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当“执法如山” 遭遇“人性化”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5日00:00 温州都市报

  6月7日下午,陕西渭南市临渭区员张小学高考考场门前,离正式开考还有13分钟的情况下,一名迟到2分钟的女考生跪地痛哭哀求门卫打开大门让她进去考试,但最终未能感动铁石心肠的3名门卫,而抱憾考场之外。

  一面是执法如山,一面是人性化管理,当“情”与“法”发生碰撞时,该如何处理?人性化管理该以什么为底线?其实不仅仅是考试,生活中我们遇到很多这样的难题。

免试入学读在职研究生 中国政法大学直读研
五千元享P4级宽带乐趣 不孕不育康复园地

  这是谁的悲剧?

  在今天,高考实际上已经成为无数年轻人生命之中最重要的“拐点”。高考承载的还不仅仅是一个考生个体的命运,它还承载着每一个考生家庭的梦想与希望。尊重考生、服务考生、关爱考生、善待考生,应该成为社会各界体现“以人为本”精神要义的追求。

  考场工作人员要面对规则和制度,但是,他们同时需要面对的还有“关爱考生”、“以人为本”。在这场情与理的博弈中,我以为,只要真正站在考生利益立场之上,以实现考生福祉最大化为目的,就完全有理由破坏那些规则。适当的部分的破坏规则或制度,作为不得已的选择,实则上是体现“以人为本”精神,这也符合规则和制度本身包含的柔性特征要求。

  可是,在这些工作人员的眼中,他们尊崇的只有所谓的“理”,如此服从规则,实际上已经成为规则的奴隶。我以为,这种行为,实际上反映出这些工作人员的泠漠、自私与无情。他们没有把考生利益放在第一位,在他们眼中,只有一成不变,固步自封,麻木不仁,只求无过。高考是十几年的寒窗,系于一旦。迟到2分钟,却抱憾考场,这是一个悲剧,不仅仅是对那位考生,这更是我们社会的悲剧。也许有人会抱怨规则制度的因素,但我仍固执地以为,正是因为我们的高考缺乏太多科学的、人文的、进步的内容,正是因为我们的高考承载着太多的功利性因素(不仅仅是对考生而言),才使我们的高考是那样的冷漠无情,才会把高考变成扼杀人性的工具。单士兵

  法之所以为法者,人也

  许多事看似“情”、“法”不相容,其实,通过人性化科学管理并非绝对不可两全。不错,考场纪律是考生公正、公平竞争的保证。无相应限制,高考将无法正常运行。但制度是靠人执行的,在运作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原则坚定性和处事灵活性的结合,显示其人性化特点。门卫的做法看似铁面无私,执法如山,是维护法规的神圣,细究,却是对法规的亵渎和曲解,是无情剥夺该考生的考试权。

  “法之所以为法者,人也。”制定法规的依据是人。法规的本质功能在于使广大民众知法,懂法,护法,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最根本权益。对于高考,则是有效保护广大考生的权益。门卫的野蛮执法,归根结底是他们唯上、唯权和蔑视民权的陈腐思想观念在作祟。

  直面生活,这种逆情背理之事屡见不鲜。如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野蛮拆迁、违规批地建房、中小学乱收费等。这些事做法不同,表现各异,其共同特点都知法犯法,以权代法,唯独不把衣食父母百姓利益放在眼里。无疑,这是权力腐败的又一种表现。周锦波

  执法应尊重人性

  这种执法执得不近人性,显露出一种十足的僵化观念和惧强凌弱心态。

  生活中类似事例不胜枚举,据报载,某地一国道收费站人员因和急救车司机就通行费发生争执,双方僵持不下,结果酿成车上孕妇母子双亡的惨剧。从表象看,这些人确实忠于职守,堪称执法楷模。但从人性角度说,他们丧失了做人的起码道德和良知,为了区区几元通行费,居然置人的性命而不顾。

  法,最终目的是为了保护大多数人利益而立的。在正常状态下,每个人均应自觉守法,然而在特殊情形下,当情与法发生碰撞时,我认为只要不是涉及重大违法的犯罪行为,应以维护正义和人的生命利益为重。陈建国

  制度应有随机应变能力

  任何制度在面对现实生活时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践中,一种制度有没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往往是制度本身有没有人性化理念的体现,进而反映这个社会是否具有生命力。现实生活是变幻不羁的,制度的存在理应适应这些变化。制订出严密的高考制度,应当是为了保护所有考生的利益,而不应当成为剥夺考生权利的僵硬障碍。因此,认为高考全国一盘棋,“纪律”当是至高无上的思想,是僵硬而缺乏人性关怀的。

  迟到一分钟就取消考试资格所折射的,是我们制度的制定者对少数考生的利益的漠视和制度执行者的僵化而缺乏应变的思想。我们应当正视这一事实,积极探讨更加人性化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彭绍源

  请将心比心想想

  笔者认为该门卫虽“执法如山无过错”,但在当前大力推行人性化管理的形势下,此举却是大错特错的。因此时“离正式开考还有13分钟”,门卫即使自作主张将该考生放进考场,事后也绝受不了处分;若他们真不敢擅自作主,也该去请示一下领导。将心比心,假如此考生是某领导或门卫自己的子女,他们还会不会这么做?

  如果所有执法的单位和人员都能牢记“以人为本”的原则,实行人性化管理,那么百姓幸甚,社会幸甚!林庆元

  罔顾规章,章何以规?

  此事让我想起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考虑到“三军易得,一将难求”、“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或者从人性化角度出发,给马谡一个“留军察看”的戴罪立功之机未尝不可,然而军中无戏言,诸葛亮最终还是挥泪斩了马谡———在情和法不可调和时,智者必定选择法重于情。

  法律、规章、制度等等都是刚性的事物,谁违反了触犯了,就要受到惩罚。如果今天这样一个理由,明天那样一个理由都可以避过其制约和惩罚,使之成为任意拿捏的条文,那么这些法规只能成为特权强势阶层的保护伞,弱势群体的桎梏。

  当然,社会化的一切管理都应提倡以人为本。我们在制定法规时,应当是柔性的,充满人性化的,而执行过程应当是刚性的。如果考场纪律规定,几种特殊情况可经某级领导特批处置,这件事也许能得到很好地解决。因此我们只能说是有关规定人情味尚显不足,门卫则无差错可言。

  一是知法守法,二是制定法规时以人为本,三是有法必依。只有坚持这三条原则,刚柔相济,社会才会在有序中前进。陈镛亮

  纪律就是底线

  在有着严格考场纪律的高考活动中,作为门卫只有认真维护考场纪律的责任,并不具备更改或变通考试纪律的权力,没有人贼予他们放行迟到考生的权力。

  其实,在法制日益健全的今天,没有法规制度上的人性化就不可能产生人性化的管理。法规制度的“人性化”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统一,而绝非执法者的“人性化”操作所致。试想,有关部门在制定考试纪律等“原则”问题时,如果能充分考虑到如何“灵活”处罚可能出现的各种因素或特殊情况,那3名门卫也许会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切人性化的管理都不能与法规制度相冲突,我们强调“严格执法”,但并不是不讲究人情味,在高考中无偿为考生提供方便、提供服务的人和事屡见报端。但这样的“人性化”行为并没有涉及考场纪律,因此不能将此与那3名门卫的行为相提并论或加以对比。这名迟到考生已经超越了“人性化”关照的底线,这条底线就是考场纪律这条“硬杠杠”。卢乃红

  不讲“情”就是最大的“情”

  法律和规定之所以有权威性,主要就在于它是刚性的。如果一遇到“具体情况”就“开口子”或者变通,那么法将不法、规定也就不成为规定了。制定有关考试规定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广大考生考试的顺利进行,这正是“以人为本”的表现,也就是体现了最大的“情”。

  该考生当时参加的是英语考试,要考听力,因此考生需要调整状态,做好听力准备,如果有迟到者屡屡冲入考场,不利于考场安静;另外,听力试题是通过广播电台播出的,如果允许迟到,作弊就难以防止。所以,要求考生在考前15分钟进入考场,也是为了保障大部分准时到考场的其他考生利益,也是“以人为本”的表现,体现的正是对广大考生的关怀之“情”。

  因此,门卫的做法是对的,虽然看似对这位迟到考生显得有些残酷,但体现的却是对广大准时到考考生的人文关怀,我们应该予以理解。董富强

  如此马大哈不值得法外开恩

  冷静一想,稍做剖析,此事大可不必同情,更无网开一面之理。

  首先,该女生缺乏足够的自控能力和责任心。高考是人生一道重要关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考生怎能如此掉以轻心呢?纵有一千个理由,都是说不过去的。况且,高考的目的是为各类高校选拔品学兼优的学生,一个在如此重大问题上如此马虎的学生怎值得法外开恩?

  其次,匆匆闯入的迟到者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他考生的心情和心态,显然有失公平。

  第三,法规以人为本。但这是对立法的宗旨而言,并非是指在具体个案、事例上放宽执法的尺度。法律是至高无上的,只有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才能体现人文关怀。否则,就是渎职,就是违法,甚至是犯罪。彭立军

  不能有太多的“网开一面”

  从情感上理解,应该为迟到考生放行,毕竟学生寒窗苦读12年,为的也是这场大考。然而情毕竟不能代替理。迟到了就是迟到了,按照规定就是不能进场。制度就是制度,不能违反规则去通融,否则对其他考生就不公平了。

  这件事情的本质在于迟到本身,而不是迟到时间的长短。迟到2分钟可以通融,那迟到10分钟是否也可以网开一面呢?高考制度是非常严肃的,考生的遭遇虽然值得同情,但于理绝不能通融。考生因这样那样的原因迟到,只能将责任归咎于本人,而不能将责任归咎于考试制度或考务工作不够人性化。

  笔者认为,过分人性化会冲淡制度的严肃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人性化管理的前提是依法管理,否则法治社会无从谈起。太多的网开一面才给一些人有了打擦边球的机会,让他们钻了法律、制度的空子。东汉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河北邯郸6-3矿难瞒报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
雅典奥运圣火全球传递
美国前总统里根病逝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美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