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专家为上海公共艺术“挑刺” 城市文化“四大俗”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04日12:57 新华网

  昨天,“公共艺术和城市文化学术论坛”在华东师大举办,论坛的主要议题为“公共艺术———上海城市文化的今天和明天”。专家认为,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精髓和灵魂,是激发城市活力的源泉。建设城市,必须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促进文化艺术事业在新的起点上有更大发展。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主任顾晓鸣教授语出惊人,直言上海城市文化存在“四大俗”。

免试入学读在职研究生 中国政法大学直读研
五千元享P4级宽带乐趣 高薪聘请销售精英!!

  顾晓鸣认为,“公共艺术”这个词语的四个字可以分别理解为“公众”、“一起”、“播种”和“走路”,“城市文化”的“城市”则可分别理解为“地方”和“商品”,因此,公共艺术一定要显示出该城市与其他城市的差异性,一定要体现出公众的参与性。而上海虽然看似有很多别致的城市雕塑,但相当一部分不能称为公共艺术,与此相反,上海有的地方还会给人“恶俗”的感觉。“不过,上海还是有很多有韵味的公共艺术的,如上海商城。”顾晓鸣建议,今后征集公共艺术的提案,可以发动市民,在网上征集“金点子”,让这个城市出现更能体现“上海味”的雕塑和建筑。(记者李征)

  顾晓鸣直言“四大俗”

  麦当劳的“M”标记。这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公共艺术”的最大标志,每个城市充斥着巨大的“M”和类似的国外商业标记,包括上海在内众多城市的真正韵味反而被淹没其中。

  地铁站内的女性内衣广告。这是上海地铁的最大艺术。在一些地铁站点内,巨幅的女性内衣广告让行人茫茫然不知身在何处。

  新天地的不少建筑。虽然其还有石库门的外壳,但有些或者被强加了低俗的“艺术”,或者充斥了“洋味”,已被异化成一些“小资”的集散地。

  街头铜人。这些铜人只是“装酷的灵魂”,放在哪个城市都可以,它们不能代表上海文化。铜像如果不能融合上海的味道,就只能看作西方的舶来品。但是如果在上海一些重大的旧城改造处放置一个正在做出挖掘动作的工人铜像,这就能算公共艺术了。(来源:新闻晚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国企业家治理沙尘暴
美英向伊政府移交权力
关注2004年高考
中国部分省市供电告急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孙燕姿全国巡回演唱会
AC米兰中国行
飞人乔丹中国行全记录
豫剧大师常香玉逝世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