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痴迷“初恋”精神恍惚 都是“黄书”惹的祸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3日13:59 广州日报大洋网 | |||||||||
文/记者 许俏文 通讯员 吴敏婷 目前,广州不少街头书摊上都出现一些迎合未成年猎奇心理、低级趣味的不健康刊物,其中不乏从不正当的渠道进入广州报刊零售市场的境外刊物。其观念错误、内容粗俗、格调低下,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据悉,造成学生行为偏差的原因,有98%是由于受黄色书刊毒害影响。
痴迷“初恋故事”精神恍惚 昨日下午,记者在人民路段看到一个书摊前围着五六个身穿校服的初中生,他们津津有味地翻看着书摊上的书,不时把头凑在一起窃笑。记者走近一看,只见书摊上大多是花花绿绿的“口袋书”和各式漫画书,有的还是境外刊物(没有经新闻出版局审批的)。细看之下,发现这些书大多没有刊号,而书名都哗众取宠,如《校园别恋》、《黑色诱惑》等,封面上大多是电脑制作的衣着暴露的美女,间或夹杂着港台男女明星的照片。书中内容或多或少总是离不开性描写,根本没有多少情节可言,文字粗糙,并且多有雷同。 据了解,不少中小学生看到这类书后无心向学,严重的还去盲目效仿,导致不良行为的出现。如一位初中学生买了一本《初恋的故事》口袋书,每晚都要看够才能入睡。而且每天上学都带上它,上课看、下课看,走路也看,结果造成了精神恍惚、神经衰弱。 学生受不良书刊负面影响 最近,广州市中学德育研究会开展“广州市中小学生受负面影响”的专题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中小学生受社会负面影响的主要来源是网吧、夜总会、歌舞厅、游戏机室(占68.5%),其次就是不良图书、报刊杂志、漫画(占53.6%)。其中,工读学校领导反映,造成该校学生行为偏差的原因途径很多,但有一条共通的是受黄色书刊毒害影响的占98%。 据悉,“口袋书”具有便于随身携带、传阅方便,价格低廉等特点,深受学生欢迎,漫画类对年龄小的学生更有吸引力,它的内容不外是情爱、追星、讲饮讲食、讲新潮,宣传天命,刊物的内容整体上比较低级、不健康。 主流读物应有效占领市场 日前,《岭南少年报》、《少男少女》、《广州青年报》、《少先队员》杂志等多个少儿主流媒体专门联合举办了“扶持德育类少儿报刊和健康读物进入校园”的座谈会,与会人员就如何引导未成年人阅读有益健康的少儿书刊而进行了讨论。 完善“一费制”选订青少年报刊 李国伟(《少男少女》杂志社社长):好奇和叛逆是青少年这个年龄段的最大特点,而社会上许多不良刊物恰恰是针对这种心理需要而设计的。青少年主流读物应该主动、有效地占领这个市场,给青少年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 冯志伟(广州市中学德育研究会荣誉会长):希望政府能从政策上建立一套加强和改进未成年读物出版工作的长效机制,首先要在出版资源上对各类未成年人出版物给予倾斜。另一方面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工作。此外,还要完善“一费制”的内容。在家长同意下,每个学生都能像订教科书一样选订一份青少年报刊。 邹正军(海珠区教育局副局长):物价部门在“一费制”中应该为德育留下一定的空间。据了解,北京的学校每个学期都设立德育教育资料费,所以物价部门要为德育教育(收费)留下合法的地位。如果该费用一旦确定,教育部门应该起一个规范、监督的作用。教育部门可以推荐好的读物,但订阅权还是要放给学校。 少儿媒体应营造健康消费氛围 李洁明(团市委副书记):落实德育工作一要把握青少年的需求倾向;二要引导青少年的消费观念,通过主流少儿媒体营造出一种健康的消费氛围;三要占领青少年的阅读市场。 梁泽铭(广州市教育局思政处处长):教育行政部门有责任调动、整合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各种力量、各种团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各自优势,尤其是宣传媒体。 张世君(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少儿媒体应看作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学校进行德育、美育的第二课堂。同时,少儿媒体是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一个主渠道。 蔡佩霞(《岭南少年报》原总编、中国少儿报刊最高荣誉奖——叶圣陶奖获奖者):青少年这个年龄段是最好奇的,你越说不好看不能看的东西,他越要找来看,而且看了以后还要模仿。如果不给孩子正确的引导,他是不会很自觉地买一些正统的读物来看的。 倡导读书读报陶冶学生心智 梁建(《少先队员》杂志社社长):美国目前已由政府倡导青少年加强阅读。倡导读书读报,尤其是读健康有益的作品,陶冶青少年的心智,加强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才是真正对青少年有益的。 陈冀京(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所长):媒体应该成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一盏明灯,这盏明灯应该引导青少年走过成长过程中彷徨的一段。如果媒体能够提供一些青少年之间的话题,让他们互相教育,是很有用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