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爱心链”,就这样铸成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7日09:00 浙江在线

  道德有着怎样的感召力?

  在不需负法律责任的前提下,你能信守承诺,偿还一笔沉重的债务吗?

  这几天,余姚的几名贫困大学毕业生在踏上社会时,作出了令人欣慰的选择,为一条社会助学的“爱心链”增添了闪耀着道德光芒的锃亮一环。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你的网络游戏联盟
查博士送你去雅典 哪里可以免费发短信?

  神秘“于遥”承诺助学80万

  2001年底,一位化名“于遥”的余姚市民通过中间人,为余姚市总工会职工帮困基金送来了20万元,指定用于帮助在大中专院校求学的特困职工子女。同时,“于遥”还承诺:只要他的企业在近几年运转正常,他将在4年内每年出资20万元,用80万元建立起一个“于遥道义助学基金”。

  “于遥”一诺千金,每年都把20万元注入“道义助学基金”。前几天,他又把最后一笔20万元资金捐献了出来,80万元的助学基金已全部到位。

  令人钦佩的是,“于遥”助学不是为利,更不是为名。4年来,他一直隐姓埋名,罩着神秘的面纱,身份到现在还是个谜。包括基金工作人员和受助学生在内,人们所知道的仅仅是:他是一位余姚的企业家,在求学的时候也得到过不少好心人的帮助,这些年他事业有成,就有了回报社会的愿望。同时,他希望自己捐助的80万元仅是基金的启动资金,待受助者有了偿还能力后,把受助金归还于“道义助学基金”,以“爱心链”的方式,接济下一批需要帮助的贫困学子。

  受助学生被要求签订“道义协议”

  “于遥”在捐款时有附加条件:接受助学的贫困学生要与基金管理委员会签订一纸不具备法律效力的“道义协议”。

  协议的主要内容是:基金由受助者无偿使用,每年资助金为5000元,待受助者学成工作后,在经济情况允许的情况下,返还助学金以再次帮助他人;受助者遇有失业、患病或不可抗拒的意外情况导致收入中断时,经基金委同意可暂缓归还;因患病、受伤致残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无力继续归还时,经基金委同意可予以减免。协议中还另有一条:助学金使用不为学习、生活所必需,任意浪费时,基金委可停止支付助学金。

  “爱心链”带来脱节忧虑

  “于遥”道义助学之举一出,即引来众多的关注。人们认为道义助学不但解了贫困学子的燃眉之急,让一些面临辍学的大学生顺利修完学业,还倡导了诚信守信的良好道德风尚。人们还认为,这种助学方式不同于简单的捐款助学———不但能较好地缓解受助者因贫困带来的自卑感,还能培养受助者的社会责任感。

  在一片赞扬声中,也有人提出了疑虑:在没有法律约束力的前提下,受助者是否能坚守道德原则,偿还助学金,让“爱心链”延续下去而不致脱节?

  受助大学毕业生交出诚信答卷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父母下岗甚至死亡……受到道义助学的贫困学子各有各的心酸家事。而道义助学则为他们的大学生活撑起了一方晴空,使他们强烈地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

  每学期他们都至少要写一封信给他们的“于遥”叔叔。因为没有“于遥”的地址和真实姓名,他们的信只能委托设在余姚总工会内的基金委转交。在信中,他们都纷纷表示,要尽力把这条“爱心链”延续下去。

  一位品学兼优的受助学生在信中写道:“半年前,我成为您所设立的助学基金的受益者之一。我感谢您的爱心,感谢您的无私奉献,尤其当我得知您在奉献这片爱心之后,并未留下姓名和任何资料,令我感激之余又深深地领略了您海纳百川的胸怀。虽然您未曾对我们说过一句话,但您用行动展示了您的人格极强的社会责任感,给我们上了一堂深刻丰富的人生教育课。我不敢肯定我们的将来会是什么,但确信我们会接过您手中的爱心之炬,坚毅地传给同样需要帮助的人。对于您物质上的资助及精神上的身教,致上我深深的谢意。”

  目前,道义助学已经资助了35名贫困学子,并已有7名毕业生走上了社会,找到了各自的岗位。他们中有教师、企业管理员、信息中心信息员、服装设计师、网络工程师。今年7月1日,一名已成为教师的受助者来到基金委,向基金委交还了他全部5000元的资助金,这是他工作一年来的全部积蓄;另一名毕业生已经还款3000元,并表示将尽快还清剩余的7000元;另有3位也总共还款5000元。还有两名毕业生目前经济状况还很困难,但他们一再表示将尽快还款。

  4年来,一直管理着“道义助学基金”的余姚市总工会干部叶华珍说,对这些来自贫困家庭又刚刚工作了一年的年轻人来说,这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她说:“这条‘爱心链’已经接上了新的一环,尽管现在他们只还了13000元,但这是比金子更贵重的诚信和爱心。”

  这几天,2004年度的道义助学对象正在申报中。基金委打算今年增加助学名额,只要是符合资助条件的贫困学子,经基金委审核就能获得资助。(本报余姚7月6日电)

  编后:就这样被你感动!读完“道义助学基金”的故事,令我们感动的不只是那位信守承诺、4年捐资助学80万元的不知名的“于遥”;也不只是尽管生活尚处困境之中、却努力偿还助学款的受助大学毕业生。令我们感动的,更是人与人之间那种比金钱贵重万倍的诚信。

  金钱有价,诚信无价。在道义面前,“于遥”精心设计的这条“爱心链”经受住了考验。我们相信,受惠于这条“爱心链”的贫困学子,所收获的不仅仅是学业有成,更是一份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感。有了这份责任感,他们的人生之路将走得更加踏实,更加坚定。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市报道组龚宁 叶初江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2003年审计报告
马龙-白兰度病逝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欧洲杯落幕 美洲杯
全国治理超限超载行动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青少年教育 网络妈妈
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