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超越自我融入潮流成就前沿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5日09:13 哈尔滨日报

  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激越鼓点,走过不平凡的十四载,哈洽会今又敞开怀抱,纳四方宾朋。

  十四年拼搏,哈洽会始终定位在放眼国内、国际的坐标上,一次次超越自我,将自己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

免试入学读在职研究生 中国政法大学直读研
五千元享P4级宽带乐趣 不孕不育康复园地

  十四载辉煌,哈洽会以日臻成熟的市场意识,构建着两个效益的“景观大道”。有形的与无形的,眼前的与长远的,哈洽会的最大财富在于开启了一扇对外开放之窗,穿窗而入的八面来风荡涤着人们陈旧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使哈尔滨在与国际接轨中嬗变。

  经贸桥连全球

  一届盛会,无数硕果。

  从1990年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对苏联东欧国家贸易洽谈会,迎来10个国家的4000名客商,到如今吸引80多个国家的10余万中外客商参展、参会。哈洽会一届比一届红火、一届比一届吸引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参会参展的中外客商累计已达100万人次,总成交额近700亿美元。

  一船西瓜换一船化肥、几百个暖瓶换一吨钢材式的简单易货贸易,曾独霸首届洽谈会的舞台。随着接轨国际的步子渐行渐快,现汇贸易、经济技术合作越来越多。1991年洽谈会总成交额27亿美元中,经济技术合作仅占15%;如今,各类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已在哈洽会上唱起主角,易货贸易全线退出。

  几经磨砺,数度创新,哈洽会不但成功实现了“把哈洽会办成促进对外开放的国际博览盛会”的目标,而且拉着黑龙江、哈尔滨的“开放事业”一路快跑。

  14年前,哈尔滨还仅与少数国家和地区有着经贸关系;现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与我市有着较频繁的经贸关系。承揽刚果水电厂、承建越南协富电厂……一批批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的签订与执行,使哈尔滨与国外城市的交流越来越多。

  哈洽会引来的各国商贾还纷纷落地生根。

  国外嘉宾有:俄罗斯总统驻远东联邦区全权代表普利科夫斯基,韩国前国务总理李寿成,俄罗斯驻华大使罗高寿,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行政长官达里金,俄罗斯科里亚克自治区行政长官洛基诺夫,俄罗斯赤塔州州长根尼亚杜林,俄罗斯楚科奇自治区杜马主席纳扎连科,新加坡总理政治秘书陈原生,罗马尼亚普拉霍瓦县工商业联合会主席高古列斯库,俄罗斯阿穆尔州副州长米古里亚,俄罗斯阿穆尔州副州长库列绍夫,俄罗斯犹太自治区副州长古列维,俄罗斯勘察加州第一副州长利亚赞采娃,俄罗斯马加丹州第一副州长波利亚科夫,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俄联邦委员会成员伊万诺夫,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副行政长官果尔恰科夫,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副行政长官科洛列夫,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副行政长官波波夫,萨哈(雅库特)共和国政府副主席戈杜诺夫,俄罗斯秋明州第一副州长切米佐夫,俄罗斯车里亚宾斯科州第一副州长加特罗夫,韩国忠清北道副知事金荣浩,俄罗斯驻沈阳总领事穆拉夫斯基,韩国驻沈阳总领事馆总领事吴炳成,日本国驻沈阳总领事馆总领事小河内敏朗,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阿民·马沙利,美国陆达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艾诺·菲姆瑞特。

  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纪检委、省法院、省检察院和哈尔滨市的部分领导出席了昨晚的开幕式和招待酒会。

  此外,还有来自俄罗斯等57个国家的政府官员、外交使节和经贸界、中外新闻界人士,国内25个兄弟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的来宾出席了昨天的开幕式和招待酒会。

  又讯(记者王履臻)记者从哈洽会领导委员会昨天召开的全体会议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第十五届哈洽会各项筹备工作已经就绪,已有57个国家的9000余位客商确认到会,预计最终参会国家和地区将达到80个,境外参会人数将逾万人,国内参会客商接近10万人,为历届之最。

  据介绍,本届哈洽会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首次实施“方便客户工程”,主要措施包括设立客户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设立翻译中心和会馆银行等,尽全力为参会客商营造安全、高效、方便、舒适的洽谈和交易环境。

  李浩崴 本报记者 张秀巍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河北邯郸6-3矿难瞒报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
雅典奥运圣火全球传递
美国前总统里根病逝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美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