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求职学生:找个工作烦烦烦(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8日09:44 中国宁波网
本报记者 戚颢 摄

  本报举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抽样调查

  求职学生:找个工作烦烦烦

  300余份问卷折射供需双方几多差距

  用人单位:挑个人才难难难

  核心提示

  6月25日,本报策划联合宁波有关单位为高校毕业生搭起职场“鹊桥”的报道见报后,引起了在甬大中专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极大关注。昨天,本报发放的300余份问卷已全部回收,问题涉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就业期望、高校就业指导、就业市场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宁波大学、宁波高专、浙江万里学院等6所高校及部分宁波籍大中专毕业生和本市百余家用人单位的调查统计,记者发现,造成目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确实不少。其中,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的供需差距、就业观念差距是造成目前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用人单位又招不到人才的真正原因。

  昨日,本报记者对数据进行统计后,从中挑选出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的几种差距并加以分析,希望能对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有所帮助。
首选哪些单位

  大学生:机关事业单位是首选

  用人单位:企业张大嘴,机关事业收紧口

  尽管有关大中专毕业生要调整就业心态、降低期望值已是如今就业指导的重点,但无论家长还是学生,在选择就业单位的时候,仍将机关事业单位作为他们就业的首选目标。在此次调查中,希望去机关工作的占30.3%,想到事业单位去的占25.5%,两者加起来占到调查总人数的一半以上。本市某高校的就业处负责人也向记者透露,该校的法学系有50%选择了公务员考试。

  接受调查的李同学告诉记者,凭他的条件,如果想随便找一家单位并不太困难。当他看到以前不少同学进了企业后又频繁跳槽,就产生了去企业不稳定的感觉。他希望找到一份相对稳定的单位。因此,从一开始找工作,他就将目标锁定在机关和事业单位范围内。虽然现在看起来这种希望很渺茫,但他也不愿意轻易放弃,所以工作至今仍无着落。

  相比于机关事业单位已基本满员的情况,不少企业对大中专毕业生还有相当大的需求。在此次调查的100多家用人单位中,企业占了今年总接收毕业生人数的81.2%,而机关事业单位所接收的大中专毕业生只占15%左右,机关招收毕业生多数不会超过10人,而企业特别是宁波较大的民营企业对大学生的需求几乎都接近百位。这个数据反映出,企业已成了目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

  职场指导:转变观念最关键

  市人事局人才开发处有关负责人告诫毕业生,机关事业单位的需求毕竟有限,宁波民营经济发达,大量的个私企业需要大量的大中专毕业生,很多企业都能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锻炼机会和发展空间。因此,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时一定要改变传统观念,调整心态,不要将就业圈子缩小在机关事业单位这个狭窄的范围内。观念一变,就业路子就会宽。
该拿多少薪金

  大学生:最好2000元以上

  用人单位:最多出价1500元

  对于薪酬标准,大中专毕业生的心理最低价位几乎都在1000元左右。在此次接受调查的毕业生中,希望拿到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的人最多,占53%,希望在1000~2000元的占34.2%,工资标准在800元以下的一个人也没有。

  机械专业的李同学在接受记者调查时说,像他这样学技术的,除了考虑以后的发展前途外,最看重的就是能拿到多少薪酬。他说,从年初的大中专毕业生招聘会到现在的人才市场,他跑了不下30家单位,但很多的单位给他能提供的薪金标准都只在1000元左右。他愤愤不平地说,一个打工的,如果找个稍微好点的单位,一个月也能拿1000多元,难道一个大学生的身价就抵不过那个数?他认为,薪酬的标准至少表明了一个单位对大学生最起码的承认。

  相比于大学生的心理薪金价位,用人单位开出的价格显然要低得多。此次调查中,开出800~1000元月薪单位占到70%以上,另外12%的单位开出的标准在1000~1500元,能开出2000元工资的单位只占2%左右。许多用人单位表示,大学生刚出学校,不能立即为单位创造效益,在这样的情况下,工资当然不可能拿得很高。但随着工作时间增长,他们的薪酬肯定会逐步提高。

  职场指导:先勇敢面对低薪

  市场决定价格,这在人力资源市场也同样适用。随着大中专毕业生逐年增多,人力资源的价格也随之下跌,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大学生们必须面对这一现状。其实,薪金标准不应该是考察单位的唯一因素,随着你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随着你能力的增强,你在单位的价值就会体现出来,拿到的薪金自然也就会多了。
该不该跳槽

  大学生:先找个饭碗

  用人单位:最讨厌动不动就跳槽

  如今的职场,跳槽已经是司空见惯之事。初涉职场的大学生也不甘寂寞,许多还没有走上岗位的学生明确表示,如果现在还能找到好的单位,他们就会选择毁约。在此次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毕业生对他们目前找到的工作单位都不太满意,只有22%左右的学生认为找到的单位比较不错和满意,有78%的学生认为他们所找到的单位一般。其中从高校反馈的数据来看,在毕业生还没有走上工作岗位的情况下,有的高校在学校备案的毁约率已在2%以上了。如果再加上不在学校备案的毁约情况,这个比率更高。

  大学生们这种跳槽的想法,正是不少单位不愿招收大学生的主要原因。在不愿意招收应届毕业生的调查中,30%的用人单位表示,大学生容易跳槽,留不住,因此他们希望招收那些吃过职场苦头的人,因为那些人相对比较稳定。宁海一家私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告诉记者,2001年,他们公司花大力气招收了5名应届大学毕业生,但由于那时单位还处于创业阶段,福利待遇不是太好,两年时间不到,进来的大学生都陆陆续续走掉了,他们不但没有为公司带来效益,而且还花费了不少培训费用。现在,他们公司招收大学生都非常谨慎,怕的就是“为别人培养人才”。

  职场指导:频繁跳槽不可取

  在职场,从一而终已成为过去,“先就业再择业”也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所接受,但这并不意味着跳槽就能像家常便饭。从调查中显示,许多用人单位并不欢迎跳槽频繁之人。在本届浙洽会上,来自加拿大国际猎头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关宇平先生也谈到了人才跳槽的问题。据他透露,在国外,很多用人单位对那些频繁跳槽的人也不欢迎,因为频繁跳槽的人,不能不让人对他们的能力和诚信产生怀疑。
自己做主还是父母说了算

  大学生:三成通过父母找工作

  用人单位:最好有独立创新精神

  虽然现在大学生的自主性强多了,但调查显示,在大学生就业这个环节上,父母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约30%左右的学生承认,他们的工作是由父母说了算的。他们说,虽然父母的意见并不完全对,但他们毕竟经历得多,因此还是乐于听他们的,省事多了。

  然而,不少用人单位对这种做法并不赞成。在此次调查中,一知名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经理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在今年年初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洽谈会上,一名女同学在她父亲的陪同下来找工作,由于人多,那名女同学挤不进来,她的父亲拿着应聘材料满头大汗地挤到摊位前,等了大约2分钟左右,那名女同学才挤了过来。当招聘人员对那名女同学进行询问时,不少问题都是她的父亲代为回答。这个细节使招聘人员对那位女同学的印象大打折扣,尽管她的学习成绩不错,但还是委婉地拒绝了她。该人事经理道出了他的理由:现在许多企业都需要有闯劲的开拓型人才,在工作中能独当一面,如果连找工作这样的事都要父母代劳,那么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不能不令人怀疑。

  职场指导:别让依靠成为习惯

  如今不少孩子,都已习惯了在父母的安排下读书和生活。在不少人看来,依靠父母的帮助是天经地义之事,但是,要知道,长期过分地依赖父母,不仅独立处事的能力,而且自己的自信心也会受到影响。因此,从进入大学校园的第一天起就应该逐步锻炼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参加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向社会学习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这些综合素质将使你在职场上游刃有余。
互相要求不一致

  大学生:最怕单位不给我发展空间

  用人单位:企业最怕眼高手低,机关最怕锋芒毕露

  “在大学生最希望第一个单位为您提供什么的”的调查选项中,有72%的人选择了最希望单位能够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其次是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围与高薪。而对另外两个选项:成熟完善的管理制度、良好的企业背景,无人问津。而希望单位在哪些方面给大学生多加关心中,个人发展又名列前茅,其次是业务与人际关系处理。

  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可谓泾渭分明:九成的民营企业最反感大学生华而不实、眼高手低,实际能力没有简历里写的强,而机关事业单位则最反感锋芒毕露,恃才而傲的大学生,大型国有企业说最怕大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差,搞个人英雄主义。

  职场指导:不做孤胆英雄

  调查数据表明,目前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中个人因素突出,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较多考虑个人因素,较少考虑社会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实现时也折射出主要强调的是“自我”而非“社会”的需要,而有些用人单位却十分反感大学生太“自我”,所以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或在今后工作当中,要树立崇高理想的树立与实践,把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使自我发展能够延续到社会中,融入到团队建设与企业发展中,而不是脱节或反叛。
为什么就业如此之难

  大学生:扩招增大就业压力

  用人单位:大学生总体表现一般

  就业压力增大已经成为“普遍性的恐慌”。大多数学生感到2004年的就业压力增大,仅有1.5%的学生认为找工作比较容易。在大学生的心目中,“扩招”已经成为“找工作难”的主因,大学教育的“落伍”于市场也同时影响到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七成大学生认为自己不具备完成工作的能力。调查显示,由于专科院校设置的专业和综合性大学本科设置专业重复较多,本科毕业生中处于中下水平的毕业生又不惜“低就”,导致专科生成为找工作的特别“困难户”,本报调查统计数据中专科生的签约率比本科生低了10个百分点。

  企业如何应对此次高校毕业生就业大潮?记者调查发现,许多企业对于每次招聘会收来的一大撂简历也无所适从,甚至有点“审美疲劳”,但是他们反馈给本报的选才标准却也十分清晰:民营企业最喜欢专业技术型人才和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机关事业单位则钟爱综合复合型人才,而对于以往热门人才———管理人才,却乏人青睐。百家用人单位对目前已在单位里就业的大学生也作了一个总体素质评介:满意的不到5%,近七成的用人单位觉得毕业生在单位里的表现一般,还有2%的用人单位表示对其表现很不满意。

  职场指导:带着目的学习

  一方面是大学生大量涌入社会,而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总体评价不高,都表示人才难招,就业难从中可见一斑了。但面对用人单位评价不高的情况下,有半数以上的大学生已意识到“专业知识和技能”、“社会活动能力”的缺乏已成了就业拦路虎。如今知识更新迅速,知识越来越深,越来越广,职业素质越来越综合,而学校教育滞后,教育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这就要求大学生应尽早做好职业规划,“带着目的学习”,做到学术有专攻,就业才能做到心不慌。
一毕业就要经验

  大学生: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经验要求于理不合

  用人单位:实践经验非工作经验

  在调查中,记者了解,许多毕业生被企业拒绝的理由是“实践经验缺乏”,面对企业在招聘时打出来的“需要实践经验”,有七成毕业生认为,目前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许多应届毕业生不具备完成工作的能力,更何况要有经验。许多大学生认为这样要求毕业生于理不合,有三成大学生认为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经验要求过高、过严,近四成的学生认为“经验要求”其实已成为用人单位的拒收应届生的幌子。

  对大学生的经验要求是不是太苛刻了呢?从用人单位的调查统计来看,有六成单位说在招收毕业生时第一印象最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而拒绝毕业生的理由只有12%的用人单位选择了“学无可用”,近80%的用人单位招收毕业生,看中了“毕业生有潜力可挖,容易培养”,而一半以上的用人单位对于“实践经验”的解释是:“沟通经验和与工作相关的实践性活动,而非工作经验”。

  职场指导:带着目的打工

  企业对大学生经验要求提高的事实已经如此,大学生就要多多参加社会实践。而现在大学生中出现两个极端,一方面是“只读圣贤书,不管窗外事”,另外一方面则追求“只要有工就打”。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企业要求“经验”的是一种“交流与人沟通经验”,首先这种经验并不一定在打工中才能得来,比如担任学生会工作也会有实践经验的积累,而打工时要明确你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还是为了增加社会经验,如果是后者就应该考虑这项工作是否能增加你的社会交往能力。
社会关系是不公平竞争吗

  大学生:“没背景”成最大困扰

  用人单位:连学校背景都在淡化

  在大学毕业生择业中“得不到有效的信息”成了最大的困扰,近半数学生有此感受,同时,对于求职中最受困扰的问题,还有四成的学生认为“社会关系左右企业选择是不公平竞争”,受“缺乏社会关系、没背景”困扰的同样有一半左右,其中15%认的人为“自身不具备竞争力”。调查发现,“社会背景”这一因素,在“大学生自主创业遇到的最大困难”项目中也排在显目的位置,被调查学生中近半数认为求职中最受“缺乏社会关系”和“不公平竞争”的困扰,另有数据显示,通过父母亲友等社会关系找工作的成功率比自己联系找工作的成功率高出5个百分点。

  以往企业招聘看重应聘者诸多背景,但从本报的调查统计结果来看,鲜有单位看重大学生的家世背景,对大学生的社会关系没有一家企业作专门要求。不过有些单位也坦言,熟人介绍,在招聘途径中是有点优势,因为熟人对单位与大学生的状况都会很了解,但最终录取与否还是要看其个人能力。

  而对几年前有些单位“非名牌大学毕业生不要”的情况,45%的企业表示没有对应聘者有学校背景的要求,给更多毕业生同等条件的竞争;也有要求应聘者出身重点大学的企业占27%;要求员工一般大学即可的企业也有27%。整体来讲,以背景量酌毕业生素质的旧传统正在逐一打破。

  职场指导:通过实习制造机会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一些没有家庭背景的同学通过到用人单位去实习的办法来“制造社会关系”不失为应对的好办法。毕业生小何就是靠在单位实习最终被录用的。她说:“实习是毕业生展示个人能力的大好机会,也能给用人单位最直接的认识。紧紧地抓住在实习单位的机会,努力表现,如果双方合适,省心省力,当然是最简洁的求职方式。”据了解,在文科专业中,通过实习后来求职成功的比例比理工科专业要高出4个百分点。

  本报记者卢科霞程鑫/文姚莉莉/绘

  职场十大精辟语录

  大学毕业生要找的只是一个工作,而不是职业,更不是事业。———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中国大学生就业高峰论坛上,专家们均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时应当放低自身期望值,做好从蓝领、灰领干起的心理准备。

  大学学习期间,要尽量争取脑袋满,而不要急于口袋满。———中科院院士王选谈对当前部分学生休学开公司的看法。

  不要读博士,因为博士在美国找工作的难度,相当于女博士在中国找老公的难度。也千万不要羡慕有3个博士头衔的人,因为只有找不到工作的时候才会一个接一个地读博士。———一个没有博士头衔的留学生如是说。

  千万不要以为美国没有天才,美国的天才只不过是喜欢退学而已。也千万不要以为中国人都是天才,中国有些天才除了考分高,基本上什么都不会。———一个留学生看到中国人在拼命上哈佛时说。

  他们以为MBA就像是一个美容院,读完MBA,出来就会容光焕发,脱胎换骨。———令专家担忧的是,MBA在中国已被简化为高薪加升职。

  中国人太多了,你藏在这么多人里头,怎样才能引起别人注意?一个老板要请人,两个应聘者能力差不多,那他一定会选那个长得比较好看的。———一位整容师如此解释为何中国流行整容热。

  让我讲创业的故事,就像祥林嫂讲阿毛的故事一样,讲多了也没什么意义。———《福布斯》和《欧洲货币》双料中国内地首富丁磊在母校中国电子科大说的话,以此表示对富豪话题的厌倦。

  八分人才,九分使用,十分待遇。———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谈民营企业的留人之道。

  总是在裁人,简称总裁;老是板着脸,故称老板;经常不理人那叫经理。———商业职位新解。

  铁饭碗的真正含义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一个在网络上流传的帖子。据《新华日报》
免试入学读在职研究生 高薪聘请·销售精英!
同方服务器热力促销 引进新技术治疗前列腺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土耳其人质遭绑架
第三轮朝核六方会谈
财政部审计署报告
曾庆红李长春出访
2004年各地防汛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