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社会记录:城市夜色中的“苦力”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1日08:49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我们都是‘苦力’。”坐在西安北郊的西铜高速公路未央收费站附近的路口,来自富平县的刘陶微笑着说。“‘下苦力’(当地方言,即干苦力之意)有什么不好?至少我不用担心拿不到工钱。”

  每天傍晚,刘陶就在未央收费站附近开始了漫长的等待。当装载水泥的货车在附近慢下来时,他所要做的就是赶在其他同伴之前爬上车厢。至于价钱,根本不用商量———卸一
免试入学读在职研究生 高薪聘请·销售精英!
同方服务器热力促销 引进新技术治疗前列腺
吨水泥赚2.5元,“不可能多给了,除非下雨或者去外地才能加点钱”。

  “苦力”———一个曾经遥远的词汇。如今,包括刘陶在内的一群昼伏夜出的水泥装卸工,却微笑着用它来自我定义。日落而作,日出而息,他们属于夜色。

  夜幕下,一群群农民工或坐或卧,眼睛紧紧地盯着往来的车辆。一旦有车停下,“苦力”们便一拥而上,饿虎扑食般地爬上货车后厢。动作慢的人,只能等待下一个机会……“我们就是‘苦力’”

  “我们就是‘苦力’,城里人也这么叫我们。”刘陶说。

  每天傍晚到黎明,在未央站附近至少有200多农民工等待着卸水泥。

  西安市内工地以及咸阳、宝鸡等地所需的水泥,大部分由西安北部郊县的水泥厂供应,而西铜公路未央站是从北郊进入西安的惟一通道。半夜时分,运送水泥的各种车辆都经此进入西安。

  “其实,从西铜公路三原附近就开始有人等活了,但未央站这里最集中。”在旁边摆饮料摊的张大姐说,他们“大多数是从泾阳、商洛来的,也有不少是甘肃的”。

  32岁的刘陶是记者见到的第一个“苦力”。傍晚5点半,他拎着一个布包来到了未央站旁边的路口。布包里装的是“苦力”们称为“水泥衫”的“工作服”,干活时换上,等活时可以当凳子坐。

  “家里的地根本不够种,小麦、玉米都卖不上价。干了一年,也就勉强够吃。”来自富平县的刘陶已经是一个7岁孩子的父亲,家里5口人,却只有4亩地。“下苦力可以挣几个现钱,至少可以买点油盐酱醋,让家里过得体面点。”

  刘陶的困境,同样是大多数“苦力”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他们都是临近地区的农民,地少人多,自己又没有什么谋生技能,想维持生计或者想“过得体面点”,只能出来“下苦力”。

  一辆货车通常也就20多吨的水泥,一般只需要四五个“苦力”,干一趟活每人也就10多元的报酬。卸完货后,“苦力”们马上跟着空车回到未央站继续抢活。

  刘陶告诉记者,一夜下来,年轻力壮、运气不太差的,基本都能赚到20多元钱。如果能够干两三趟,那就太幸运了,可以有40多元的收入。当然,也有“不幸的人”,整夜一无所获。

  这些农民工大多数是二三十岁的青壮年,但也不乏五六十的老“苦力”。来自商洛的王大爷已经56岁,头发花白,可他却并不是“苦力大军”中年纪最大的。“比我年纪大的,我少说也见过10多个。谁说我不行!”“只能自己给自己操心”

  “没人能照顾你,只能自己给自己操心。万一摔下来,几个月的辛苦肯定就白费了。”来自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泰门乡张窑村的赵海行,已经在这里干了3年“苦力”。

  匍匐在疾驶的车上,在大街小巷中穿梭———这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么容易。高温酷暑还好忍受,要是在严冬,许多人的手脚都被冻僵了,不小心就会被颠下来。

  去年冬天,赵海行的哥哥就从车上摔了下来。当时,他已经卸完了水泥,但由于返程时车速过快,最终被甩了下来。

  “还算幸运,遇到的车主人还不坏,给了500元。”赵海行说,要是“没良心的车主”,扬长而去,他们也毫无办法。更何况,只要人伤得不重,那就是不幸中的万幸。

  今年5月,一辆水泥车和另一辆卡车在西安市凤城七路发生碰撞。坐在车顶上的3名“苦力”当场飞出,被倾泻的水泥埋在下面。送到医院时,一名“苦力”已经奄奄一息。

  这是“苦力”每天所必须面对的风险。由于活少人多,他们只求能够赶在别人之前爬上车。至于对摔伤甚至死亡的恐惧,已经让位于第二天吃不上饭的担忧了。

  在赵海行的小布包中,除了一件黑乎乎的“水泥衫”,还有一个口罩。口罩已经发黑,但每次卸水泥时,赵海行都不会忘记戴上,以防御水泥粉尘对身体的伤害。

  “其实也没太大用,但有总比没有好。”像赵海行这样戴口罩保护自己的“苦力”并不多,有些人根本不知道水泥粉尘的危害。

  “活越来越不好找了,必须眼急手快才能抢到活。”尽管赵海行并不是第一批“下苦力”的,但他亲眼目睹了近年来“同行”的剧增。“我刚开始干时,也就差不多100人。现在少说也有200多人,多的时候甚至有四五百人。”

  为了能够多挣钱,不少人自发组成了一个个小组。一个小组一般四五人,他们分工协作,轮流休息、轮流截车。“一起配合惯了,干起活来也利落。”“自己累点没事,一定要把孩子供出来”

  “我们肩上的担子,没有一个轻的。”36岁的李军这样感叹,他来自距离西安100多公里外的永寿县。加入“苦力大军”只有17天的李军说,他是为了孩子才出来“下苦力”的。儿子17岁,今年考高中。“初三的学费就得600多元,上了高中还得涨。光靠那4亩地,是没什么指望了。”

  实际上,许多“苦力”都是为了孩子的未来而来到这里的。和李军同村的王亚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为了孩子的学费,他已经在这里干了差不多3年“苦力”。

  “自己累点没事,一定要把孩子供出来。”李军说,他自己当年就是因为家里没钱而辍学,保证孩子衣食无忧地完成学业,是他这个父亲“应尽的义务”。

  为了这“应尽的义务”,众多农民工在夜幕中翘首期待出卖力气,心甘情愿地承受艰难的生活。

  每天,他们傍晚五六点就出工,直到第二天早晨六七点才收工。由于收入微薄,他们必须精打细算地控制每天的支出:在街边小店花两三元钱吃一碗面,一天三餐大约七八元;白天在附近农村的出租屋里休息,一个大通铺睡10多人,每晚至少1.5元。

  “一天的支出怎么也得10元。如果一晚只干了一趟活,那也就刚好够自己吃饭。”和记者聊天时,王亚伟还没有抢上一趟活,已经显得有点烦躁。“有两次我一个活都没抢着,第二天的饭钱只好向老乡借。”

  无论风雨雪雾,这个“黄金路段”从来不缺“苦力”。只要路上还有水泥车在跑,他们就不会休息。“冬天实在冷得受不了,就趴在水泥袋上,这样可以保暖。”据说,这是每个“苦力”都知道的秘诀。“能靠自己的力气挣钱,我知足了”

  实际上,“苦力”们不仅要承受生活的重压,还必须面对异样的目光。

  只有在装卸水泥时,他们才穿上“水泥服”,“下班”后就会换上干净一点的衣服。然而,在许多人眼中,他们还是太脏了,不少公共汽车拒绝他们乘坐。

  “一开始很生气,慢慢就习惯了。反正住处离得不远,走半个多小时就到了。”王亚伟说,他们不会再与人理论了,那是白费力气。何况,走路还可以省点钱。

  只要自己不被当做“有碍市容”分子予以剔除,“苦力”们就顾不上其他歧视了。但是,有时候偶尔的一点温暖,却能让他们记住一辈子。去年9月18日晚,正发高烧的王亚伟咬牙出来干活,旁边摆摊的张大姐送了他一瓶水和几片药,这让他至今记忆犹新。

  “其实,我们并不指望别人对我们有多好。能靠自己的力气挣钱,我知足了。至少,不用再担心被收容遣送。”

  “下苦力有什么不好?就算钱少点,就算辛苦点,至少一干完活就能拿到现钱。”王亚伟曾经在广州的建筑工地上打过两年工,有一年只拿到了1000多元。

  实际上,几乎没有一个“苦力”认为自己过得很辛苦。他们惟一担心的是,活不够多,自己的力气卖不出去。生活过得越累、越苦,他们越能给家庭种下希望。

  在城里,他们几乎事事不顺。但是,回到村里,他们却可以昂首挺胸。

  “就算活得再难,也比窝在家里好。”王亚伟说,他从来没有后悔过。即便有一天,自己不小心从车上摔了下来,“我也绝不后悔”。

  凌晨5点多,第一缕阳光穿透了薄雾,洒落在等待了一夜的刘陶、王亚伟等人身上。

  王亚伟拍了拍身上的土,将布包搭到右肩上,举步向两公里外的住处走去。12元,这是他一晚的收获。“不可能每天都倒霉,今晚再早来一点。”

  这一刻,城市正在慢慢苏醒。

  观点:每一声叹息都是对文明的考问

  艾琳

  在西安,不少市民都知道“苦力”的存在,但真正清楚这些农民工生存状态的人并不多。“我知道他们不容易,但一些人的确是社会治安的隐患”———这并不仅仅是个别人的观点。如今,离开家园前往城市寻梦的农民工已经超过一亿,而农民工群体与市民群体之间的社群隔离现象,已成为城市化进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尽管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中,但两大群体壁垒分明。户口、身份、权益、工作、观念……诸多方面的巨大差异,使农民工成为市民群体眼中的“另类”,得不到基本的尊重。虽然两大群体表面上有所互动,但在社会心理上却始终存在高度的疏离感,处于油水相隔的状态。

  农民工市民化,这是城市化的主要内涵之一。而长期存在的疏离、隔阂状态,却使农民工群体始终难以融入城市。种种受挫经验,很容易使这一群体产生被歧视感、被剥夺感和孤立感。他们无法通过与城市居民的社会交往,培养起城市文明所需要的现代思维,也缺乏对城市的归属感,难以形成现代市民意识。

  农民工的每一声叹息,都是对城市文明的考问。宽容、理解,这样的词汇在两大群体之间依然稀缺。实际上,一瓶水、几片药就能让人牢记在心,一个温暖的眼光也能融化坚冰。促进农民工市民化,促进身份平等化,固然需要长期的制度化建设,但也需要人们从细节做起,共铸一个宽容的城市。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盖茨第9次访华
土耳其人质遭绑架
反战影片《华氏911》
2003年审计报告
行政许可法7月实施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