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潮资本市场的河南人非系列报道之一 魏新:多元扩张,布局方正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3日00:01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 |||||||||
本报记者 周健/文图 站在方正大厦9楼整洁明亮的办公室窗前,一身米白色服装的魏新俯瞰一路之隔的北大校园,他的心中,多年以来始终充斥着一股激情。 4年,弹指一挥间。在外界看来,这个北大出产的企业家以他的睿智和魄力完成了一件
继王选之后,来自河南周口的魏新显然已成北大方正新一任“领袖”。“我首先是一个教授” 激光照排技术一直都是北大方正立企创业的根本。在过去,该企业由技术垄断形成市场垄断,业绩高速增长,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管理人员多是技术出身,管理上的粗放就逐渐显示出了弊端,业务增长受到严重影响,人事更迭频繁,现代企业制度无法在北大方正确立。 1999年10月,被业界称为“逼宫”事件的人事地震,首次将方正高层的矛盾暴露在阳光之下,原来的董事长出局,时任北大副校长的闵维方继任,而一直作为其助手的魏新,被组织上强行任命至方正,协助闵开展工作。 “我首先是一个教授,不客气地说还是一个不错的教授。”面对记者,魏强调着自己的身份,“但学校派我来,是看中了我的长处,想来想去就服从吧。” 在魏的眼里,这是一个并不平凡的时期:先是作为方正控股(HK418)的董事,履行日常监管和清查账目职责;而后出任北大方正的副董事长,处处“救火”,对集团业务及管理架构进行了整合。 “方正是在危机状态下被迫变革的。面对当时复杂的企业政治,绝不能以复杂对复杂,化解一个危机再生出又一个危机。调整应该是有序的、渐进式的。”虽然问题多多,但魏并不主张暴风骤雨式的休克疗法。 2001年5月,以北京裕兴为首的6家公司联合举牌方正科技,掀起沸沸扬扬的方正科技股权风波。6月底,在魏的操持下,方正科技召开了一次不同寻常的股东大会,这一场持续一个月的股权纷争终于有惊无险地落下帷幕。 的确,经历了此次股权之争,魏冷静、执著、果断的个性为其赢得了集团内外广泛的尊重,其权威开始真正树立。2001年10月31日,在闵维方就任北大党委书记前夕,魏接任方正集团董事长。方正历史上“最为平稳的一次过渡”至此顺利完成。 铁腕治企 从“王选时期”到“魏新时期”,方正集团的嬗变极为明显:由“报时”进入“造钟”,由粗放经营步入铁碗治企,“知识分子创业阶段”悄然远去。 当上董事长伊始,魏就向部下作出三项承诺:“一、决不谋求个人的私利,也坚决反对和制止任何人将个人私利凌驾于公司利益之上;二、决不拉帮结派、结党营私,也会坚决反对和制止任何人搞企业政治和内部纷争;三、竭尽所能和同事们一起努力工作,把自己的全部能力和精力奉献给方正。” 内中所指,全部切中方正集团的历史积弊。 老实说,魏除了靠能力和素质树立威信外,他利用的还有制度的威力。 从去年开始,方正集团开始塑造“持续创新”和“方方正正做人,实实在在做事”的企业文化,魏说他要在集团中看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同时,在运营体制建设上,魏又在全集团贯彻推广“控制权上移,经营权下放”的治理原则———秉持此种铁腕治企方略,魏一度被人指斥为“资本家”。 “举一个过去的例子,我们一家上市公司有两个全资子公司,一个是现金流充足,存了几千万元在银行,另一个现金流周转出了问题。上市公司总裁从中协调拨钱,对方就是说不行,结果只能到银行去借。集团对于下属公司缺乏控制力,各公司业务链条上也欠缺协调。”谈起往昔的难处,魏感慨不已。 所幸,目前这一切都已成过去。在知识分子扎堆的北大方正,曾经当过5年兵的魏无可争辩地使群英服膺。这,靠的不仅是魄力,恐怕还有智慧。 北大出品的资本家 “内部调整,外部扩张”,正式主政北大方正两年多,魏新提出的发展战略极为明确,而这,又为他赢得了“北大出品的资本家”这一美誉。 2002年8月,方正以2.29亿元购并浙江证券(目前已更名为方正证券),持股51%;2003年7月,方正以2亿多元的代价,收购了苏州钢铁集团90%的股份;同月又增资3亿元,收购西南合成制药总厂,持股70%,间接控制上市公司ST合成?穴000788?雪;9月,方正以增资扩股的方式掌控了武汉正信投资公司(下属武汉国投和武汉证券),并斥资2.3亿元收购珠海多层……产业涵盖IT、医药、钢铁、金融等诸多领域,方正产业、方正金融、方正软件、方正投资四大控股集团在今年5月正式横空出世。 在方正集团一系列的资本运作中,魏新比较青睐那些金融及相关产业。 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进入金融业)是方正一个战略性的决策。我们在构造专业化基础上的多元化时,金融业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块儿。” 凡是大型的国际化企业集团,几乎都涉足金融类公司,GE、西门子和IBM等等,举凡皆是。对此,深谙西方企业发展史的魏新了然于胸。在他看来,如果方正真有好的项目需要融资,那么就可通过旗下的信托公司,发行信托产品。 “我们有证券公司、国际信托公司还参股了银行,其实银行、证券、信托在中国都是前景非常好的。”他说。现在西方金融业都实行混业经营,但国内还不允许,但是中国以后肯定要走这条路,毕竟这是规律。” 魏新也向记者坦承:方正集团目前进入金融企业和其他传统企业都不是最终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还是做高科技”。 近日,市场上不断传来某些上市公司由于金融资金链断裂而濒于崩溃边缘的消息。对此,魏在记者面前毫不掩饰他的抨击性观点:如果把上市圈钱和到银行“骗钱”当作目的,而把发展产业当成“可以炒作的题材”,如果不把企业的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结合在一起,只是实现“财富的单方面转移”,那么,这样的企业早晚要死,“没有哪个部门会保它”。 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这是魏为高科技企业方正集团作出的定位。 深受北大影响 前几年,方正集团形成的一个不成文的规律是,每隔两年都会发生一次“人事地震”,高管人员如走马灯似的或上或下,或留或走。去年年底,方正集团解聘下属两家企业负责人的职务,一时间各路媒体再次爆炒。 在此情况下,魏果断作出决策,一改过去北大方正“对外遮遮掩掩、对内我行我素的态度”,主动加强与媒体之间的沟通。 “方正过去是在骂声中长大的。我们跟王老师讲,其实一个公司应该透明,不透明的话,就会有人进行各种猜测。后来王老师也觉得很有道理,我们就开始逐步透明,许多事情不再藏着掖着了。”魏的心态,看来比较开放豁达。与此相对应,据记者观察,一种开放的管理文化目前也正逐渐在方正集团形成。 不过,在这上面,魏注定还要走得更远。他告诉记者,方正集团“正在勾画下一阶段的发展战略,加快国际化进程”。 自称“就此布下又一个棋局”,魏显得踌躇满志。也难怪,北大向来有“兼收并蓄”的学理传统,长期生活、工作于斯的魏不可避免也要浸染上此等“北大情结”。他说,相对于外界的物欲横流,北大还是一块儿净土,许多北大人仍充满“理想主义情怀”。 魏是不是也要将创造物质财富的方正集团打造成一块儿真正的福祉之地? 可以想象,无论梦想有多远,他在躬身前行。采访手记 在北大方正,“老师”这一尊称长期延续。比如魏新,人家叫他“魏老师”;比如王选,“王老师”的称呼也一直叫得亲切。魏新称这只是一种表象,不是真正的方正文化。虽然如此,采访魏老师,记者有时也自称“学生”。他用一个普通的打火机点燃一根纸烟,那种悠然而自信的神情仿佛就是身处课堂,言谈之中并没设防。 他谈了许多他的经营思想和理念。但他更为动情的,是谈到他的家乡:“河南要多一些国际化的人才,在发挥传统农业优势的同时,还要多发展那些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 他以贵州一家研制生产微硬盘的企业为例,说河南也可借鉴这种发展高科技产业的模式,“超越资源限制”,把国际上一部分高科技人员聚在一起“办大事”……他以专业的眼光,提出了一些比较中肯的“建议”。 不久前,他回到河南拜会过省里主要领导;而从去年以来,包括商丘、周口在内的一些地方政要也先后赴京与之晤面。当他娓娓讲述这些事情时,记者感觉到,他的心中充斥着一个“家”的概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