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消费打“闷包”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08日08:03 东方网-文汇报 | |||||||||||
店家“时价”没有价食客埋单“毛估估” 餐饮消费打“闷包”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文/本报记者顾一琼 六月一日,根据物价部门规定,本市所有设堂吃的餐饮企业都应向消费者提供结算清单。餐饮消费中“打闷包”的现象就此消失了吗?通过走访部分餐馆、饭店,记者发现:除不少店家对该规定置若罔闻、执行不力外,一些消费者对这一新规定也并不“领情”,常常习惯性地让自己兜下了糊涂账。 结算单到底清不清? 中午,记者在天平路上的一家店要了一份奶茶和红豆沙。用餐完毕,服务员送来的结算单上清楚标明了餐名、单价与总价,单据底部还有精确的用餐时间。虽说单据上还缺了投诉电话号,与标准还有点儿差距,但多少让人心里感到踏实。 而吴江路上的一家“家家长沙米粉店”出具的“结算单”则让人有点儿为难。这家以湖南面食为主的小吃店实行先埋单后用餐的方式。在门口柜台付账后,账台阿姨递过来几张红色、蓝色的“纸筹码”,筹码上倒是将餐点名称、价格一一标明。可没等筹码在手中“捂热”,服务生就把它抽走了。于是,只能“翘首企盼”,但愿服务生记性好,端上来的菜不要错。临走,记者向服务生索要结算清单,服务生张大了嘴,半天没明白。而账台阿姨的回答是:就二十来块钱,你自己记不清吗。 “时价”实几许? 同在吴江路上的“一洲餐馆”,服务小姐仅凭一个“时价”就把记者搅得头昏。菜单上,不少鱼虾海鲜的价格总是“留白”,当被问及草虾的价钱时,小姐很顺溜地答道:“时价68元一斤。”见客人嫌太贵,小姐陪上笑脸,“前两天更贵,这已经打过折了”。当记者问及为何不把“时价”标明在当日菜单上,小姐支支吾吾:没这个规矩呀。 更令人咋舌的是,这家餐馆居然还自设了包厢的“最低消费”。记者留意到:店堂内并没有相关提示,菜单上也没标明。只有当服务生引领客人进包厢时嘴里“嘟囔”了几句:包厢设最低消费,平均一人五十元。亏得身旁有人提醒,记者才及时止步,并责问服务生为何不一开始就说清楚。“哪家饭店的包厢是不要钱的?我们这儿的老客人都知道。”服务生还振振有词。 七成食客不知新规 店家做法“不到位”是料想中的事,可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消费者居然对这类不规范经营持“纵容”的态度。当记者在米粉店索要结算清单时,一旁的食客居然上前说情,“也就十几、二十来块钱,就别为难小姐了吧”。而对“包厢最低消费”绝大多数“老食客”主动上前“传授经验”:通常包厢都有这“行规”,自己要多长个心眼,主动问。出乎意料的是,记者先后采访的20多位食客中,70%以上的人对“出具结算清单”这一新规定不知道或了解不具体。他们反映,通常在点菜时会看得比较仔细,但没养成索要结算单的习惯。“自己事先总会‘毛估估’,对总价大致有个数,只要与埋单时的价钱相差不是太离谱,也就付钱了”,白领唐小姐的习惯似乎也颇具代表性。 有些饭店对提供消费清单尚不知晓。周学忠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