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寻找屈原:深水之下的故乡(上)(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1日08:14 潇湘晨报
撰文/邹容 摄影/周志刚
  牛肝马肺峡,典型的峡江地貌。位于秭归新县城与老县城之间。

  每年端午节,秭归各个码头的龙舟都要先聚集在屈原祠下“祭江”。图中顶部建筑为向家坪屈原祠,三峡水位达到175米时,江水将漫过它的前门。

  [秭归]东经110°18′─111°0′、北纬30°38′─31°11′。位于湖北省西部,为三峡工程坝上库首第一县。东南经长江水路距武汉市722公里。全国10大风景区之一的长江三峡,其东段西陵峡大部在秭归境内。

  秭归地处川东褶皱及鄂西八面山坳会合地带,长江横贯县境中部,具有独特的长江三峡山地地貌。境内地形起伏,峰陡峻,峡幽深,少有平地,与汨罗的江湖平原地貌,截然不同。

  5月15日,我们的越野车从长沙出发,一路奔驰800多公里,在迷茫的雨雾中,从宜昌一个叫小砂场的汽渡口,长鸣数声,横过长江。

  崇山峻岭与深峡平湖之间的暮色,显得有些逼仄和神秘。抵达那座为三峡工程而迁址重建的秭归县城(茅坪)时,街道上行人稀少,路灯昏黄。

  沉落江底的“屈原故里”

  在老归州,我们没有看到“屈原故里”牌坊。它曾矗立的那块地方,已经被淹入水中。

  江边的这座古城,基本已成废墟,仅剩的城区部分,都是些依山势而上,零散参差的建筑,人去楼空,门窗洞开,几只鸟雀在其中自由地穿梭来去,一只猫不知道从哪里突然钻出来,又很快地消失。
老归州“曲终人散”。 左图:旧房拆除中,右图:已成废墟处。
  面对这样的场景,我们很难想象新归州镇镇办主任向服明的介绍:“别小看这么个弹丸之地,人口有四五万呢,很繁华,很热闹,星期天的时候,走在街上是人挤人的。”(回长沙后,我从网上查到了一组老归州被淹之前的图片,才将向的描述对上号)

  后来,与我们同行的秭归县文联的梅子,指着远处辽阔的江面说:“以前老县城的位置,过了大半江心都不止,原来的长江在这一段很窄,江流又急又深,很大的涛声。现在,就像一个平静的大湖了,什么声音都没有了。”

  她告诉我们,现在脚下的江边,我们踩着的一块水泥地面,浅浅的江水刚刚浸过来,“这是我们县里人武部的客厅”,2009年,三峡水位到175米时,这里也将成为一片波涛。

  “那边,江心有白色航靶的地方,水下面是原来的县城南门。”

  “那边,水下面是原来的县城东街口,牌坊就是在那里。”

  老县城的旧房子均被低价处理给一些人,他们雇民工拆取其中有用物资,如钢筋等,赚取利润。

  “屈原故里”牌坊,原位于城东迎河门外,清光绪十年(1884年)建。重檐木结构。上有郭沫若1965年10月25日题字“屈原故里”。右侧并立石碑两座:“楚大夫屈原故里”、“汉昭君王嫱故里”。

  2002年3月,早在江水漫来之前,牌坊被拆除,并保存起来了。据悉,以后它会整体地搬迁到凤凰山上。

  跟“屈原故里”牌坊所在地一样被江水深埋的,还有“屈原沱”、老屈原祠遗址。

  秭归人亲切称呼的“屈原沱”,是秭归与香溪之间一沙滩,传说屈原在汨罗江投水后,一条大鱼从洞庭湖溯江而上,把他的遗体驮回故里,当时靠岸的地点就是这里。

  传说归传说, 确凿无疑的是,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归州刺史王茂元因景仰屈原“举世皆醉,抱志殁身”,在这个传说中的“屈原沱”上,修建了一座屈原祠。这是秭归有史可查最早的屈原祠(在此以前,湖南汨罗的屈原祠已在汉代落成)。

  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神宗尊封屈原为“清烈公”,将这座屈原祠修缮整饬并更名为“清烈公祠”。以后,自元、明到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的历任州官,对清烈公祠进行了多次的维修,并晓谕州民:“岁以五月五日致祭”。清康熙年间,祠旁还建有屈原衣冠墓。

  这座屈原祠一直保存到20世纪70年代,后因修建葛洲坝水利工程,于1976年7月迁建于老归州东3里的向家坪。“屈原沱”沉入水中。

  在那一次迁建27年之后,“屈原沱”被135米的三峡水库回水更深地湮没。
秭归新老县城手绘示意图。
  站在凤凰山上,远望三峡大坝。

  与它一同淹没江底的,还有老归州这座美丽的古城,那延续了将近2000年的熙攘人声,种种挥之不去、属于漫长过去年代的乡愁记忆,以及曾触手可感的、所有日常生活的气息。

  公元前278年,出生于湖北秭归的屈原在遥远的湖南汨罗赴水而死;公元2004年,他故乡的这座古城亦沉落于浩瀚的长江水中。

  人生短促,江河不废。奔涌的汨罗江、长江,多少年之后,还会记得岁月长河中这样的两次水殇吗?

  屈原祠将再一次重建

  在老归州, 一些尚未被江水覆没的县城高处,如一个接近156米水位标高线处,叫“官井”的地方,暂时还保留了去长江对岸的临时轮渡码头,码头周围,还有一些像“丁丁粮油店”、“临时旅馆”这样的牌子。

  店铺门口散坐着一些人,说话声不大,更多的时候,他们安静地看着近在咫尺的江水。几年以后,等到水继续涨上来,他们所坐的地方也会没了。

  离“官井”不到3里路程,有一个叫“向家坪”的地方。1976年因葛洲坝水利工程而迁建的“屈原祠”就在那里。1980年,向家坪屈原祠改称屈原纪念馆,对外开放,1981年被列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向家坪屈原祠。老城搬迁后,这里比较冷清。
  凤凰山上。农民劳作所在地为新屈原祠地基。

  祠外停车坪里,现在还有一些居民摆着卖饮料、小吃和旅游纪念品的摊位。一位姓王的老板说他“八几年就在这里摆摊了”,“以前这里来的人多,还有国外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的,都有”,“现在城都搬空了,游客也少了”。

  对我们手中报纸上关于《寻找屈原:在湖湘的最后踪迹》的报道,王老板很感兴趣,他将报纸上刊登的汨罗屈原祠图片与他眼前的秭归屈原祠仔细地比较,“他们的好开阔哦,我们这里的高些,威武些”。

  走进屈原祠,我们发现175米水位线被标刻在进门第二层阶梯的第三级石头上。

  这意味着,即使三峡水库达到最高的冬季蓄水水位,屈原祠山门处将被江水浸漫,但其主体建筑,包括屈原铜像、碑廊,以及后山上那座在1982年依据清墓重修的“屈大夫墓”,都无“水碍”。

  5月17日,我们从秭归县委宣传部得到确切信息,老县城向家坪的屈原祠暂不会拆除,秭归可能会在新县城的凤凰山上再建一座屈原祠,其规模将进一步扩展,预计2005年动工。

  在凤凰山,除新建屈原祠和迁建“屈原故里”牌坊外,还将复建几十栋具有典型峡江风格的明清民居及宗祠庙宇。

  与三峡大坝遥相对望的凤凰山,作为“秭归楚文化一个新的承载体”,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文物集中复建保护地”。

  感谢:湖北秭归县委宣传部 秭归县文联 秭归县归州镇、屈原镇

  热情协助

  [老归州]距新县城37公里远,是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老县城县治——老归州。

  老归州又名刘备城。《水经注》:秭归“……南临大江……谓之刘备城,盖备征吴所筑也。”城墙最初为土筑,后改为砖砌,清嘉庆九年(1804年)建成石头城墙,高大坚实,状如葫芦,故又名“葫芦城”、“石头城”。

  5月16日,我们在老归州地势最高处,还看到一小截残存的清代城墙。砌城墙的大石上,依稀可以找到一些单字,如“丁”、“月”、“刘”等,据说当年筑城的石头都是百姓所献,刻字以便区分。
王老板拿着本报仔细“研究”汨罗屈原祠。
  轮船所在位置,其深水之下就是“屈原沱”。

  2003年6月,三峡二期清库蓄水,老归州被标高135米的江水淹去大部,县里的各个单位及大部分居民迁往新县城,少数居民迁往一个仍以“归州”命名的新镇。仅存地势较高、约占1/5的一小部分城区,也已是人去楼空,并将于2009年彻底淹没。

  秭归县文联专门做屈原研究的秦晓梅,这次始终陪同着我们。她说:“135米水位线以下的老城,树木砍光,房子炸平,坟墓、厕所等都进行消毒后,才放水淹没。”

  老归州正在消失。

  与老归州一同沉入深水的,就有很多与屈原有关的遗迹。
TCL笔记本X200面世 同方电脑春季促销优惠
免试入学读在职研究生 热门专业热招!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陈水扁“5-20就职”
飞人乔丹2004中国行
乌鲁木齐发生坠机事件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伊临管会主席遭袭身亡
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首届中超联赛 汤尤杯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