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红色“园丁”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5日01:07 大连日报

  老红军沃林生前曾经向沙河口区华北路小学赠送了一个象征延安精神的沙盘模型,现在,报告团团员李其兴正在向学生们进行讲解。赵庆一摄报告团的成员正在为“红领巾军校”的同学们讲解军训动作要领。赵庆一摄

  走过林海,走过大地,走过世纪的风雨,一支燃烧着生命之火的红色“园丁”队伍,成为矗立在滨城大连590万人民心中一座新的雕塑。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你的网络游戏联盟
同方服务器热力促销 哪里可以免费发短信?

  这是一个先后由40位老红军、老八路、老英模组成的“学雷锋讲传统老战士报告团”。成立14年来,他们前赴后继、薪火相传,把无私的光和热献给了祖国的未来,用心血和汗水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他们情注未成年人成长的事迹,已经深深地刻进了人们的心碑。

  14年前,一支曾经头顶红五星的“夕阳红”队伍,挺进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前线

  这是1990年初春的一天。

  在沈空大连黑石礁干休所副军级离休干部、原空军某部政治部主任田惠民家中的会客室里,十几位白发苍苍、却仍然精神矍铄的老人正在进行着一次战友聚会。他们每个人的面前,各展开着一本《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在327页上,“我们最大的失误在教育,对年轻娃娃、青年学生教育不够”等语句下面,被重重地用笔画上了红道道。

  这些老人当中,有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蒲光荣,有毛主席在延安时期的警卫员辛克,有三五九旅的老连长匡阳胜,有全国战斗英雄王工一、杨树武,有享誉国内外的著名“战士作家”高玉宝,有雷锋的指导员高世祥,有仍在岗位的将军李光祥。他们都曾经有过激情燃烧的岁月,共和国的功劳簿上,清晰地记载着他们的功绩。

  他们的聚会主题是:如何发挥余热,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此刻,他们一个个眉头紧锁,面色凝重。“去年我到江西兴国县一个小学校作传统报告,我问当地小学生:知不知道当年红军长征的时候,这里牺牲了两万多名红军战士,因此兴国被命名为‘红军县’?孩子们竟然异口同声地回答:‘不知道’。革命的传统被遗忘了,痛心哪!”

  “为了祖国的未来,我们要老有所为,甘当‘园丁’,把余热献给下一代。”老战士们以铮铮誓言和当年冲上战场的豪情,把目标指向了新的战场。一个成熟的行动方案诞生了!

  1990年2月20日这一天,沙河口区召开了“学雷锋讲传统老战士报告团”成立大会,军地领导和各界群众代表共6000多人参加了大会。会上,来自全区12个军队干休所的首批22名离退休老红军、老八路、老英模们披红戴花,像即将出征的战士,豪情满怀地领取了烫金的大红聘书。田惠民被聘为首任报告团团长。从此,大连市有了第一支以关心青少年成长为己任的红色“园丁”队伍。

  值得一提的是,这批老战士报告团成员当时的平均年龄为64岁。真可谓: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

  14个春夏秋冬,7000多场报告。他们高擎理想信念的旗帜,把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引上健康成长的人生大道

  大连人都说:老战士报告团是宝中之宝。一个城市,拥有这么多德高望重的老红军、老八路、老英模,是这个城市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最稀缺的教育资源。这些昨天的幸存者,这些在血与火的历史中定格为英雄的革命老人,用他们挂满胸前的勋章,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爱党爱国的赤胆忠心,塑造了一面面世人可鉴的明镜,书写了一部部后来人应该临摹的碑帖,发挥着巨大的社会教育功能。

  高玉宝,76岁,报告团副团长,老战士报告团里“资格”最老的报告员。提起他的名字,对大家来说实在是太亲切太熟悉了。《半夜鸡叫》中那苍凉、悠长、揪心的鸡叫声,《我要读书》中那个扑在母亲怀里含着眼泪渴望上学的贫苦孩子的形象,曾在几代人心头萦绕。他的自传体长篇小说《高玉宝》蜚声世界文坛,不仅在国内被翻译成7种民族文字,而且被译成23种外文。早在1952年,高玉宝就受总政文化部之托,应邀给北京绒线胡同小学作了第一场报告。从此,他和孩子们结下了不解之缘。50多年来,高玉宝在全国各地用亲身经历给孩子们作报告4100多场。如今,年逾古稀的高玉宝老人仍然在为未成年人的成长而奔波操劳。在他那张名片上,密匝匝地印着他担任的全国各中小学的名誉校长、辅导员、顾问等职务。他说:“这不是名片,是我应担负的关心教育下一代的责任。把责任印在上面,才能时时提醒自己不要懈怠,更好地发挥余热。”

  张云晓,82岁,报告团成员。这位13岁参加长征、拽着马尾巴三过雪山草地的革命老人,不仅有着传奇般的人生经历,更是一位久负盛名的“红军诗人”。张老是在行军路上学的文化,1944年开始发表诗作。目前,他已完成并出版了《一个红军战士的诗》等4本诗集。1995年,他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辽宁省分会会员。作为一名始终充满革命情怀的红军诗人,他不仅以诗言志,而且身体力行,成为革命传统的红色播种人。1983年8月,张云晓从某部政治部副军职岗位离休后,主动放弃安逸的晚年生活,先后担任了大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沙河口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名誉主任和大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等45个社会职务。张老以他特有的激情,以诗作桥,把革命传统搭在昨天、今天、明天的“代沟”之上。一次,他为大连华南中学师生作报告,讲了100分钟,16次被掌声打断。当他讲到长征过草地,一位红军战士生命垂危之际把仅剩的半袋炒面留给战友、自己却活活饿死的情景时,全场哭声一片。红军先辈们为了让更多的战友早日走出草地,争取革命胜利,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的高风亮节,让今天的孩子们受到多少教益啊!至今,张老已经在辽宁、吉林、广东、广西、湖北、湖南、海南、天津、上海等全国18个省市进行了1000多场次这样的报告。

  辛克,83岁,报告团成员,延安时期毛主席的警卫员。这位革命老人,对毛主席充满了无限敬仰的感情,无论走到哪里,就把在毛主席身边的故事讲到哪里。他常常激动地对孩子们讲述自己一生中最幸福的一件事情:那是1942年末,组织决定调20岁的辛克到毛主席身边,做毛主席的警卫员,他乐得一宿没有睡觉。能到毛主席身边工作,是做梦也没想到的天大幸福啊!辛克经常回忆起毛主席衣食住行的一些故事,并把这些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延安时期,主席穿的和战士没什么两样,一件补丁摞补丁的粗布士兵服和一双旧布鞋穿了四年,就是不让换新的。一次没经主席的同意,我给主席换了一件新衣服,主席狠狠批评了我,硬让我退了回去。”“有一次我得了重病,主席知道后,叫人找来医生,还亲自来看我,给我送水果。夜里站岗时主席怕我冷,常把大衣给我披上。在主席身边工作的两年,就如同在父母身边一样。”许多年来,辛克就是这样一遍又一遍地向孩子们讲着这些故事,每次都满含深情,深深地打动着孩子们的心灵。如今,辛克老人仍在讲着这些故事,共作了1000多场报告,受到孩子们的热爱,被23所中小学聘为校外辅导员。对此,辛老总是谦虚地说:“不是我的报告多么的好,而是毛主席的故事太教育人了,应该让今天的孩子们多听听,多受受教育。”

  张九成,79岁,报告团成员。1945年参军,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参加大小战斗30余次,功勋卓著。离休后不久,就把“战场”转到了关心下一代工作上,先后成为辖区7所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张老是一个做事很认真的人,他经常讲,“既然受聘就要把孩子们的事放在心上。怎么样才能把辅导员工作做得入情入理,这与当年打仗是不一样的。当年打仗,冲锋号一响只要拼命杀敌就能当英雄。对孩子不了解,有劲也用不上。”他为自己立下规矩,每天听一两节课,了解孩子们听课的心理,学习教师是怎么教书育人的,学生对老师有什么要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如何发动的。他这种深入课堂的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共听课3000多个课时。这些年,他几乎走遍大连市内各区。在家访中,张老发现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并不是自己不想好好学习,而是家庭生活困难,负担较重。为此,他不但默默地为“希望工程”捐款,还从1992年至今资助着三名失学儿童。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娃娃失学我心疼。”为了让全社会都来关心贫困失学的孩子,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讲稿作报告,还多次写信给学校及省市县的领导,建议搞好捐资助学活动。这些年来,张九成老人共为希望工程捐款3万余元,而自己却节衣缩食,18年没做过一件新装,没买过一双皮鞋。张老还立下遗嘱:百年之后,不搞遗体告别,不要花圈、骨灰盒,不买墓地,把节省下来的丧葬费全部捐给希望工程。一位多么可敬的革命老人!

  在老战士报告团里,像张九成这样的老人还有很多、很多。带头捐资建立大连市第一所朝鲜族中学的金道永,坚持13年在银行开设固定“助学户头”的李光祥,遗嘱将自己生前的一部分积蓄捐赠给希望工程的老红军、老八路……他们并非富翁,然而为了捐资助学,却格外慷慨大方,这是一种怎样的深情厚爱!

  岳维忠,74岁,报告团成员。他15岁参加八路军,历经大小战斗30余次,多次荣立战功。1950年,当美帝国主义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时,他又毅然参加了志愿军赴朝作战。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他被一枚重磅炸弹震伤,头部留下了“震颤麻痹”后遗症,腿脚走路不十分灵便。可谁能想到,就是凭着这样的一双腿,岳老在全国100多所大、中、小学作过报告!岳老是老战士报告团中公认的“才子”,也是孩子们最崇拜的老师。1984年,邓小平同志在视察上海儿童活动中心时提出:“计算机的普及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当时已离休的岳维忠老人,为了帮助孩子们学习电脑,以54岁的年龄,毅然学会了电脑,并编写出3万字的《少儿电脑教材》。他还拿出家中的全部积蓄4.8万元,组装了10台电脑,义务培训少年电脑爱好者1000余人。岳老还是个“笔杆子”,写得一手好文章。1990年,他受区关工委委托,组建了《下一代》杂志社驻大连小记者站,担任了总辅导员。10年中,共培养了432名小记者。原小记者站站长、现已是大连电视台主持人的王珏,至今还保留着当年出版的第一份《红领巾报》。她回忆起当年跟岳爷爷参加冬令营、夏令营、“雏鹰展翅800里”等跨地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情景,激动地说:“是岳爷爷把革命传统用知识的翅膀飞进了我们这一代人理想的天空,这份关爱与收获,终生难忘”。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吃苦耐劳品格,岳维忠还与李厚民、田惠民、王子华、王怀惠等报告团成员一起,在沙河口区民权小学创办了全国第一所红领巾军校。后来,全区发展到9所红领巾军校,平均每年受训学生达71000多人。

  我们不必一一列举老战士报告团成员们的感人事迹,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一部生动的人生教科书。据统计,14年来,报告团成员闪光的足迹遍及全国21个省的200多个县市,累计报告7200多场,直接受教育者达500余万人。报告团连续四届被评为辽宁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有25人次荣获省以上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14年来,老战士报告团由刚成立时的22位同志,陆续发展到40人。他们像永不熄灭的红色火种,播撒在广大青少年成长的心田上。他们不仅是战争年代的英雄,也同样是和平年代的英雄。他们栉风沐雨、无私奉献的“园丁”精神,永远为世人称颂。请记住至今仍健在的26位报告员的名字,他们是:

  高玉宝、张云晓、田惠民、李厚民、岳维忠、辛克、王怀惠、李音、赵同奎、王工一、刘世廉、张毅、张九成、张国富、张立兴、郭耀堂、金道永、段云海、王璞玉、李光祥、李其兴、刘洪弟、范传华、王世昌、侯景孝、王东。

  3

  这是一个无私奉献的英模群体。他们不仅是革命传统的传播者,更是革命传统的人格化身

  如今请人作报告,收点钱物、车接车送在许多人眼中是很平常的事。尤其是老战士报告团,都是古稀老人、革命功臣,享受一点待遇,更是无可厚非。但前辈们不这样认为。他们说,传播革命传统,就要身体力行,一点一滴给后辈作出榜样。收钱作报告与义务作报告、坐着小轿车作报告与步行或骑自行车作报告,在孩子们心中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为此,老战士报告团的成员中,除了年迈多病、行动不便者外,其余一律坚持步行或骑自行车外出作报告。多年来,他们还自立了作报告的“十不”传统:不念稿子,不戴镜子,不坐凳子,不端杯子,不摆架子,不休息,不吃请,不要钱,不收礼,不住高级宾馆。

  老战士报告团的所有成员都养成这样一个习惯:“战斗式的工作,文化式的休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学习时间表,每个人都自费订阅了7种以上报纸和刊物,每个人都有几十本读书笔记和厚厚的剪报资料,每个人都是自己动手撰写讲稿和调研报告。

  默默学雷锋做好事也是老战士报告团不变的“团规”。有的走到哪里,就把自制的修理箱带到哪里,义务为学校修理桌椅、为学生食堂磨菜刀、为学生们修理学习用具;有的常年坚持为社区群众读报、买菜、清理楼院卫生;有的义务担任社区治安联防员、法制教育宣传员、雷锋精神讲解员。14年来,老战士报告团的所有成员都获得过沈阳军区和大连市委授予的“学雷锋积极分子”、“学雷锋标兵”等荣誉称号。

  最令人难忘的,是那些已故的报告团成员。原某部“先遣渡江英雄连”二排长修湘,生前是沙河口区8所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解放军侦察英雄,在1949年4月大军渡江前夕,曾随所在的华东野战军九兵团二十七军侦察营二连奉命执行先遣渡江侦察任务。在这次渡江侦察中,他巧妙获取敌人江防地图,与战友一起冒死泅渡过江,胜利完成情报传送任务,荣立了二等功。电影《渡江侦察记》中的“吴老贵”,就是根据他的事迹原型塑造的英雄形象。去世前,他把用最后的生命整理出来的30余万字的讲稿《我的连队,我的战友》,托付老伴交给报告团,遗嘱“要让人世世代代讲下去,永远接好革命的班……”影片《啊,摇篮》中的主人公原型、曾任延安保育院院长的沃林,生前为孩子们作过300多场关于“延安精神”的传统报告,巍巍宝塔山、清清延河水,早已成为孩子们心灵的圣地。1991年,沃林老人重游革命圣地延安,带回了一袋象征延安精神的黄土。尔后,他又花费两个多月时间亲手制作了延安宝塔沙盘模型,赠送给华北路小学,以勉励师生不忘延安精神,继承老一辈的光荣传统。如今,沃老驾鹤西去,留给师生们的是无尽的怀念和思考,宝塔山沙盘模型已成为学校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基地。老红军蒲光荣,生前被师生们亲切地称为“红军故事爷爷”。他讲的《毛主席的一件棉衣裳》、《朱总司令的扁担》、《吃水不忘打井人》等100多个红军故事,是师生们最喜爱听的故事。课堂上、校园外、蒲老的家里,到处都可以看到师生们围坐在“红军故事爷爷”的周围,听他讲“那过去的事情”的情景。老人患癌症住院不久于人世,当原区关工委主任丛庆余去看望他时,他用微弱而又坚定的声音要求说:“有要听红军故事报告的,就领到病房来,让我最后再讲一次。”一个戎马一生的革命老人,临终前还念念不忘自己的职责,令在场的同志们无不落泪失声。14年来,老战士报告团成员中,共有14位老人先后去世,但他们留下的革命传统,已成为下一代永远的珍藏。请历史记住他们的名字:

  修湘、沃林、蒲光荣、高士祥、杨树武、匡阳胜、宿鳌令、马顺峰、张连生、李树珊、曹曙焰、卢猛、皮起风、王子华。

  一抹晚霞引来红霞满天。他们托起的是祖国明天的朝阳,唤起的是全社会关心未成年人成长的责任

  全国“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一等奖的奖牌挂在了市“三好学生”张溢麟的胸前。和他站在一起的,还有来自全沙河口区获得邀请赛各项奖次的103名同学。获奖的当天,这些孩子们表达了一个共同的心愿:把这些奖牌送给老战士报告团的爷爷们。张溢麟说:“这是对革命前辈的最好回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老战士报告团的心血没有白费,祖国的未来在革命传统的熏陶下茁壮成长。人们欣喜地看到,14年来,沙河口区已经有了近5万个以青少年为主体的志愿者队伍,他们活跃在学校、社区及各行各业,每年学雷锋做好事达76,000多件,有力地净化了社会风气。在全区中小学中广泛开展的评选“社区优秀小公民”活动中,每年涌现出的优秀小公民达到了37,900余名。关心国家大事已成为广大未成年人的自觉意识,全区76%的在校生家中订阅报纸和优秀读物。追求政治理想、积极要求进步的青少年也越来越多,2000年以来,学生入团数已达到14,159人,还有6384人次获得各级“三好学生”称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口号也日益深入人心。据统计,近三年来,沙河口区平均每年考入大学的应届毕业生2700人左右,占全区应届毕业生的90%。在已毕业的2万应届毕业生中,有6000多人进入国家公务员队伍,涌现出一大批以大连新船重工集团高级技师王亮、大连机车车辆厂高级技师刁培松等青年工人为代表的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青年突击手标兵。广大青少年以革命老前辈为榜样,自觉培养爱心,14年中,累计为希望工程捐款100余万元,救助贫困学生32,000余人次。最令人欣慰的是,全区广大青少年学习老战士报告团“少享受、多奉献”的思想道德情操,不当饕餮于物的消费主义者,自觉开展了“修身计划”活动,崇尚“节俭、勤劳、奉献、求实、勇敢、向上”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已蔚成风气。

  一抹绚丽晚霞,引来红霞满天。老战士报告团情注未成年人成长的感人事迹,也激励着更多的人们投入到关心教育下一代的队伍中来。14年来,沙河口区先后涌现出100多支以老战士、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专家、老模范等“六老”为主体的红色“园丁”队伍,他们与学校、家庭、社区一起,形成了“全覆盖、全方位、全参与”的社会教育网络。特别是以曾思玉、杨国喜、王扶之、邓岳等38位兵团级以上离休老红军组成的“红星村报告团”,耄耋之年,仍情系未成年人成长,近年来,共作报告2000多场次,听众达10多万人,成为活跃在滨城的一支最耀眼的红星队伍。“红星村”也成为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每年来此参观访问的人数在2万人以上。

  老战士报告团捐资建立的若干个“红领巾图书室”、“延安精神展览馆”等设施,多年来在守住青少年课外阵地、培养教育广大青少年树立革命理想信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沙河口区委、区政府认真总结了这一经验,投资160万元,建立了全区第一个具有现代功能设施的少儿图书馆,整个面积6324平方米,藏书量19万册,计算机46台,小读者席54个。同时,在社区、学校也建立了120个图书阅览室,16个流动图书馆。2000年以来,区委、区政府还继续加大投入,建立了12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24个学军基地,8个学农基地,19个护绿基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今天,党中央再次吹响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战略号角。时不我待,任重道远。我们看到,老战士报告团这支“夕阳红”队伍,正意气风发,走在时代的前列。

  短评

  大家都来做红色“园丁”

  沙河口区老战士报告团的事迹,感人至深,可歌可泣。这些曾经为共和国的解放和建设浴血奋斗、立下赫赫功勋的革命老人,没有躺在功劳簿上颐养天年,而是甘做红色“园丁”,十几年如一日,在关心下一代的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无私奉献。他们的事迹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也为全社会树立了榜样。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我们都要像老战士报告团那样,切实担负起培育未成年人成长的光荣使命,用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实际行动,共同托起祖国明天的希望。

  我们呼吁: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孩子们,请大家都来做红色“园丁”!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2003年审计报告
马兰-白兰度病逝
盖茨第9次访华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我国禁产焦油超标香烟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