标牌。有的商品标着:“原价860元现价150元”。

  一些健身器材、珠宝首饰等高档商品的原价、现价差别更惊人,有一家商场原价7000元的首饰现在的价格是2680元,这些差价如此悬殊的商品的实际质量如何,难免让人心生狐疑。

  “大减价”之外,商家还“大奉送”。在一家商场的服装卖场里,有一个品牌的裤子标着“买一送一”的字样,售货员告诉记者,如果不要赠品,可以打8.5折,很显然,所谓的赠一,实际上是让顾客用打折前后的差价另买了一条裤子。

  在西关什字附近的一家大型百货商场里,几乎贴满了“满300元送200元A券+60元B券”的广告,售货小姐解释说,A券是可以直接消费的,B券消费时要另加钱。而这家商场的不少柜台上都贴着“抱歉,本柜台不参加活动”的字样,这种情况下,顾客很难用赠券买到真正想要的东西。

  在兰州市东方红广场附近那家商场里,记者还看到,一对手提大包小包商品的夫妇,被守在楼梯口的一位小姐叫住,看了他们的发票之后,告诉他们可以参加抽奖。巧的是,这对夫妇一抽即中,随后叫他们去旁边的一个首饰专柜领奖,售货员指着一些玉坠、戒指之类的首饰告诉他们,这些原价多少钱,现在因为中奖,只需多少钱就可以买到,这对夫妇将信将疑,揣摩半天还是没敢买。

  消费者:摸不清商品价格的真假虚实

  退休之前在铁路部门工作的钱大爷和老伴告诉记者,凡是打折的东西他们都不敢买,一件7000元的商品,会砍价的能砍到2000元,不会讲价的只能砍到5000元,让他们简直摸不着头脑。

  同样在铁路部门工作的曾女士则告诉记者,现在的商品似乎都在打折,自己和一些亲戚、朋友看到这些优惠商品时,其实并不清楚商家的优惠到底是真是假,但这里面的诱惑实在太大,很多人最后还是买了。

  让曾女士感到怀疑的不仅仅是商品的价格,还有商品的质量。曾女士曾经买过一条蓝宝石项链,商家称原价是1000多元,可以4.5折便宜卖给她,可买回来后,曾女士总觉得这是一条假项链。

  一位在一家大型百货商场销售手机的小姐告诉记者,事实上,越是节假日商家打折最厉害的时候,也越是商家大把赚钱的时候。她的一位卖鞋子的朋友曾经透露,200元卖出的鞋子,实际成本价只有40元。

  甘肃省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马卫处长告诉记者,目前很多商品实际上是供过于求,为了把商品卖出去,商家不得不以各种优惠措施来吸引消费者。但是,除非商家急于清理存货、回笼资金,才会真“出血”,否则,折扣真有多大就难说了。

  专家:促销手段鱼龙混杂 侵权行为屡见不鲜

  商家有自己理由,兰州世纪春天百货有限责任公司女装部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商家并没有对消费者进行欺诈。现在一些品牌商品出厂时厂家定价较高,经过一段时间的销售,如果厂家认为有必要降价,或者想尽快把这批所生产的货全卖掉,就会把销售价格降下来,有时甚至不惜亏本。有时商场为了吸引顾客,也会要求厂家降价。

  对于这种解释,甘肃省消费者协会投诉监督处陈志刚则告诉记者,目前的商业促销手段鱼龙混杂,有的是真正的优惠,有的则是彻头彻尾的陷阱。

  陈志刚说,现在家电等一些商品,由于前几年生产过多,目前不少商家都有存货,为了尽快销售出去,低价甚至亏本卖掉,是有可能的。但是,应该小心这种促销时送的礼品,它们很有可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至于服装,有的可能是厂家统一降价,有的可能就是商家先虚报一个高价,然后低价促销,这实际上是一种欺诈。马卫告诉记者,有些商场其实是打着品牌服装的牌子,实际上是成本低得多的假货,当然可以大幅“优惠”了。

  陈志刚特别告诫,买手机和首饰时更要当心。有的手机零售商为了在打折后保住利润,把厂家的原装电池换成杂牌电池,但电池上的标志仍是原厂家的。有些商场首饰的发票实际上分“珠宝”和“工艺品”两种,卖时又不特别说明,消费者以为花低价买了件珠宝,捡了个大便宜,实际上是买了件不值钱的工艺品。

  有些抽奖促销则被专家直指为是对消费者的一种侵权行为。原因是,很多商家的奖只要你抽,肯定会中,然后他们会让消费者再加上一部分钱,才能得到自己的奖品。兰州商学院的蔡文浩教授说,既然是抽奖,就应该把奖品直接给消费者,如果再让他们掏钱,就是一种购买行为,以抽奖引诱消费者购买商品,这是一种欺骗消费者的行为,侵犯了他们的合法权益。

  有关部门应该对商品原价进行监管

  陈志刚告诉记者,其实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法规对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等有明确规定,采取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等各种欺骗性价格标志的,也都被列为欺诈行为,消费者完全可以据此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但是,目前很多消费者根本不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自己消费时哪些权益是受到保护的,更是不知情。陈志刚提醒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还是要货比三家,面对打折优惠更要清醒理智,防止上了商家虚假优惠的当。

  甘肃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消保处负责人高河则认为,既然商家容易借价格对消费者进行欺诈,有关部门应该对商家进货价格进行登记,以此为据对商家的打折优惠行为进行监管,防止借打折之名欺骗消费者。

  一些消费者认为,透过一些误导人消费的促销方式看到的是商家缺失诚信。他们说,一旦发现受到商家的欺骗,以后不会再轻易到这里消费。钱大爷是几十年前支援西部建设时从河南开封来到兰州的,他说刚来兰州时这里的经济发展很落后,但那时买东西没有人会骗你,现在经济发展了,一些商家的商业作风却让人怀疑了。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陈水扁“5-20就职”
飞人乔丹2004亚洲之旅
乌鲁木齐发生坠机事件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伊临管会主席遭袭身亡
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首届中超联赛 汤尤杯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