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外来鱼类“攻城掠地” 云南“土著鱼”频频告危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3日11:18 新华网

  新华网昆明6月13日电(“新华视点”记者曹滢、李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由于外来鱼类的入侵,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云南“土著鱼”正频频拉响濒危警报,湖泊鱼类中濒危物种已占了总种数的三分之二。

  云南鱼类种数约占全国淡水鱼总种数的近一半,本地特有的“土著鱼”种类数量居全国之首。宁静的湖水和丰盛的食物赋予了土著鱼温顺的性情,可是当来自长江中下游的外来
全新点点通免费发短信 邂逅最美的美人鱼
五千元享P4级宽带乐趣 章子怡的秘密
者被人为引入高原时,土著鱼的生存就显得不堪一击。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生长在高原深水湖——抚仙湖中的抗浪鱼,就因为银鱼的大量繁殖而变成了“没落贵族”,产量从60年代的年产约400吨至500吨下降到2002年的仅1吨,价格则一路飚升到上千元一斤。抗浪鱼即使逃过了银鱼的包围,也难以逃脱“一网打尽”的命运:因为成熟银鱼体积与幼年抗浪鱼相似,捕捞银鱼时,渔民使用的“沙窗网”把抗浪鱼的幼鱼也一网打尽。有人做过统计,每捕捞1斤银鱼,会有250条左右的抗浪鱼“遭殃”。

  20世纪60年代,鲢、鳙、草、青等鱼类从平原湖泊中投放到云南几乎所有高原湖泊和池塘中,“四大家鱼”的引进也使高原湖泊生态失去平衡。鳙鱼在九大高原湖泊中的杞麓湖和星云湖中存活,当地鱼种大头鲤却一步步走向消亡;滇池里的草鱼耗尽了很多当地水生植物,与之相依相存的一些土著鱼失去了栖息和繁殖的场所,滇螈等20多种特有鱼种越来越难觅踪影。

  无意引进有时也给“土著鱼”带来灭顶之灾。上世纪70年代初,当地人向泸沽湖投入了大量经济类草鱼,草鱼群中夹带了麦穗鱼等“小猫鱼”(因肉质差,只有猫才吃的小鱼)。这些“小猫鱼”繁殖速度快,与其他鱼争食、争栖息地、争繁殖场所,更是吞吃“土著鱼”——裂腹鱼的卵和幼鱼。泸沽湖的宁静从此被打破了,“到了1986年,湖中基本是虾虎鱼、麦穗鱼和少量的鲤、鲫鱼,原有的裂腹鱼已经很难找到。”

  外来鱼类入侵、滥捕酷捞、围湖造田……二三十年时间里,云南土著鱼大部分因人为因素而濒临灭绝。专家告诫,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不同,外来入侵物种对生态系统的威胁更长期、更持久,要控制或清除往往十分困难。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雅典奥运圣火全球传递
美国前总统里根病逝
八国首脑会议
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美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