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济源: 发展的宿命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06日01:51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本报记者 李干 李素莉/文图

  每个企业都有每个企业的命运,每座城市都有每座城市的命运,然而,一些企业却天生与一座城市相互间有割舍不断的“情缘”,它们唇齿相依、命运相连。这些企业和城市在历史的坐标上辩证地生存和发展着。

全新点点通免费发短信 网络乐坛明星秀
五千元享P4级宽带乐趣 今夜网络星光灿烂

  回望历史,我们可以看出济钢和济源就是这样的一个企业和一座城市。解读它们,就是解读各种力量博弈的过程,从中不难看出,济源对市管县体制的博弈和对自身命运的把握都充满了像愚公一样与生存环境不懈拼争的劲头儿。

  李师傅今年60有余,是济钢的老职工。

  据他说,济钢位于济源市的西边,以前这个地方很怕人,是大片的玉米地,兔子很多,距离市区有一段路,连市区的西部都不算,属于偏僻得不能再偏僻的地方了。

  而今,济钢晋级为河南省第二家百万吨级大型钢铁企业,甚至在很多人的眼里,济钢是可代表济源的。

  据了解,2004年3月26日,济钢总投资近6亿元的百万吨钢铁技改工程顺利竣工投产,济钢年生产铁增加到120万吨、钢坯增加到150万吨、钢材增加到150万吨,而去年,单单一个济钢就为济源贡献了2亿元的税收。

  据了解详情的人说,济源和济钢,并不仅仅是共用了一个“济”字,其间的变迁也是颇有意味的。

  济钢的诞生没有戏剧性。

  据在济钢工作多年的办公室主任陈健介绍,1958年6月,钢厂有了第一个名字———国营济源县钢铁厂,隶属原济源县直辖。和那个年代仓促诞生的众多兄弟钢厂一样,它的本钱是一座小土炉。

  而济源之地古已有之,据说古名“玉川”,人迹罕至之意。济源市委宣传部部长薛兴国说,济源为道教有名之地,原因就是这里有一片好山水,修炼者是可以融入大自然的。

  道教之地多是闭塞之地。

  济源进入人们视线的时间较晚,原因都说是“路修好了,才发现了这个地方”。

  愚公就是因为修路成了一个“人物”,济源也没有脱离愚公的路子。

  可能也是因为有了路的原因,遗留下来的济钢,慢慢发展起来了,当然,这时的发展由于计划的因素,显得磕磕绊绊。

  当时济源还有一个漭河钢铁厂,1961年3月也划入了国营的济源县钢铁厂,于是,济钢历史上也就有了第一次更名,为济源钢铁厂。

  而此时,济源的路修得还不多好,从行政管辖上属于新乡,济钢属于新乡也是很自然的,没有任何悬念。

  以后的几年间,济钢的发展随着国家对钢铁产业的不同政策而起伏不定。1962年10月,钢铁企业被要求瘦身,济源钢铁厂易名济源炼铁厂,后又改叫济源铸造厂。1964年5月,并入新乡地区济沁铁路处,更名为机车车辆修理厂。

  1969年8月,它从济沁铁路处脱离,正式恢复建制,定名为新乡地区济源钢铁厂,隶属原新乡地区管辖,按正县级待遇配备干部。

  从出生到25岁那年,济钢靠几座小土炉群、6座小高炉和一座100立方米的高炉过活。由于设备陈旧,技术工艺落后,企业连年亏损,截至1983年年底,累计亏损1.4亿元。

  而当时的济源也不怎么样,和全国很多山区县一样,即使是有景点,也因为没有时兴旅游,成了兔子不拉屎的地方。

  很穷!

  1986年3月,新乡地区撤销,济源从新乡地区归属焦作,济钢也因此更名为焦作市济源钢铁厂。这时的济钢已摘掉了亏损的帽子。

  同归焦作的钢铁厂还有一个,是焦作市钢厂。据说,当时济钢有铁无钢,焦钢有钢无铁,于是,两者合二为一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济钢和焦作市钢厂“完婚”之后的名字是焦作市钢铁公司,据知情人士说,也就是各自抽调人手组建一个管理部门而已,实际上并没有任何作为。

  “本想优势互补,可是从济源拉铁水到焦作炼钢,成本实在太高,结果两家企业表面上结合了,其实是两张皮,各自过各自的小日子。”

  两张皮的日子,真的挨了好几年。焦作市钢铁公司如此,济源和焦作,据说在那几年里也是有说不清道不明的纠葛,原因就是市管县体制。

  1993年小浪底水库动工,无论是对济钢,还是对济源,都绝对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

  小浪底用的钢材,济钢可以直送到工地现场,机会不抓住简直是罪过。济钢抓住了。资料显示,从1993年至1997年4年间,济钢炼钢一期工程、二期工程、连铸工程、轧材工程先后竣工投产,济钢由年产10余万吨生铁的单一炼铁企业,发展为具备年产30万吨铁、30万吨钢、30万吨材生产能力的钢铁企业,坐上了河南省钢铁企业的第二把交椅。

  济钢成了当时济源县的利税大户。

  因为小浪底,济源也成了一片热土,资金砸出来的发展,也让济源觉得是一个机会,也应该抓住。

  济源抓住了,济源真的脱离了焦作。据记者观察和了解,现在的济源和焦作关系很微妙,就是两边的百姓,也有一种势不两立的味道。

  至于焦作市钢铁公司,名字在焦作,厂址在济源。面对济钢这块肥肉,自然谁都不愿放弃。

  完全是地理优势。最后,济钢从焦作市整体移交济源市,企业改名为河南济源钢铁公司。焦作市钢铁公司成了一个躯壳。

  发展和改革,也有很强的惯性。2000年11月,济钢实行股份制改造,更名为河南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冶金行业第一家改制为民营的企业,济钢彻底变为私有,也就在一闪念。

  变为私有的济钢,不知道在很多人的心里,还能不能代表济源?但可以不管这些,市场会决定济钢的进程和兴衰。

  据说,随着济钢的私有化,济源的很多企业也步济钢后尘变为私有,国企改制率在济源占到97%。

  济源也因此发展得更快。

  又要建沁北电厂了,又是在济源境内,投资又是很多钱。先是小浪底,那是水利部一位副部长兼任的领导,而沁北电厂又是国家电力部直接抓的项目。

  可以想像,一个县与部级打交道,级别悬殊,沟通起来多有不便。于是,将济源由县级市升为省直管市,客观上为济源提供了一个与这些部门协调的平台。

  这是一个顺理成章的理由,这也是一个理想。理想和现实终于对接的时间,是1997年1月1日,河南省对济源市实行省直管体制。这一天,济源实现了三级跳。

  在这一系列的变迁中,人们是说不清谁依托了谁,谁发展了谁,历史的进程也大多是利用了某种合力,顺势而为而已,有一个会顺势之人很重要。

  济源和济钢应该也脱不了这种渊薮,会顺势之人应该也是存在的。

  对于济源来说,顺势之人可能就是造就了城市的躯壳,就是一个城市的级别和框架。

  这和人这样的个体没有什么两样,换句话说,无论是一个城市,还是一个企业,其生命运程还是脱离不了一种思想。顺势之人驾驭了这种思想。

  什么样的思想,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走势。

  想当年,灵宝、禹州、永城等几个县,较之济源也都不弱,“十八罗汉闹中原”,也都和济源不相上下。但济源脱颖而出,其道理应该也在于此。

  有人说,是济源的地理位置使然,济源地处河南西北部,北依太行、王屋二山,与山西省阳城县、晋城市搭界;南临黄河,与洛阳市吉利区和孟津、新安两县相望;西与山西省垣曲县接壤;东与沁阳、孟州两市毗邻。自古就是豫西北、晋东南的商品集散地。

  “自古偏远蛮荒、国家力不能及之地,多有封疆大吏以安其心,济源太偏了,省里自然会顾及这一点的。”

  偏反倒成了优势!

  有人说,靠边吃边,济源紧挨山西,山西的煤有三条外运通道经过济源,与山西的渊源很深,正好利用山西之资源发展自己。“山西省曾经有想法,把济源争取到自己手里,使自己有一个出口儿”。可以想见济源之重要。

  但这些都属于“马后炮”的说法,顶多是锦上添花。正如济钢之变迁,当时的情形,每走一步都会争论不休,一旦水落石出,也就安静许多。

  一好遮百丑。济源之经历,估计赋予人们联想更多的应该是艳羡。

  甚至还有人说,济源的经历,也是对“市管县”体制博弈的胜利。

  “自中央政府1982年推行市管县体制以来,地级市往往通过截留指标、资金、争项目、财政提取和各种行政审批等侵占县的利益。而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原来地方三级政府,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四级政府,凭空多出一个管理层级,增加了管理运行成本,上级垂直机构过多,县级政府缺乏有效手段协调,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手脚,不利于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济源在博弈中胜出,而其他还没有放开手脚的时候,济源就显得发展很快了。济钢也是同样的原因,及早走向私有化,变得很有活力。”

  应该说,这些都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济源的溢美之词,因为济源的发展确实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这在“发展高于一切”的口号下,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当然,也有人因为愚公而臆断济源人拥有某种有别于其他地方人的品格,说“愚公就是中国人坚忍不拔的象征,济源人骨子里,就是认死理,结果在目前整个发展的大环境里,成功的成分自然就多,反映在现实上,就是济源在不断地争,是争成功的”。

  认死理的愚公就这样被赋予了新意。

  而在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豫光金铅、豫港焦化、甚至说济钢,其原材料多是运来的,就是现在,如何更好地解决原料问题,仍是这几家老总的心病。但这也多少证明了济源人“争”的意识。

  “争”体现了一种精神!市委书记周春艳也说:“愚公的意义不在移山,在于打开了山里人走出大山的一条通道,他搬走的是人们心头上的山、精神上的山。而济源成为省辖市,也可以说是为发展经济开辟了一条通道。”周说,济源的不少企业,包括豫光金铅这样的上市公司,都遇到过很多困难,但他们都靠自己挺过来了,这应该也是在争取,在努力吧。薛兴国对济源的命运也有自己的看法,他承认,济源的发展过程,实际就是努力争取的过程,再就是灵活的“济水品格”。他说,古时济水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为“四渎”,“四渎”之中,惟有济水独清,直流入海,横贯黄河而不浊,秉性顽强、不滥不竭。白居易临水而叹:“自今称一字,高洁与谁求,惟独是清济,万古同悠悠。”“济水一会儿地上,一会儿地下,起伏随遇,灵活机变,坚忍不拔,而济钢的发展过程,也不过如此,国家扶持钢铁企业时,就顺势而上,加大投资,上产量,当国家限制钢铁企业盲目发展时,它就投资搞技改,等待时机。现在济钢已经是民营企业,它变得很快。而济源在争取一些项目时,也是想了很多办法的。”而这些还得归功于那些顺势之人,是一种思想造就了济源的发展命运。济源65万人口中三分之一强是农民。该市一位领导说,要让65万济源人提前10年进入全面小康,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必由之路。他认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最有效办法是“消灭”农民。济源本身只有65万人,没必要再分城市和乡村,应当实行城乡一盘棋发展规划。这又是济源下一步的发展命运,这和济钢一样,也需要顺应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才会积聚发展的后劲。薛兴国也认为,城市化不是路与房子的简单组合,不是空壳,是地气、人气和商气的组合,路修好了,地气上来了,扩大就业,人气也上来了,一个城市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系统。“城市发展的通病,是牺牲农民的利益发展城市,从而导致越来越繁荣的城市背后,是越来越贫穷、落后的农村。这是要坚决避免的”。济源下一步的命运会怎么样,实际上就在这些不断议论的概念当中,就在这些不断撞击的观念当中。但在济源的领导干部中到底形成一种什么样的思想,目前还很难说。应该说,在被列入中原城市群后,济源市很兴奋,认为“历史承认了济源”,认为自己再次跟上了发展的快车。但是,尽管人均指标和增幅居全省前列,但济源的经济总量还排在18个省辖市后面;尽管济源发展是不争的事实,但因为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也绝对不能不从骨子里重视起来。因此,如何赶超一两个省辖市兄弟,实现总量上的突破,如何实现均衡发展,在抓住机遇之后实现发展的良性循环,应该说,这比济源提前10年步入小康更有意义。济源未来的命运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国企业家治理沙尘暴
泛珠三角区域整合9+2
美英向伊政府移交权力
美国中情局局长辞职
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孙燕姿全国巡回演唱会
法网公开赛 NBA总决赛
欧锦赛 AC米兰中国行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