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女医生讲述朝鲜战场照料美军战俘的亲身经历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9日15:02 温州新闻网

  她想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讲出来,让外界了解我国对待战俘的优厚政策

  访问对象:70岁的李庆富

  访问背景:在17岁时,她就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在距离前沿阵地只有50公里的地方救护伤员。1952年夏,她曾经悉心照料过一名受伤的美军战俘。她说,谁不想在自己的家里
免试入学读在职研究生 高薪聘请·销售精英!
同方服务器热力促销 引进新技术治疗前列腺
过平安的日子?这都是国家的事情,不能把仇恨强加在个人身上,况且他还是受伤的战俘。

  -记者 李靖/报道 张术/摄

  在女儿的陪同下,70岁的李庆富走进本报社,她不太爱说话。据她的女儿介绍,她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而且就在离前沿阵地50多公里的山洞里救护从前线下来的伤员。在1952年夏天,她曾经悉心照料过一个受伤的美军战俘。直到现在,李庆富老人还在坚持工作。不久前,她从电视上看到了有关美军虐待伊拉克战俘的报道,心里很是气愤。老人说,她想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讲出来,让外界了解咱们国家对待战俘的优厚政策。

  17岁入朝救护志愿军伤员

  1951年,李庆富老人进入朝鲜,当时她只有17岁。在朝鲜东线志愿军后勤二分部基地医院,作为一名护士她被派到前线去救护伤员。当时生活很紧张,经常受到敌军的轰炸。记得有一次为躲避敌军的轰炸,她和几名同学蹲在了朝鲜老乡的火炕坑里。

  “日子在危险而又刺激中度过,转眼到了1952年的夏季,抗美援朝战争进入最激烈的阶段。”老人回忆说,前线离基地医院只有50多公里的路程,伤员被送来的时间大都是凌晨。有一天早晨,她去照料伤员,在她负责的山洞里,来了一名头部受伤的美军士兵。“我记得他长得很高,蓝眼睛,从不和人说话。由于头部受伤,他无法坐起来,只能躺在床上”,老人说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她把这名被俘的美军士兵安排在了一个相对安全的防空洞,还给他安置在通风好的铺位上。老人介绍,在朝鲜两年多的时间里,基地医院作为前方和后方的中转站,也只治疗过这一个美军战俘。

  细心照料美军战俘

  老人说,上级领导曾经再三叮嘱,一定要像照顾志愿军伤员一样照顾这名受伤的美军战俘。所以尽管有不少的战友牺牲在美军的枪下,大家对美军都是恨之入骨,但她们的头脑还是保持着清醒,严格遵守《日内瓦战俘公约》和我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老人说,她们给这名受伤的美军战俘提供了被子和毛毯等生活用品,每天给他洗手擦脸,伺候他大小便。由于他不会说中国话,要大小便时他就喊“埋汰”,有时也能生硬地喊出“大便”一词。对此老人从来没有嫌弃过,细心地照料着他。当时伤员的伙食很好,每天能吃上细粮、肉蛋、蔬菜等,这些在当时都是极为缺少的食品。医护人员每天吃的是粗粮,有时还要靠炒面充饥。由于营养不良,老人和其他医护人员一样患上了夜盲症,但是大家谁也没有想过因此要虐待这名美军战俘。当时老人每天都要给这名美军战俘喂饭,“有时他也对我表示感谢,冲我微笑,有时摆摆手”,老人说。

  他对我凶过

  李庆富老人说,当时她每天要给这名美军战俘打针换药。那年的夏季十分炎热,因为是住在防空洞里,怕这名美军战俘生褥疮,老人经常给他翻身、擦药。有一次,她像往常一样,给他翻身擦药,可能稍微有点不舒服,他突然凶起来,挥起拳头要打她。“我吓得赶紧跳下炕,其他伤员立即围上来,质问他要干吗,他这才放下拳头,大家心里这个气愤,但是谁也没刁难他,对他也没有过激的行为。我还是依旧照料他,直到他转院。”老人说,每次看到山坡上排列着的烈士墓碑,大家的心情就难以平静,但是大家都抑制着,因为战争不是他一个人决定的,这名美军战俘也是无辜的。谁不想在自己的家里过平安的日子?这都是国家的事情,不能把仇恨强加在个人身上,况且他已经是个受伤的战俘了。李庆富老人说,她一看到有关虐待战俘的事,就难以接受。因此对于有些国家侵占别国的领土,还对战俘进行百般虐待,她十分气愤。老人说,这在国际公约中是绝不允许的,她觉得对伤员和战俘都要平等对待。(来源:城市晚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土耳其人质遭绑架
北约峰会28日开幕
反战影片《华氏911》
财政部审计署报告
行政许可法7月实施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