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童谣”污染稚嫩童心(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0日09:16 沈阳晚报 | |||||||||||
惊诧:孩子竟唱灰色歌谣 当天上午,记者在某所学校操场上,听到一些孩子在津津乐道地唱着一首歌曲。歌曲旋律是电视剧《还珠格格》的插曲,而歌词则另有“创造”:“有一个地方,那里不穿衣裳,这里就是洗澡堂。左边是男的,右边是女的,当间隔着一道墙……” 在另外一所小学,记者询问几名男生会什么歌谣。一名胖男孩脱口而出:“春天不洗脚,处处蚊子咬;夜来大狗熊,谁也跑不了。”另一名男生不示弱,张嘴就来:“有个老头心挺花,弄个姑娘带回家。老伴生气打老头,写个休书休了他。”孩子们还有许多另人惊诧的歌谣,不便一一列举。 当记者询问孩子们这些歌谣、歌曲从哪学来的时,孩子们七嘴八舌回答道:从电脑网上看到的;听同学们说的…… 一名在学校外面接孩子的家长说道:“不知道孩子们从哪学的这些乌七八糟东西,学校应该正面教育,教给孩子们健康歌谣,抵制这些灰色东西才对。” 专家:适合儿童的歌曲太少 一位音乐教育专家对记者说,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中,童年阶段是最为重要的。而音乐对童年时期的孩子们来说,会使他们终生难忘,甚至会影响他们一生的行为准则。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传唱的儿童歌曲很多,有电影《红孩子》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歌唱二小放牛郎》等等;六七十年代有《小松树快长大》、《我在马路边拣到一分钱》等等;八十年代有《春天在哪里》、《歌声与微笑》等等。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后,能够传唱的儿童歌曲便微乎其微了。 这位专家介绍说,多年来,音乐家们每年都要谱写五六十首儿童歌曲;去年,辽宁省开展了“校满歌园”大赛,涌现出许多儿童歌曲;但是,到目前为止,能够在孩子们中间传唱的儿童歌曲,实在少得可怜。没有适合孩子们传唱的儿童歌曲,孩子们只能把歌唱的活泼天性,转向社会,转向电视剧中的插曲、卡通片中的插曲,甚至到网上捡拾一些灰色顺口溜垃圾。 这位专家担心地说,如果像卡通片《西游记》中的插曲“白龙马蹄朝西”等插曲,被孩子们喜爱,还算健康有益;但有些卡通片尤其是“舶来品”卡通片的插曲,其歌词不甚健康,目前也在孩子们中间传唱,便构成了幼小心灵的污染。前不久专为孩子们摄制的国产卡通大片《宝莲灯》,其主题歌、插曲,竟然是歌星们演唱的爱情题材歌曲,实在令人费解。 教育:了解孩子们爱唱什么 沈阳市教研室的一位音乐教研员说,孩子们对音乐这个听觉艺术十分敏感,具有强烈的接受能力和拒绝能力。以往教材上的歌曲,往往单方面强调了思想性,而忽视了寓教于乐的儿童心理特点,以致课堂上老师教的歌曲,孩子们大多不喜欢,更没法传唱。 通过歌曲、歌谣对孩子们进行行为准则、道德伦理教育,万万不能采取空洞的口号形式,而必须创作出孩子们看得见、发生在孩子们身边、令孩子们喜欢的歌曲。比如改编后的小学音乐教材中,诸如《洗手绢》之类的歌曲,孩子们就乐于接受,唱着歌帮妈妈洗手绢,孩子们有体验,并从中受到了从小爱劳动的潜移默化教育。此外,孩子们具有喜欢动物的天性,所以一些以小猫、小狗、小牛、小羊等动物为题材,表现或爱劳动、或诚实、或勤奋内容的歌曲,孩子们很快就能接受。 所以,儿童歌曲的词曲作家,一定要深入孩子们中间,用孩子们的视觉去创作儿童歌曲,才能受到孩子们的喜爱,这样的儿童歌曲才能传唱开来。本报高级记者邱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