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社工们在行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6日11:09 解放日报 | |||||||||
新闻背景今天是“国际禁毒日”,“抵制毒品,参与禁毒”是今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为了从源头上预防犯罪,加强对本市登记在册的1.7万名吸毒人员的管控帮教,去年8月,上海率先构建“预防犯罪体系”,组建禁毒社团———上海自强社会服务总社。在浦东、卢湾、徐汇、闸北四个试点区设立禁毒社工站,招聘了130名禁毒社工,与所辖区的数千名帮教对象进行了全面接触,重点帮教近千名,负责对吸(戒)毒人员的跟踪帮教、生活关心、就业指导及预防宣传,半年多来初显成效。
“社工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日前,在闸北区禁毒社工站与上海市戒毒所联合主办的一场“手拉手,社工情”帮教会上,连续3年未复吸的张英(化名)声泪俱下的发言,打动了众多戒毒对象的心。 张英被强制戒毒一年出所后,老公还在戒毒所强戒。张英靠老母的接济勉强度日,整天窝在床上低声哼唱着老歌,有时牙齿也不刷,一天只吃一顿饭。此时,社工顾逸民找上了门,“你有个女儿,为了她,你也应该重新站起来,有什么困难,我们可以帮你!”一番话将张英从消沉无助中唤醒。听说张英打算做点餐饮生意,社工帮她与街道、卫生局四处联系,安排她到职介所参加技能培训。平时,她参加一些歌唱比赛,帮居委会义务打扫卫生,已成为一名回归社会的贤妻良母和自立女性。 久别的“团圆饭” 夜幕降临,住在本市东南角的沈龙发(化名)一家正在吃晚饭,他家已有五六年没有吃上一顿团圆饭了。 现在一家私企当司机的沈龙发,原先是吸毒人员,妻子是浦东某学校的校医。几年前,沈染上毒瘾后,这个家就从无宁日,夫妻俩形同陌路。 沈龙发劳教期满回家后找不到工作,整天无所事事。居委会干部将此情况反映到司法禁毒社工站。社工袁铮和薛国生找沈龙发谈话。“社会对我们这种人很歧视。”一见面,他就自卑地说。“我有A照,什么车都会开。可我不会使用职业介绍所的电脑进行登记。” “你有特长,闲在家里太可惜了。 如你愿意,我们明天陪你去,教你使用电脑登记。” 袁铮和薛国生真诚地说。 翌日,袁铮和薛国生陪着沈龙发来到职业介绍中心,最终选定一家私营公司司机的职位准备面试。 要挽救一个吸毒人员,家人的作用不可或缺。一天晚上,袁铮和薛国生又上门劝说沈的妻子,沈妻坚决地说:“事到如今全是他的错。他把我的心伤透不说,还害得我在人前抬不起头,我不会原谅他的!”袁铮和薛国生很理解地点点头说:“一日夫妻百日恩,他已在劳教中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你就给他一次机会吧。”沈妻眼里噙着泪水,就是一个劲地摇头。 几天后,袁铮和薛国生又找到沈妻说:“您是做医生的,怎么能对治疗病人丧失信心呢?沈龙发开始找工作了,这是好现象。更何况现在不是你一个人孤军奋战,我们也在帮你。”下午,袁铮接到沈妻的电话说:“请你们打电话让沈龙发晚上回家吃饭吧……” 于是,沈家终于出现了吃团圆饭的一幕。沈龙发无限感慨地说:“自我吸毒以来,除了我的毒友,没人把我当人看,家人也把我当成了瘟神。是你们改变了我,使我重新找回了自尊。” 戒毒女走进阳光这天,50岁出头的社区司法社工蒋国卿来到社区青年小王的家。 室内光线黯淡,桌上一碟酱菜、两碗泡饭是母女俩的午饭。蒋国卿了解到,离异独居、又干着临时工的母亲为了帮女儿戒毒,早已倾其所有。眼看才20来岁的小王头发凌乱、神情黯然的样子,蒋国卿不禁心中隐隐作痛。小王母亲哽咽着诉说了女儿交友不慎、误入歧途吸食毒品的经历。蒋国卿听后细心开导,“小王姑娘,你既然已顺利走出了戒毒所,就要坚持啊!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以后的日子一定会好起来!”小王慢慢抬起了头。 之后,蒋国卿为让小王有一份正当职业而奔波。小王初中毕业后,游荡社会,没有一技之长。一次偶然的机会,蒋国卿看到小王喜欢在家摆弄小盆栽。于是,他便跑到街道与就业指导员商量,经多方联系,终于让小王在社区园艺培训班上课培训。知道她家经济不宽裕,蒋国卿还事先为她交了学费,买了辅导材料。 渐渐地,小王走出了封闭的小屋和生活的阴影,还结交了同龄朋友,伴着轻快的步伐,时常能听到她爽朗的笑声。 现在,蒋国卿仍定期上门仔细询问小王的学习情况。看到小王衣着整洁大方,看到她把小区公共绿地花园整修得干净美丽,蒋国卿相信,小王迷茫破碎的心已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花。 让生命再放光彩前 不久,卢湾区禁毒社工站收到小鹏写来的信,信中写道:“感谢韦老师几个月来的真诚帮助,我决心彻底戒掉毒瘾,重新做人,以感谢她对我所付出的一切。” 原来,去年12月,社区工作者韦龙珍第一次去小鹏家,看见蜷缩在小阁楼床上的小鹏面无表情,脸色灰暗。“小鹏,有什么需要帮助吗?”已经许久没人这样搭理过的小鹏,终于抑制不住,哽咽了:“我的头曾受重伤并发癫痫,经常头疼,朋友说海洛因能治,就开始吸了。后来老婆也吸了毒,被关了进去。”此情此景,令韦龙珍深感同情。 今年年初的一天下午,小鹏抱着儿子来到社工站,拿出了《上海市女子劳动教养管理所》的接见通知单,潸然泪下:“我想去看妻子,特别想让儿子见见妈妈,可是我现在拿不出一分钱,上次去看她时已经把家里的电视机卖了,这次实在无法筹到钱。你能帮帮我吗?”看着小鹏期待和信任的目光,韦龙珍郑重地点了点头。 在区政法委领导和社工站站长的努力下,社工站借来一辆车。韦龙珍和居委会干部陪小鹏一家去青浦劳教所看望小鹏的妻子苹苹。 当打扮一新的小鹏见到日夜思念的妻子时,激动得泪流满面。他对妻子说:“我现在有社工帮助,生活有希望了,你放心吧!”儿子在一旁不停地喊:“妈妈,你要早点回家啊!”看到丈夫和儿子殷切的目光,小鹏的妻子苹苹激动地说:“我一定会争取早些出来,等着我!” 为了鼓励小鹏继续戒毒,让他离开那间自家搭建的6平方米大、还经常漏雨的小阁楼,韦龙珍一次次地和区廉租办联系,终于让小鹏住上了廉租房。 将戒毒进行到底“社工使我从鬼变成了人!”这句话现在几乎变成了李国平的口头禅。 一年前,有十几年吸毒史的李国平蜷缩在家,患脑溢血,什么事也做不了,靠18岁的儿子在舞厅当服务员艰难度日。窘迫时父子俩一天只用1元钱买两个馒头充饥,至于戒毒,无心也无力,得过且过。妻子伤透了心,下落不明。如今,李国平已连续4次尿检呈阴性,每星期上两次园艺学习班,计划学成后当一名园艺工人,妻子也提着水果篮回到了家。转变源于几名社工推开他家的门。 社工柴淑珍和谢普放第11次上门,终于见到了李国平的庐山真面目———瘦如骷髅、长发披肩、身体不停哆嗦,对社工爱理不理,只是抱怨:没钱看病,吃上顿愁下顿。社工除了一天三次上李家,自己掏钱给他买水果、买药,叮嘱他坚持戒毒;还去他妻子工作过的超市,打听她的下落。 小年夜,街道领导和社工给李国平送上粮油、水果和200元慰问金,只见他脸色苍白地躺在床上挂盐水,床边的脸盆里吐了许多污物,猜想他可能在戒毒。春节期间,柴淑珍总是担心他发生意外,一天两次打电话询问情况,大年初六就带上了“麝香保心丸”等药品又一次来到李家,李国平愣住了,激动地说:“自从染上毒瘾,亲友便断绝了来往,十多年来,你们社工是唯一在春节期间来探望我的人,还有这贴心贴肺的麝香保心丸,阿姐,我知道你们是真正为我好,我再不戒毒禽兽不如!”也是这一次,李国平彻底转变了。 考虑到戒毒过程会有反复,到现在社工们达成一种默契:无论谁办事路过李家,都要去探望一下,除了生活上的关心,更重要的是督促他将戒毒进行到底。 记者感言为在三年内实现本市“吸毒人数控制在2万以内;吸毒人员三年戒毒巩固率达到20%以上;基本实现社会无失控吸毒人员”的三大目标,不仅要依靠各级党委、政府和禁毒社工的共同努力,还需要广大企事业单位和市民的积极参与,给戒毒者以平等、温暖,为他们再就业和回归社会创造条件,最终达到“预防和减少犯罪”的目的。1、什么是毒品? 根据《刑法》第357条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毒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毒品具有依赖性,非法性,危害性。 3、毒品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毒品的危害,可以概括为“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十二个字。 4、哪些人属于吸毒的高危人群? 吸毒的高危人群是指容易沾染毒品的重点人群。在我国,容易沾染毒品的重点人群,从年龄来分,以青少年为主;从职业来分,以无业人员、个体户和流动人口居多;从层次来分,文化素质低的占多数。从理论上讲,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吸毒者,在现实中高危人群更容易沾染上毒品。因此,加强面向高危人群的禁毒预防和宣传教育,是开展禁毒工作的重点,也是禁毒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报记者陈杲本报实习生叶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