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乐福与非正式规则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4日13:47 新民周刊 | |||||||||
撰稿/巴曙松 华中炜 在零售界,谈起家乐福,许多外资企业都牙根痒痒,却又自叹不如。家乐福1995年来到中国,没费一枪一炮,就 悄悄在5年之内开了27家独资分店,一下子成了中国零售业排行榜上的老大。这期间,家乐福从未向中央政府提出申请,即 使是国家1999年公布外商投资试点办法,规定外资企业持股比例的上限为65%,家乐福也将其“置之脑后”。
家乐福凭什么这么牛?人家家乐福深谙中国的人情世故,通过与各地的地方政府搞好关系,利用各地引来500强企 业脸上有光的心理,各个击破,无坚不摧。各地还拼命减税收、划地盘送上。很多外国人士因此感叹:中国的许多行业和领域 ,如果真的循规蹈矩、小心翼翼,生怕越雷池一步,那就“傻大发”了,会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一个 个通过各种管道,轻轻松松越过了“高压线”。 这其中的微妙之处、分寸艺术实在是难为这些老外了。诸如此类的问题还很多,比如严重的官僚主义、太多的政府干 预、蛛网一样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马拉松式的谈判等等,不少外国公司常常会感受到“水土不服”。 制度经济学认为,人类的经济行为一般受到两类规则的约束,一类是正式规则,另一类是非正式规则。正式规则指的 是由某些人或组织自觉或有意识地制订的各项法律、法规、制度,以及经济活动主体之间签订的正式契约它的执行由国家权 力给予保障,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违反规则就要受到惩罚。 非正式规则却不一样,通常指的是在社会发展和历史演进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不依赖于人们主观意志的文化传统和行 为习惯。也就是说,没有谁强制你一定要如何行事,但你所处的文化环境熏陶出了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而社会也有无形 的压力使你不得不按照社会所认可的方式行事。 在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农业经济时代,正式规则相对匮乏,保证其实施的保障机制也时常供给不足,这就为非正式规则 的提供了较大的活动空间。譬如宗族关系、礼仪道德等等非正式规则,对于农业经济社会的稳定、解决参与人之间基本的交换 问题功不可没,正应了《红楼梦》中秦可卿住处的那副对联所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人们在运用各种非正式规则的同时,造成了对正式规则的不信任感,从而造成了对正式规则的排斥。 生活中,大量非正式规则带来的负面效应是显而易见的。微观个体可能通过非正式规则提高效率,但宏观上却造成集 体非理性,大大增加了社会成本。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人人都抨击走后门的行为带来了社会不公,但自己遇到事情时,一样 会去请客送礼找关系。 新的非正式规则只是在正式规则变迁后才演化的,而且,非正式规则的演进是渐进、缓慢而艰巨的,不可能像立法那 样一蹴而就,其强大的路径依赖会导致与变迁后的正式规则不相契合的情形。改革开放后,我国出现了诱致性的制度变迁,市 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特别是加入WTO后,各个领域的立法如火如荼,各种新的正式规则通过国家强制的实施机制逐 步确立,但由于非正式规则变迁的渐进性,使得制度方面的冲突成为困扰很多人的大事,执法不严、有法不依等情况也屡见不 鲜。 所以说,改革中按照市场经济的模式建立了各种正式规则并不是最困难的,难的是使这种制度与本国的文化传统和非 正式规则相一致,或者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造本国本民族的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