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封信倾诉母爱数千里路真情回音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9日07:11 生活报 | |||||||||
5月初的一天,她流着泪,把连夜写好的八百封信投到了邮筒里。那些信带着她的希望,像展开了双翅的飞鸟,飞向了全国各地。一个月后,她,58岁的母亲史国秋又牵着儿子的手,来到了报社,把那些信后的故事,讲述给我们。 毕业前突患绝症
史国秋是双城五中的退休教师。1997年,不幸突然降临在了这个朴实善良的母亲身上。在哈市某高校读大四的大儿子耿志无就在毕业答辩前的半个月,忽然四肢无力,并迅速发展到了失明。送到医院一看,竟然已经是尿毒症晚期。 耿志无那年才24岁,已经和广东惠州的一家知名企业签订了合同,毕业后就准备到香港接受上岗培训。 看着儿子被推进抢救室时毫无生机的样子,史国秋心都碎了。她暗自发誓,就是倾家荡产,赔上自己的生命,也要救回儿子。 无奈中众人关心 在哈市某大医院,耿志无开始接受透析治疗。那时的透析费是每次500元,他每周要做3次。加上高额的医药费,一年多的时间,20多万不知不觉间就被消耗掉了。 为了维持儿子的生命,史国秋卖了家里的小楼,借遍了所有的亲戚朋友,筑起了高高的债台。爱人着急上火得了糖尿病,小儿子也从部队提前回家,打工给哥哥挣药费。 透析是个无底洞,他们没钱了。1998年底,停止透析的耿志无出现了心衰、吐血,身体积水达24公斤。 为了给儿子治病,史国秋的七个姐妹都已经倾尽了家底,她又怎么忍心再拖累她们啊。无奈中,她给《生活报》写了一封求助信,报社领导对她的遭遇给予了关注。 此后,《生活报》对史国秋母子进行了连续报道,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秋林公司、东地公司、温州商会等商家,耿志无的母校双城兆麟中学、五中、教育局、交警队等单位共为耿志无治病捐助了七万多元,加上亲戚朋友给凑上的四万元,耿志无治病有了希望。 1999年7月28日,耿志无在平房区的242医院成功接受了肾移植。医院不但减免了耿志无一万多元的手术费用,术前术后还对他进行特别的关照。泌尿科主治医师李孝忠从手术开始,17天没有回家,为了观察排斥反应,6名护士24小时轮流护理。还为他特地粉刷了病房,花六千元购买了空调设备。仅一个月的时间,耿志无便走出了医院。 换肾后难以为继 出院后,耿志无对母亲说:“我的生命是大家给的,我要把每天都当作节日来过。”他天天看书,准备身体好点就出去找份工作。 换肾后要服用抗排斥药,主要是“骁悉”和“环孢素A”两种,都是进口药,每天的花销都在百元以上。耿志无必须天天服药,断药就意味着死亡。还需要根据血液含药浓度调整药量,少了维持不了新肾工作,多了则严重破坏免疫力。虽然用量在逐渐减少,但每月七千元的费用,还是让家里又一次陷入了困境。 父亲耿成礼的糖尿病、腰间盘突出已经很严重了,可是为了省钱给儿子吃药,自己从来也没有接受过治疗。小儿子为了多挣些钱,也跑到了大庆去打工。虽然如此,一年多的时间里,家里还是几度揭不开锅。如果不是五中的老同事们三千两千地雪中送炭,史国秋都准备去讨饭了。 再也没有钱买进口药了,耿志无开始吃国产药。即便是效果并不理想的国产药,也是史国秋每天到外面借钱才能买来吃。 求助时真情回音 尽管史国秋整日为儿子奔波,满脑子只剩下了“借钱”和“买药”几个字,耿志无的药还是一天天地停了下来。他又开始发烧,史国秋买来便宜的消炎药自己给儿子点滴,由于没有经验,每次都会给儿子的手留下几个针眼。 今年4月间,耿志无又出现了心衰和吐血,史国秋没钱送儿子去医院治,就给李孝忠大夫挂了电话。李大夫惋惜地说,耿志无的情况是一种恶性发展,恐怕只能再次换肾了。 这时候,学校的老同事们给她送来了一份网络资料,劝她给上面这些人写信联系救助。 但亲戚们不信地说,现在骗子这么多,谁会相信咱们呢,写信也是白写。可史国秋却像抓住了救命草,连夜就写开了信,她说:“我要用一颗母亲的心去诉说,为儿子延续一天的生命也值得。” 八百封求助信邮了出去,令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全国各地竟然都有了回音。 第一个回复的是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的茅忠祥总经理,他一下就给史国秋汇来了三千元钱。接着就是北京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的邢炜总经理、广州从化宾馆的刘坤桃总经理、杭州名人名家餐饮管理公司的李红卫总经理……他们也都一千两千地汇来了救命钱。 一位回信的人这样写道:尽管这个世界越来越复杂,但我却情愿相信一位母亲的求助,因为母爱是永远不会被谎言装扮的。 生命有时情无价 耿志无听着母亲的讲述,眼泪一直在眼眶里打着转,却始终没有流下来。他的脸色看起来并不好,有些灰暗,两腮还起了些疙瘩,但精神头儿却挺足。史国秋看着他说,这些天儿子又用上抗排斥药,身体症状出现明显好转。 耿志无犹豫了许久,才对记者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生命毕竟是有限的,在我生命的这几年,我得到的关爱,可能比很多人终老一生得到的都多。我只是渴望,哪怕只是再多一点点力量,让我做点什么,回报爱我的人和关心过我的人。”(生活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