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老人走婚走得可好?杭城搭伴养老不完全调查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9日10:20 浙江在线

  杭州有老年人口近90万,丧偶加离异,杭州单身老人至少有30万。浙江省目前有老年人口620万,其中单身老人约占1/3,有200多万。

  随着社会家庭小型化的趋势,寡居老人日益增多,单身老年人的求偶需求日益凸显。

  快报成立了专门服务于杭城单身老年人的晚霞俱乐部,报名截止后,来电来访咨询者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你的网络游戏联盟
查博士送你去雅典 哪里可以免费发短信?
一直络绎不绝。寂寞引发出强烈的交流渴望。在与单身老人的交流中,发现一些老人在求偶时,开始选择了一种新的方式,那就是———走婚。

  单身老人的“走婚”,就是男女双方接触认识、感情融洽后,不定期走动同居而不是完全同居在一起,或男到女家,或女到男家,两人并不登记结婚;专家称此为“走婚”,或称为“搭伴养老”。

  “走婚”的老人说:和搭伴养老的伴侣住上一段时间,再回到自己家里住上一段时间,给两个家都留有充足的时间,也给自己留有独立的空间,蛮好。

  状态

  一位20年老龄工作者感叹:走婚的老人比再婚的多得多

  上城区老龄委的周英红,已从事了20年的老龄工作,对单身老人交流需求有很深的感触。

  一位离异的大妈曾对她讲述自己一天的生活:退休后子女都成家了,她一下子觉得寂寞感袭来。白天,她从公交车的起点站坐到终点站,再从终点站坐回到起点站,往返好几趟,为的就是看看热闹听听人声;夜里,在家对着电视机,从第一个频道看到最后一个频道,直到电视节目说“再见”。

  周英红说,离异的老人,有一种婚姻上的失败感,自身很压抑,很怕与外界交流,尤其是过年过节时,更感孤独。单身老人原来把希望和精力都投入到子女身上,可等到子女成家后,孤独感就越来越强烈。有时候子女们叫老人去吃饭,有的老人死活都不愿意去,怕受刺激。

  对于“搭伴养老”现象,周英红以其20年老龄工作的经验说,现在,同居的老人肯定比再婚的老人多得多,而这种同居关系中,大多数老人选择了“走婚”的方式,“走婚”已越来越受老人欢迎。

  个例

  他觉得现在的这种生活蛮好

  去年10月,金大伯与孙大妈相识,由于两人都有相同的经历———离异,两人聊起来蛮投机。认识5个月后,两人住到一起。

  金大伯经常是在自己家里住上几天,再到孙大妈家里一起住上几天,时间不是很确定,但他觉得这样蛮好的。

  金大伯说,当时就是想两个老人相互有个照顾,伴伴老。

  周围单身老人再婚后带来的麻烦,一直让金大伯深感忧虑。有一对老人,同居一年了,同居时双方子女都没反对,可老人结婚后,男方的儿子、媳妇都住到家里来了,麻烦也跟着来,让老人感到压力很大。

  金大伯说,老年人再婚是个易碎品,本来单身老人一起伴伴老是好事,但可能会因为再婚给两人带来伤害;第一次婚姻已经给自己留下的伤痛,他不想再复发。他还担心再婚后,双方感情性格上的差距,时间长了可能会暴露出来,万一不合适再离婚,要承受的压力会很大,财产问题、子女看法,都很麻烦。

  搭伴养老共度晚年带来的好处,令金大伯倍感欣慰:原来遇到生病,只能一个人自己扛着;前几天他病了,一个电话过去,孙大妈马上就过来,陪他去医院,忙前忙后。

  现在两位老人“走婚”已有一年了。金大伯说,“没有承担责任义务的婚姻,也是死亡的婚姻;有责任的同居,有时候双方倒反而都可以接受。”

  给两人更多的空间和自由

  陈女士今年56岁,曾有过一次不幸的婚姻,由于她在家里姐妹中排行老大,为了姐妹的幸福,她付出了很多。

  1984年,36岁的她经人介绍结婚,37岁时生下儿子。婚后,她什么都顺着丈夫,后来丈夫在与她弟弟做生意时产生矛盾,丈夫硬说她向着弟弟,从此对她越来越冷漠了。之后丈夫有了外遇,她觉得日子实在没法过了,维持了4年的婚姻结束。

  过了10多年的单身生活后,3年前,她认识了刘大伯,也是离异。大伯经常给她打电话,陈女士觉得他人还蛮不错,对她也很好,当时刘大伯说,两人可以先住到一起,万一不合适了,再分开也可以。

  10多年来,她心底里最想的就是有个家,有个归属感。两人认识不到半年时间,就“走婚”住到了一起。

  起初,她也曾提出过结婚。刘大伯说,过段时间再说,时间长了两人要多了解一些。其实她心里明白,刘大伯最担心的是婚后财产问题。

  后来陈女士发现刘大伯对自己不像以前那样好了,走在一起、住在一块的时间、密度在减少。

  她发现,独自住在自己家里的时间超过了同居的时间。她觉得这样也好,给两人更多的空间和自由。

  说到再婚,姐妹们都劝她说,二次婚姻对女人不好的,要慎重些。

  她想等到明年,看看变化再做决定。

  伴老一年后她选择离开

  53岁的沈女士离异7年了,离婚的时候,她没要房子,只要求抚养女儿。7年中,她一直租房子住,搬了10多次家。两年前,65岁的赵大伯对她很好,看他人还本分,两人就“走婚”住到了一起。

  找到晚年生活的伴侣,本来沈女士是想好好生活的,自己掏钱把房子装修了一番,但还是对赵大伯的坏脾气心存顾虑,想先住一段时间再作打算。赵大伯对她和女儿倒蛮好的,但让她受不了的是对她的不信任,管得太严,两人的年龄差12岁,赵大伯什么事情好像都不放心。

  更让沈女士感到难以忍受的是,赵大伯骂人的时候话很难听。就因为这个,沈女士一直想等等看。两人搭伴养老过了一年时间,沈女士觉得还是不合适,最后选择了分开,“走婚”最后走到了头。

  沈女士很有感触地说,“走婚”一年分开,比再婚一年分开,要轻松不少。

  她说,她身边有不少单身老人都是这样的想法:找个老人在一起伴伴老,并不一定要天天守在一起,“走婚”的老伴去世后,再回自己家里度过余生。

  原因

  选择走婚的四大主因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对于老年问题曾说:我们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它大大超出人口学的范畴,给经济、社会、文化、心理和精神均带来巨大的影响。

  丧偶老人走出空落落的单身生活,选择异性伴侣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那么,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单身老人选择“走婚”搭伴养老,而没有选择再婚?主要原因有4个方面:

  1.社会大环境越来越宽容。周英红说,以前人们对老人同居的观念是不能接受的,现在老人自己、子女、以及周围的人们,都觉得走婚同居、搭伴养老这种方式,在一定条件下不失为一个合理的选择。社会眼光越来越宽容,给老人选择“走婚”以良好的社会环境。

  2.规避了再婚后赡养、财产分割等问题。老人再婚后压力大,赡养、财产分割等问题多。2003年,浙江省各级人民法院受理赡养、财产等涉老案件1772件,涉老案件中赡养纠纷依然占大头,有917件,财产、房产纠纷有347件。一些老人害怕再婚后使原来的家庭纠纷更为激烈,这样对双方的伤害会更大。

  3.避免了子女反对等麻烦。不少子女,对父亲或母亲再婚特别敏感,不结婚还好,一旦结婚,就不能接受了。前面提到的沈女士说,她周围还有一对老人,本来是准备好结婚的,男方的女儿怕老人分房子,动不动吵着上门,所以干脆选择了“走婚”。不少老人因顾及子女态度,不再考虑登记结婚。

  4.“走婚”有个心理缓冲期。从“走婚”后的发展趋势来看,或者继续“走婚”下去,或者分手,或者结婚,无论走什么路,发展空间都很大。而“走婚”时期,能给搭伴养老的老人有个心理缓冲期。老人多年的性格习惯养成后一时难以改变,先一起生活适应一段时间,相互适应,所以这样的搭伴养老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单身老人的心理压力,又给了老人相对自由的空间。同时,由于社会经历较丰富,老人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害怕上当受骗,“走婚”有个相互了解的时期。

  观点

  老龄问题专家:协议再婚可能更好

  浙江省老龄问题专家———省老龄科研中心副主任王先益说,老人对配偶的需求,不仅仅是性的需求,更多的体现在精神上的慰藉。老年人选择同居式的“走婚”,其实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因为老人结婚涉及到双方子女态度、财产分割等纠纷,选择同居反而避免了许多纠纷。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总的来看,年轻人对老人的求偶需求越来越认同。王主任说,从养老需求、从爱情的角度,老人最好是登记结婚,为了避免老人再婚带来的麻烦,老人再婚前签订一个协议,将老人的财产、与子女的关系、双方的养老、生病如何护理等问题一一写明,叫“协议再婚”,这样更有利于保护老人的权益。

  婚姻问题专家:搭伴养老最好经济独立

  中国第一家离婚法律网站———中国离婚网(www.lhabc.com)创办人、浙江九重天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柯直,从1999年开始致力于国内外婚姻家庭法律研究。谈到“走婚”这种搭伴养老现象,柯直说,老人为了解除生活中的空虚感和寂寞感搭伴养老,这可以理解,但从法律的角度讲,老人同居得不到任何法律的保护,“走婚”同居并不是与法律完全无关,这是必须注意的。

  对于老人同居,柯律师个人的观点是尊重老人的选择,但老人最好保持经济上的独立,由于老年人性格习惯等不容易改变,同居不能太草率,毕竟同居也是组成一个家庭。

  社会学专家:单身老人要知情选择

  据对“老年人搭伴养老”问题进行网上调查显示,70.42%的人表示赞成,有15.8%的人表示不赞成,而有13.75%的人表示不关心。一位社会学教授认为,搭伴养老,不一定是我们要积极倡导的一个养老方式,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它。在现阶段,特别是在以家庭养老为主要养老方式的情况下,搭伴养老确实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应积极地创造条件让想办理合法手续的老人障碍更少,让想选择这样方式的老人“知情选择”,他是知道这样的状态是有风险的,但他还是选择了,那么他是明明白白的选择。来源:都市快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2003年审计报告
聚焦航班延误补偿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欧洲杯落幕 美洲杯
全国治理超限超载行动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青少年教育 网络妈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