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考证扣发事件的背后:社会诚信的缺失(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7日10:07 汉网 | |||||||||||||
清欠之难 “在快要高考的时候以高考理由加大清欠力度并不是现在才有的事。”颜时新说,“从我到这个学校工作时,这种现象就一直存在,但没遇到今年这样的学生。” 颜时新说,和几名学生僵持不下后,学校曾同意把准考证发给那几名没有打欠条的学生,但学生们不要。颜时新的这种说法遭到了学生的反驳。 没有打欠条也拿到准考证的学生覃岸东说,他因为已经复读了两届,是向校长求情才拿到准考证的。他证实,学校没有主动给学生发准考证。 高考前夕加大清欠的确有用,以今年为例,4月份高三年级还欠费20余万元,到6月欠费就只剩5万多元了。 颜时新说,前年和去年到考前高三年级欠费都不足万元,今年突然增加这么多,学校吃不消,“如果不采取措施,以后会更难”。 “清欠学费,我们想尽了办法,但没什么用。”副校长张宇鹏说。 颜时新介绍,学校曾采用让老师代熟悉的学生或亲戚先交费的方式清欠学费,但结果是许多老师的工资被扣掉后也没人来补偿,后因老师的反对而取消。 在颜时新看来,采用在外人看来比较极端的方式清欠学费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实在想不出什么法子让学生交费。 老师们还反感的是,因为路远,许多学生报名是自己带着钱来,但却不把钱交给学校。 张宇鹏说,从学校调查的情况看,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可以看作“赖账”。 这次因欠学校800元钱最终没能参加高考的陈超因拥有手机,让很多老师表示不理解。 陈超自己说,手机其实是借的,自己只负担话费。学生:请求打欠条被拒 这一次错过高考的7名学生全是复读生。学生陈超说,他前后不下10次向向林表示,愿意打欠条,但一直未得到允许。6月6日晚、7日晨,陈超又找过两次向林,但被对方拒绝。 其他几个学生反映,他们也曾央求学校先给他们准考证,而且多次请求打欠条,但学校不同意。 对6月7日早上发生的事情细节,张宇鹏说自己不是很清楚。从目前利川就此事成立的调查组发布的情况看:当日没拿到准考证的几名学生中,除了一名女生,都曾找过向林。 二中一位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其实学校拿着欠条也是白拿,首先是约束力太差,而选择诉讼则成本太高。惩罚重了吗 记者两次到二中原校长向林家,试图与他正面交流,向林最终没有答允,只在电话里说了一句“我觉得自己受了冤枉”,再也不愿多谈。 一说到丈夫受的处分,向林的妻子李太凤忍不住流了泪,“有些不公平,学生和家长就完全没有问题吗?以后学校的工作更不好开展了,因为这个事件作了坏榜样。” 颜时新说,向校长为了公家的事情把自己“牺牲”了。 “我们完全可以把不交钱的学生拒之门外,但没人那样做,毕竟考上大学是很多农村孩子的惟一出路。”颜时新说,“但我们学校并不是慈善机构,我们理解家长,同意他们拖延交费时间,但谁来考虑我们的困难。” “从私人角度说,我很同情向林。”利川市教育局副局长黄继东说,“但是从法理角度,他的确有做错的地方,是不允许的;一旦给学生办了准考证,所有权就是学生,不是学校,学校要么不办准考证。” “学生欠费的确是个难题,但让孩子参加高考应该是底线。”利川市纪委常委谭再奉说。 黄继东很有感触地说,作为一个面向农村招生的普通高中,其面临的财务境况可想而知,所以当一个校长很难。 “在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中,高中是个被人遗忘的角落,高中负债经营是普遍现象;利川市的财政基本是吃财政饭,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中来说,其经费问题只能由学校自己解决。”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黄副局长给不出好的答案。 家长:欠费是迫不得已 2002年毕业的文姓学生欠学校1000多元,现在恩施当地一所大学念书,记者辗转到他家时,他的父亲很无奈地说,家里真是没有钱,没有能力偿还。 从这位学生破败的家来看,记者相信家长没有撒谎。 但这位父亲说不出他的孩子到底欠利川二中多少钱。 另一名2001年毕业的学生现在外面打工,记者绕了一大圈联系上他的家长后,家长在电话里有些不愉快地说:“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不太记得了。” 当记者把这些例子向利川的群众求证时,大家普遍认为有钱但恶意欠账的只是个别人,许多农村家庭的确拿不出钱,种地就是填饱肚子,几乎没什么收入。 这次没有交学费的几名学生全是农家的孩子,他们说,的确是没钱。 “假设学生和家长都诚信,假设学校不那么极端,可能事情不会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利川当地一位社会活动人士说,事件背后最关键的东西,是社会的诚信。(策划/雷静 文/图晨报特派记者裴道彰发自湖北利川)(来源:武汉晨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