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坐等吊销原为躲债逃税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7日07:21 半岛都市报

  为了躲避债务和偷逃税款,一些经营不善的企业竟然想出歪招:通过不参加年检的方式,“故意”违规等待工商部门吊销。7月5日,市北工商分局一项统计显示,2003年度该区有529户企业未参加年检被吊销,经调查分析发现其中约有500家是“坐等”吊销。大相径庭的是,去年主动到该局办理注销的企业仅145户。

  7月5日上午,市北工商分局工商人员汇总了一份“拟吊销企业名单”,该名单上的企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你的网络游戏联盟
查博士送你去雅典 哪里可以免费发短信?
业总数达到了529家。工商人员介绍,这些都是在刚刚结束的2003年度企业年检工作中发现的两年未参加年检的企业,其中9成以上企业已“名存实亡”。工商部门将于近期发布公告,如果这些企业限期内不到工商部门办理年检或注销手续,工商部门将依法对其予以吊销。

  市北工商分局综合监督科张科长介绍,按照有关规定,如果企业因经营不善或其他原因破产或解散,其法人代表必须提前到工商部门办理注销手续,才能“退场”。但年检中发现,不少企业对这一规定视若不见,公司一旦负债累累、经营不下去了,就悄无声息地关了门。而根据规定,企业一年以上未参加年检的,就可以被吊销。有不少企业就是通过不参加年检、被吊销的方式,达到“关门大吉”的目的。

  张科长还介绍,为了避免在吊销中将那些正常经营的企业“误杀”,他们每年都要对拟吊销企业进行逐户登门拜访。但这些受访企业要么是人去楼空,要么是物是人非。他们邮寄给这些企业法人代表的公告函,尽管告知了不利后果,但往往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市北工商分局个体科张科长也证实,企业主动退市的积极性非常差。据他介绍,去年主动到该局办理注销手续的企业仅145户。

  为何如此多的企业不愿意主动注销,而是等着被工商部门吊销?市工商局企业注册局有关负责人一语道破了其中的秘密:为了躲避债务和偷逃税款。

  这位负责人介绍,按照有关规定,企业如果要办理注销登记,就必须按照《公司法》规定,履行清理债务债权、清缴税款等破产清算手续,并在公开媒体发布清算公告,才能到工商部门办理注销登记。但在现实中,很多企业经营进入困境、打算偃旗息鼓时,几乎都是“不辞而别”,根本不履行上述法定程序。

  位于市北区道口路的青岛艺海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经营VCD等文化用品的企业。因经营不好等原因,企业未到工商部门办理手续就关了门。今年4月16日,工商人员走访该公司时,发现经营人员已不知去向。7月1日,记者辗转找到该公司主办单位,一位工作人员在电话中直截了当地说:“公司不赚钱关门算了,还要跑几趟腿去办注销手续,多麻烦!”

  标山路的贺先生曾是一家科技公司法人代表。采访中,他的一番话更有代表性:“如果公司赔钱赔到了关门的地步,已经是入不敷出了,有的甚至是负债累累,这时你还要去花钱完税、清偿债务,不是雪上加霜吗?何况,就这么关门也不用承担什么法律后果。”他还向记者透露,做买卖亏了本,干脆关门走人,连欠债、税款都不用给了,等着被工商部门吊销,这种做法在一些中小型企业比较流行。

  坐等被吊销就真的“省事”?负债、税款真的随着公司消亡而烟消云散?市北工商分局综合监督科张科长介绍,企业被吊销后,其法定代表人将直接进入全市工商系统的“黑名单”,三年内禁止以法人代表身份重新注册公司。

  据张科长介绍,前不久,他们在企业年检中发现,市北区一家企业老板毛先生,曾在四方区开办一家公司,但因未办理注销登记,最后被四方工商分局吊销,毛先生的“大名”也自然进入“黑名单”。在工商人员的责令下,毛先生不得不“让位”,由其他人来担任法人代表。

  张科长说,从短期看,企业通过被动吊销确实达到了其关门躲债的目的,但企业付出的代价却是落了个失信于社会的下场。他说,随着企业信用体系的逐步完善,这类企业及其法人代表将越来越没有“市场”。被吊销后,企业的法律责任并没有被豁免,该偿还的债务还要偿还。

  市北工商分局综合监督科张科长认为,杜绝企业“故意”被吊销的根本办法,应该加大对这类企业的监督打击和处罚力度。他说,目前的“黑名单”制度,只是规定,这类失信企业的法人代表不得重新以法人代表的身份注册新的企业,但并没有限制其做新的企业股东,这就使得“黑名单”的约束力有所减弱。因此,张科长认为,有必要通过信用体系的健全,让这类企业及其股东为自己的失信行为得不偿失。

  山东铭丰律师事务所王宁律师说,许多企业通过既不承担债务、也不从事经营活动,最终实现被工商部门吊销和恶意逃避债务的目的,给社会造成很大损失。她认为,这种躲避债务的办法并不意味着企业就此能“一了百了”。她介绍,目前,对此类债务纠纷,法律界一般采取的办法是,直接诉讼企业经营主体和公司股东。她说,随着公司法的完善,这种现象将越来越没有立足之地。

  本报记者 郑成海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2003年审计报告
马龙-白兰度病逝
建华企业家课堂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全国治理超限超载行动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青少年教育 网络妈妈
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