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还需破冰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0日09:38 河北日报

  据有关部门粗略统计,省会现有流动人口15万左右,其中6至14岁的适龄入学儿童约占6.6%。当这些孩子追随家长背井离乡来到省城时,尽快顺利地融入城市同龄人中间进而重拾读书的快乐,成为一种最现实的需求。

  课桌在哪儿?

全新点点通免费发短信 中国政法大学直读研
五千元享P4级宽带乐趣 不孕不育康复园地

  按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出台的政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其实不是什么难题。“统一纳入招生计划,义务教育阶段他们与市民子女同等对待,按照家庭居住地升入小学和初中,非义务教育阶段则进行统筹安排”。

  但对于外来孩子的家长而言,让孩子顺利入学远没有寥寥数语表述得这么简单。近日,记者以给亲戚联系借读的名义,暗访了省会三个区的8所中小学校,可谓四处碰壁。

  在长安区某小学,刚刚说明来意就被门卫挡了驾:去别处试试吧,我们这已经满员了。另一所学校的校长说得倒是留有余地:现在不行,暑假后开学再说。桥西区的一所学校也让记者再等等。惟一让记者有所安慰的是长安区的某所中学:来可以,但必须参加本学期的期中考试,看看学习成绩如何。“如果成绩不理想怎么办?”教育处主任耸耸肩膀:“那就没办法了,成绩不好的学生插班太困难,因为班主任老师的奖金都和全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挂钩,没人愿意把这样的学生放到自己班里”。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小学校长说,现行的有关外来人员子女就学的政策,可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在一些教学质量高、口碑好的热门学校,实行起来就更难。规定的政策是按家庭居住地就近入学,但由于外来人员大多是租房居住,如果严格照此操作,他们就可以在热门学校附近租房,从而轻易将孩子送进热门学校。而这些学校往往早已被本市户口的孩子挤得满满当当,哪还有地方留给外来孩子?有时不是我们故意搞什么“内外有别”,实在是没有办法。

  信心在哪儿?

  有教育专家称:外来孩子的就学问题其实是个系统工程,迈入校门仅仅是其中的第一步,而心理、习惯、兴趣等问题的最终圆满解决,才是重中之重。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实行教学课程改革,在这一背景下,各地同一年级学生所使用的教材可能就会迥然不同。同时,目前城市和农村在办学设施和条件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所以当外来孩子在省会落脚后,就不同程度地面临一个“入乡随俗”的问题。如何快速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跟上新的教学进度和节拍,对于一个孩子而言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对此,石家庄市正东路小学副校长赵兰英有着深刻的体会。在她们学校,来自全国9个省、市、自治区的外来孩子已经占到了学生总数的95%以上。“有的孩子基础较差,有的不习惯老师用普通话讲课,还有一些农村孩子喜欢翻墙爬树。这就需要我们因材施教。基础差的补,听不懂普通话的安排家长陪读,爱运动的让他们到运动场一展身手。如此这般,几乎所有孩子都在新集体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快乐。”

  但正东路小学毕竟属于一个不容易复制的个例。据了解,绝大多数的外来孩子还都是分散就学,因此他们的身心调整尤其需要家长和老师们的倍加关注。

  希望在哪儿?

  在目前一些中小学对外来孩子推三阻四、挑挑拣拣的情况下,有些依靠个人努力不能如愿的家长,最后往往求助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出手协调。桥东区教育局教育科科长张晓春就协调过不少这样的事。“我们往往根据家长和孩子的实际情况,在最大限度满足他们愿望的前提下,在辖区内的学校中间进行协调。毕竟,保证让孩子有学上是个硬道理。”

  有教育人士分析,目前省会有些外来孩子面临的就学困难,实际上是由目前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所致,而这种短缺局面有望在近几年内得到改观,特别是小学。

  据了解,随着入学高峰的减缓,一些小学的本地生源将逐步减少。此类学校要想生存,届时必须解决生源问题。而大量外来孩子的到来,也许正好迎合了他们的这种需求。同时,从去年底开始,省会有多所厂办学校陆续交由教育部门管理。这些学校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大部分是“饥肠辘辘”,大量教育资源被闲置。这些学校重整旗鼓后,无疑将给外来孩子就学提供更大的空间。本报记者李文亮林凤斌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雅典奥运圣火全球传递
美国前总统里根病逝
八国首脑会议
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美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