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调查表明中国百分之七十八的儿童不开心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01日10:48 中国新闻网

  本次调查是由上海电台新闻频率和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联手举行的,针对6岁到12岁(即幼儿园大班到小学六年级)的少年儿童进行了一次心理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087份。华东师大心理学系教授桑标呼吁:“儿童心理问题不能仅仅考虑孩子的问题,而是要放在社会环境中寻找解决之道。”

  78%感到不开心

中国政法大学招研究生 免试入学读在职研究生
同方万元服务器热销中 高薪聘请销售精英!!

  儿童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可参加调查的孩子中竟然有78%最近感到不开心。孩子们在问卷中写下了837条原因五花八门,其中包括:身体受伤、生病、作业多、父母不让看电视动画片、没有零花钱、不能吃零食、上课没劲、数学题目不会做、愿望未达成、被迫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丢东西等等。

  对这些原因进行归类后发现,因为父母责怪甚至训斥而不开心的占到15%。这成为最多的归类。调查人员认为,家长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成为孩子郁闷的“罪魁祸首”。

  63%不愿求助父母

  孩子们不快乐,可他们却不愿意向父母求助。63%的孩子在不开心的时候,选择不想让父母知道;53%的孩子宁愿独自来解决心理困境;只有16%的孩子选择将自己的父母作为宣泄对象。儿童心理专家认为,这一方面表明现代少年儿童的独立意识在增强,另一方面也表明孩子对父母的认同感在减小。

  这样的情况在另一个问题中有更突出的显现。72%的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不希望父母坐在身边。

  79%认为父母苛求

  孩子有话不跟父母讲,有问题不向父母请教,这是为什么呢?79%的孩子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名次有着严格的要求!

  桑标说:“孩子们的外在压力在增大,而内在动力却大大减少。”41%的孩子认为压力来自老师,31%的认为来自父母,还有28%的孩子有着惊人的“自律”性,他们会自我施压。“如今的孩子对于生活的不满意都集中在心理层面上,他们身上甚至承担着本应由大人肩负的压力。”桑标说。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行为研究室主任杜亚松一针见血,“亲子关系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和孩子形成民主和谐的互动关系,而我们的父母没有做到这一点。”桑标还引用“同伴教育”的道理来劝戒父母,“不应该限制孩子与同伴的交往,同伴交流才是孩子们意志、体格、品质、合作精神、竞争意识锻炼的绝佳机会。”(文汇报李雪林 施嘉奇)

  案例

  一连串的自杀事件

  2002年1月,武汉市孝南区某中学一名15岁的男生武欣(化名)因担心期末考不出好成绩,在考试后竟服下老鼠药。该学生是初二学生,平常学习成绩很好。当日上午,他考完数学后感觉很不理想,担心考不好难向父母交待,便偷偷地到街上买了一包老鼠药,然后回到教室服毒自杀。武欣的叔叔对记者说,其家长对其要求很严,经常“教导”他“读书是惟一的出路”,他的心理压力太大。

  2003年5月,南京市南化四中的一名初三复读生陈江(化名)因压力过重服毒自杀。陈江是南化四中的学生,去年参加中考因各种原因而未能考取心仪的学校,于是在南化四中复读,其父母都是大厂区某化建公司的下岗职工,父亲到外地打工去了,母亲在家只能领到微薄的下岗工资。父母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儿子的身上,希望儿子考个好高中,而陈江去年却在重压之下考试失误。5月11日,当晚他的母亲不在家,陈江从外面买来了一瓶农药喝了下去。

  2004年4月13日至4月25日,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浙江绍兴市的柯桥中学、轻纺城高级中学、鲁迅中学的三名高一学生以及绍兴外国语职业学院的一名女生,相继跳楼身亡。四位自杀者中三位为高一学生,一位为2003级的高职女生,年龄皆在十六七岁之间。最后一位自杀者明显是对第一位、第二位自杀者的模仿;第二位自杀者与第一位自杀者之间有一定关系;第三位自杀者与整个自杀链有无关系目前尚无法求证。2003年,绍兴市文理学院就曾经出现过三个大学生跳楼的事件。

  专家访谈

  学生自杀敲响教育警钟

  参与嘉宾

  袁荣亲 广东省社会医学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

  杨东平 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

  马莎 玛莎女中校长

  张小玲 育才中学教师

  质问一

  应试教育为什么“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记者点题:应试教育很多年前就成为众矢之的,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试教育依然是很多人的法宝。

  杨东平:重点学校、重点班制度是应试教育的源头。我国长期实行的重点学校制度,通过强烈竞争、筛选、淘汰,以培养少数“尖子”为目标。层层设置的重点学校制度,加剧了基础教育领域内部资源配置的失衡,导致在地区内、区域内学校之间差距的拉大,人为地造成了一大批基础薄弱的“差校”、“垃圾学校”。重点学校绝大多数设在城市、城镇,从而有利于城镇学生的升学。这种把学校、学生分为不同等级,为了选拔少数“尖子”而使多数儿童的利益受损的教育,是违背义务教育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应试教育”的制度基础,直接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张小玲:应试教育饱受方方面面的非议是不争的事实,素质教育讲了很多年、在实操中只是花架子也是不争的事实。氤氲在浓郁的状元情结和“学而优则仕”、“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观念中,学生的真实需要就不得不屈服于应试大棒的指挥,不得不牺牲于学校的指挥。

  质问二

  心理辅导、生命教育为什么一片空白?

  记者点题:岁岁年年人不同,如今的孩子远比多数成年人所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很多年前没有的问题,如今出现了;很多年前鲜见的问题,现在凸显出来了;原来的小问题,现在也一下子尖锐起来。

  袁荣亲: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是非常重要的。每个学生都有个体差异,承受挫折、面对竞争的能力是各不相同的,一般来说,成绩好的学生自尊心稍强一些,教师应该区别对待这些不同类的孩子,应该深入了解学生,让他们减轻压力,这才能让学生健康成长。在另一方面,家长也要明白,并非所有的孩子都必须走金榜题名这条路,一名合格的家长应以身作则,让孩子从小受到良好的影响,同时要注意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和承受各方面压力的能力,时刻注意孩子的思想动态,加以正确的引导。

  马莎:进行系统的生命教育、教育学生珍惜生命,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有着重要的意义。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里都会有一个危险时期,在这个时期,家长和教师都要给予关怀和理解,要善于开导,提倡互相尊重、平等交流,如果采用生硬的办法只会让孩子产生误解和厌倦。

  质问三

  素质教育究竟要如何落实?

  记者点题:素质教育不是花架子,素质教育更不是蒙蔽学生的幌子。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如何落实素质教育一直没有科学的、明确的、易操作的方案。

  张小玲:素质教育要落实到课程教学中去。语文学科的定位是强调文化内涵、时代气息,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数学学科培养学生的推理、思维能力;外语学科强调培养交际能力,加强口语和听力的训练。除学科教学外,加强学科内外知识的联系,加强学科与生活、社会、科学的联系,引导学生关心时事政治、关心社会与人生、关心环境、关心科技发展与进步,理科教学加强实验和实践的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此外,素质教育也要落实到培养学生为人处事的工作中去。

  名词解释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简单地说,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的智力和体力得到充分而完善的发展,即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协调发展。

  孩子四种心灵需要

  孩子的心灵是一个没有杂质的净地,没有谎言,没有欺骗,一切都直来直去,他们的行为都是基于想满足自己某种单纯需要所致。但如果爸爸妈妈对他们的行为缺乏敏锐触觉,则可能引起不良的行为问题,如能小心参考下列四点,则有助于了解他们的心理。心理学家分析,每个孩子都有下列四种心理需要:1.父母的爱护和关怀;2.被接受、被尊重;3.得到别人的赞赏;4.在家里有地位。

  有些孩子可以利用好的行为表现来取悦父母得到赞赏,从而满足其心理需要;但有些孩子不能做到此点。当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以不适当的行为作为补偿。四种不适当行为包括:1引起注意,用不对的行为来达致目的。2争权力,像成年人一样,父母愈是行使权威,孩子的反抗就愈大。3报复,孩子用报复的行为来刺伤父母。4自暴自弃。孩子透过表现无能来逃避别人对他的要求。

  记者手记

  应试教育猛于虎

  任何一种教育制度都是利弊互见的,学过辩证法的人都会有这样的常识;但是弊端如此之恶劣、让如此众多的学生赴死的教育,其威猛恐怕还是超过一般人的想象。以前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育是“活人”的事业、不是“死人”的罪孽。

  有好事者云,“减负减负,减去一个负数得到一个正数”,所以减负纯粹是谎言;学生课业负担减不下来,又遑论开展素质教育,所以落实素质教育绝对是痴人说梦。这样的话本身是玩笑,但是当绍兴学生夭折的惨案不断刺激着我们的耳鼓时,每一个人都不觉得那些话只是玩笑。(来源:南方都市报作者:蒯威)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国企业家治理沙尘暴
AC米兰中国行
美进入恐怖袭击高危期
基地在沙特发动袭击
美英向伊政府移交权力
美英联军虐待伊俘虏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飞人乔丹中国行全记录
郑洁无缘2004法网8强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