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访周至违法圈地事件新进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5日12:59 云南日报 | |||||||||
云南日报网 新华社西安6月14日电 新华社记者邹声文、张军
6月4日,国土资源部和监察部联合调查组公布了对陕西省周至县非法圈占耕地事件的调查结果,包括原县长倪广天在内的4名责任人受到党纪政纪的严肃处理(新华社6月4日播发有关报道)。 这一查处结果在当地有何反响?圈地事件的善后处理有何新进展?一度紧张的干群关系是否得到缓解?当地又从这一事件中吸取了什么教训?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赶赴周至进行了追访。 千亩良田“伤口”依旧 多户村民栖身鸡棚 黑河两岸,在绿色的猕猴桃果园映衬下,1000亩近似荒芜的土地分外打眼。过往的行人告诉记者,这就是被查处的周至生态园。 据周至县楼观镇团标村村民介绍,2002年9月,周至县与开发商西安高新地产签订周至生态园建设协议,出让土地6000亩,计划先建高尔夫球场,再建高档休闲住宅。同年10月,县政府出台征地补偿标准,规定平原区每亩土地补偿9000元,山坡地每亩补偿3000元。2003年8月,县政府不顾部分村民对补偿标准的强烈反对,强行征地1000亩。 抬眼望去,在这片被征的土地上,只有一位中年妇女在播种。“听说现在不征地了,但没人告诉我们这地还能不能种。看荒着怪可惜的,自己就来种一点玉米。” 在她周围,是大片长期撂荒、杂草丛生的耕地。耕地中间,面积达12亩的4个大坑仿佛巨大的“伤口”,至今没有平整。记者随后询问县里一位姓苗的副县长,他当即在电话里说:耕地没有破坏,也没有大坑,农民肯定在胡说! 在村口,记者一出现就被一群村民围住了。“征地耽搁了两茬庄稼,上面都给我们赔了钱。”但这些村民抱怨说,“就是补得太少了,一亩玉米可以卖700元,只赔给我们300元;一亩小麦可以卖五六百元,也只赔给我们200元。” 这些耕地到底还征不征,村民们迄今为止没有接到明确通知,只好种些玉米之类的作物。一位想种猕猴桃的村民说:“照现在这种情形,我们不敢往地里投钱。如果到时还要征地,投入不又等于打水漂了吗?” 另一个被查处的杨凌农业高新区哑柏园区神农大道项目,去年已征用数百亩耕地。记者在“大道”经过的五联村看到,一些土地长着杂草,一些土地则已复耕,播种稍早的玉米地已长出了绿色的幼苗。 “‘金周至,银户县。’我们这里是八百里秦川最好的土地。”一位正在地里干活的村民说,“这么好的地,荒得让人心疼,先种上庄稼再说吧!” 在五联村,70余户村民除了复耕,还要面临另外一个问题:建房。由于这些村民的房屋正好位于“大道”上,去年被强行拆除,只剩下一堆废墟。在半年多时间里,他们无处栖身,只好借住在别人家里。 1949年5月参军、先后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张志功老人于上世纪70年代盖起三间房。在这次征地拆迁中,三间房屋只得到补偿8000多元。“这点儿钱太少,盖一间房都不够!”老人一边擦着眼泪一边说,“没有办法,只好借住在别人家的鸡棚里。” 在张志功老人借住的鸡棚里,还住着另外三户村民。他们用竹席或编织袋在鸡棚里围出五六平方米的地方,作为自己临时的家,里面的家什摆得满满当当。尽管人住了这么久,但一踏进他们的“家”,还是能闻到一股鸡粪的气味。 不少村民听说政府新近决定每户增加2500元的建房补助经费,但至今没人拿到这笔钱。“听说要等新房子快完工的时候,才能申请领取这笔钱。” 暴力征地撕裂干群关系 遗留裂痕何时弥合 因征地项目违法、补偿过低,当地政府和干部的信誉被许多村民打上了问号—— 6000亩的生态园,以及最终规划达10多平方公里的哑柏园区,要占用大面积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却都未经国家审批就开始征地。村民们说:“一方面要老百姓守法,另一方面干部又在违法,政府这样做事如何让人信服?” 个别干部信口胡吹项目的种种好处,比如,有领导一再向团标村村民宣传建高尔夫球场的好处。“他说,将来孩子放学后可以去捡球挣钱,老人可以去看球场大门挣钱。”一位村民说:“难道几百人都去球场捡球、看门?这不是骗傻子吗?” 对于政府在土地一进一出上赚取差价的做法,村民们更表示气愤:“听说生态园的开发商每亩地给了县上1.85万元,为什么给我们的还不到开发商出价的一半?” 在五联村,有村民问:征地补偿每亩只有3000元,还说合理合法,这不是逼我们去讨饭吗? 而强行征地所引发的一次次冲突,更在村民的心里留下了难以消弥的伤口—— 去年5月31日,在五联村征地项目未获批准、征地协议尚未达成的情况下,政府强行征地,最终引发激烈的冲突。 71岁的张号贤老汉为了保护自己的庄稼,被人抓住双脚倒拖了很长一段路,上衣被磨成一缕缕布条,背上的皮也磨掉一大块。后来,老人在村保健站住了20多天,身体才勉强复原。现在,每当他和老伴看到那件磨破的上衣,就会想起那个可怕的夜晚。 张志功老人也未能在冲突中幸免。那天老人先被殴打,后被警车带走,在没有任何手续的情况下被关押了10天,最后交了100多元才被释放。对自己和其他村民的遭遇,这位从战火中走过来的老人至今想不通:“革命年代,干部把群众看作是自己的亲人,群众才会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干部。现在,新中国都成立50多年了,我们的干部咋能这样对待老百姓?” 因有部分警察受伤,“5·31”冲突最终被认定为“有组织、有预谋的暴力袭警事件”。2003年7月1日深夜,县政府动员百余名警察和其他人员,到五联村实施抓捕,有近20位村民在睡梦中被抓走,其中包括2名从学校返家的女学生。此外,有多位村民在抓捕中被殴致伤。 “我被打掉了一颗牙齿,身上也青一块紫一块的。我的儿子被打得头破血流,儿媳也受了伤,躺在地上。”说起那天晚上的情形,70岁的王老太太已是泪流满面。 经历过这场冲突的另一位村民说:“现在我看到警察和警车就会感到害怕。” 7月31日,县里更将5位被抓捕的村民在县城和乡镇游街示众;8月1日,这5人被检察机关批捕;11月6日,县法院开庭审理,未当庭宣判;11月27日,哑柏镇负责人将5人保了出来。 “明明是政府违法,但直到今天,政府和法院对我们有罪没罪也不作结论,对滥用警力、抓捕村民的责任人也不处理!”五联村村民张团兵说。 国家两部委的调查显示,在团标村,县政府运用警力,非法羁押部分反对征地的村民。记者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但县上的一位副县长仍对记者表示,这些人被拘捕“与征地没有关系”。 一位因反对征地多次与政府打过“交道”的团标村村民告诉记者,今晚他不能回家。“要是上面知道我跟你们在一起,说不定又会出事。我实在是害怕了。” 采访中,许多村民反映,中央的调查结论公布已近十天,至今没人下来传达;政府明明违法了,却无人道歉;抓捕村民明明错了,就是迟迟不下结论;数百村民无处栖身,也没人前来关心…… 弥合撕裂的干群关系,重建村民对政府的信任,是周至走出困境的重要条件。 思想转变蕴育希望 违法征地问题被查处,无疑给周至带来了一场“地震”。为落实对有关人员的处分,有关方面正按法律规定启动相应的程序。 据县有关负责人介绍,6月4日当天晚上,县里召开会议,强调要端正思想,提高认识,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决定上来;要吸取教训,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要不断增强法律意识,严格依法行政;等等。 目前,违法圈地事件被查处成为周至广大干部群众的焦点话题。一位因征地事件被处分的同志表示,“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严格依法办事,依法行政,整个事件是可以避免的。” “近年周至多次发生违法圈地事件,说明我们这里干部的发展观、政绩观确实需要转变。”哑柏镇的一位退休干部表示,“发展必须以人为本,必须以合法为前提。无论是谁,都不能打着发展的旗号违反党纪国法,损害百姓利益。” “困境中孕育着希望。”县里的一位领导说,“查处征地事件可以促使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进程,更好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可以提高全县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警醒我们不要触犯法律这条红线。” 在周至,一些干部已经开始思考:如何依托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道路,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地震”之后,周至的领导干部出言谨慎。但是,采访中记者也不时从一些干部口中听到这样的“说法”: ——发展有时就是要违规违法。严格按照法律,很可能办不成事情; ——全国每年有那么多违规征地的事情,周至这次成为“典型”,只是运气不好而已; ——落后地区的发展,可能就是要走圈占土地、兴办园区的路子,这也是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 ——“谁干事,谁受累。”这次被查处的都是认真做事的人,这样处理会挫伤干部的积极性; ——要发展就要有牺牲。关键是一些群众目光短浅,思想落后,转不过弯来; ——在纳入秦岭植物园范围后,周至生态园项目很有可能补办手续继续进行;国家对高尔夫球场建设是从严而非禁止,因此周至高尔夫球场也有可能获得批准; …… 从这些亟待澄清的认识来看,在周至乃至其他一些地方,科学发展观的真正落实,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思想观念的转变,也只是刚刚开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