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南农的“花儿”为啥红?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7日08:03 扬子晚报

  6月20日,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泰州籍应届毕业生赵卫华在同学们热烈的欢送声中,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母校,到南京工业大学国家生物工程中心报到去了。他逢人就乐呵呵地说:对这份工作我非常满意,不仅专业对口,而且相对稳定。其实,同样的喜悦弥漫在整个南农校园内。该校园艺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植保学院等传统的农业学科,今年的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了100%,实现了充分就业。看着2000多名毕业生欢欢喜喜地迈出校园,走向工作岗位,南农大就业办的吴主任喜笑颜开。她介绍说,现在的就业压力一年比一年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你的网络游戏联盟
查博士送你去雅典 哪里可以免费发短信?
大,但南农学生的竞争力一年比一年强,使今年的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平均达95.63%%,近几年的就业率,也一直稳定在97%%以上。

  南农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务处长胡锋一语道破了天机:敢于竞争群芳艳,根之沃者其实遂。近年来,南农大十分注重研究就业市场,积极优化专业布局,并凭借自身强大的学科优势和办学实力,实施精品工程和品牌战略,不断创新课程设置,大力促进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先后有2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课程被评为省一、二类优秀课程,3个课程群获得省优秀称号,6个专业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百门精品课程教材的评比活动中,南农有2种教材荣获一类精品教材,3种教材荣获三类精品教材,位列全国农林院校第一。

  观念更新为先导,因材施教显成效。南农大在与时俱进的办学过程中,通过“教育思想大讨论、学风建设大评比”,使各级领导和广大师生逐步树立了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终生教育为特征的现代科学教育理念,着力贯彻“全面培养、强化基础、因材施教、增强活力”的方针,逐步形成了一套“融业务培养与素质教育为一体、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教育教学与科研训练为一体”的创造性人才培养模式。例如依托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遴选优质生源开设的“基地班”,是全国最早进行此类人才培养方式的36所高校之一。“基地班”实行“三士”(学士、硕士、博士)连读,并为每一个学生配备了专职导师。另外,依托8个国家级重点学科,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的经济管理等教学强化班、第二学位班,单独制定教学计划,以创新创业为目标,突出复合性和实用性,50%的课程选用外文教材或引进原版教材,30%以上的主干课程用双语教学或外语教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南农大在学生中推行的“SRT”科研训练计划,使学生能及早得到科技创新能力的训练。题目可以针对某一学术领域或社会热点问题,由学生独立提出;也可以是教师主持的各类研究课题的子项目或企事业单位委托的项目。仅2003年,全校就确立了80个校级资助项目,使500多名学生有了直接参加或独立完成科研的机会,“SRT”激发了学生们的创新意识,锻炼了他们的实践才干。2004年,在全省大学生创业竞赛中,南农学生选送的《紫云英生物肥料创业计划》等项目以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三强”捧回了一金一银的好成绩。

  钟英育秀尽心力,南农花红靠园丁。南农大坚持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励教师们投身教学教改。使群贤毕至,俊彩星驰,老院士躬耕不辍,学界新星续火传薪,学科建设和本科教学质量深得教育部门和社会的一致好评。1994年4月率先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学校教务处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务处;1997年至今,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3项,在江苏省高校中名列前茅。

  多管齐下创特色,不拘一格育英才。在学分制框架下,南农大“突出实践、突出选修、突出柔性、突出指导”,重在培养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学校除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专业、选教师、选课程和选进程外,还对有特殊专长的学生予以学分奖励,即对参加校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活动、科学研究活动、文艺体育活动及其它社会实践活动,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奖励一定数量的学分,3年来已有2432名学生获得了奖励学分。

  百花齐放人为本,万紫千红总关情。或许,这正是南农大10万传人红遍四海、香飘五洲的原因吧。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2003年审计报告
马龙-白兰度病逝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欧洲杯落幕 美洲杯
全国治理超限超载行动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青少年教育 网络妈妈
不良信息举报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