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世界难民日摄影作品展--家园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6日14:03 四川新闻网 | |||||||||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人道主义工作中,联合国难民署帮助全球5 000多万被逐出家园的人成功地重新开始生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当时的冷战和大国对抗的气候下,许多难民,包括从苏联控制的国家中或印度支那冲突后逃跑出来的人,都受到他们最初逃往的国家的欢迎或者被重新安置到更远的国家中。
但是,随着全球政治气候的改变,随着受联合国难民署关照的人从1951年难民署开始工作时的100万人左右膨胀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2 700万人,对他们的热烈欢迎已基本不复存在。 现在官方语言中的“自愿遣返”——说得简单通俗一些就是难民返回他们的祖籍村镇——对今日的大多数难民来说成为优先选择的和唯一可行的解决办法。 实际上,难民署帮助的大多数平民继续选择返回家园,虽然对那些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能返回家园的人来说,重新安置到从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到北欧国家,或者在他们最初寻求庇护的地区融入当地社会仍是重要选择。 下面一批摄影作品突出地展示了联合国难民署在自己的历史上为帮助世界上最无奈的一些人“找到一个叫做家的地方”所做出的努力,无论是通过遣返,重新安置还是就地融合。 摄影反映了近代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引人注目的难民危机及其之后的解决,包括1971年1 000万人从东巴基斯坦的死亡漩涡中逃出,印度支那船民的命运和阿富汗、巴尔干半岛和非洲大湖地区的危机。 还有其他较小的、不那么为众人所知的难民问题:例如20世纪50年代把被称为“旧礼仪派教徒”的一小批难民从中国的华北地区重新安置到巴西,把一家人从二战后的德国集中营移居到新西兰开始新生活。 照片反映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难民们以全然不同的方式奔赴他们的新家——迈动双脚步行数百英里,坐公共汽车,坐飞机绕地球半周,或者坐船;在数量上有时寥寥几人,有时则势如潮涌。 到“家”固然使难民们兴高采烈,但他们重建生活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包括:需要重建被毁掉的学校、医院、道路和房屋,在一个新的大陆上从文化、宗教和经济等各方面融入新社区,或者需要重新融入的地方虽然千百年来祖祖辈辈一直生活在那里,但多年离开之后现在变得那么陌生。 相关专题:2004世界难民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