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骗术大揭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4日14:56 北方热线网 | |||||||||
北方热线网——沈阳日报讯(记者吕良德)眼下,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录取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中。一些不法分子 瞄准考生家长望子成龙的急切心理,打着种种幌子,进行以谋取钱财为目的的招生诈骗活动。为使广大考生和家长了解不法分 子的惯用伎俩,以提高自我保护能力,7月13日记者通过采访,揭露了“招生”骗子的拙劣骗术。 骗术之一:搜索录取信息欺骗家长
每年普通高校招生期间,招生现场附近的宾馆里都住着一些借机骗财的人。通常,他们利用家长和考生提供的报名号 或准考证号,冒充考生家长或亲戚,在招生录取现场咨询点查询考生录取进展情况和投档轨迹,钻家长和考生人地两生、信息 不灵的空子。本来考生属于正常投档和录取,这些人却向考生家长表功:是由于他找了熟人,花钱疏通了关系,该考生才被投 档或录取,借此向家长骗取钱财。一些家长不明就里,白花了一笔冤枉钱。 骗术之二:冒充高校招生人员骗钱 有些胆大妄为的骗子自称高校招生人员,或假扮××处长、××局长或者××大学校长的亲戚,利用其如簧巧舌骗取 考生和家长的信任。一般他们携带有某高校招生宣传资料,见了考生和家长,滔滔不绝地吹嘘,诱骗学生和家长填报志愿。取 得家长信任之后,又强调录取的难度,并暗示自己可以帮忙。有的的确认识招生部门的工作人员,当着家长的面拨通电话,说 是有个考生要上某某学校,请予以关照等等,之后借机向家长索要钱财。事实上,高考招生的录取程序是极其严格的,工作人 员在录取期间实行封闭管理,不得与外界联系,并实行网上录取。所以,家长们不必怀疑高校招生的公正性,更不能相信那些 招摇撞骗的“领导或亲戚”。 骗术之三:谎称“定向招生”诈骗钱财 “定向招生”是国家为解决一些特殊地区、行业和军工等高层次人才需求而制定的招生政策。由用人单位和有关高校 签订就业协议,经批准列入当年的招生计划。由于定向就业招生可以在该校调档线下20分以内、同批录取分数线上录取。一 些不法分子和中介机构就利用国家定向招生政策,欺骗考生和家长。他们吹嘘自己可以弄到某院校定向招生指标,考生即使分 数很差也能保证录取,借此向考生收取所谓的“定向费”,有的要价高达数万元之多。为此,今年教育部特别强调,签订定向 就业协议的高校和用人单位都要严格执行国家定向就业招生政策,不准额外向考生收费,毕业后必须为考生安排工作。 骗术之四:打着“自主招生”旗号行骗 今年高校有多种自主招生形式:教育部公布的28所高校可用本校招生计划的5%,对达到第一批投档资格线上的考 生,由学校自主招生;我省艺术院校和部分高校的体育专业,文艺、体育特长生,在省审定的文化分数线上,由学校自主招生 ;我省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在省划定的200分的参考线上,实行自主招生等等。一些骗子利用这些自主招生政策,误导 家长,声称自主招生就是不看分数,花上数万元即可搞定。 骗术之五:混淆教育形式蒙骗考生 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是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突出标志。一些招生骗子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助学辅导与普通 高等教育相混淆。他们蒙骗考生,声称只要交钱就可以上大学,甚至可以上重点大学。往年,一些家长花钱后确实拿到了录取 通知书,可考生入学后才发现被骗:原来就读的并非普通高等教育的本、专科,而是自考试点班、成教预备班或网络学院。此 类院校入学门槛普遍较低,而且网络教育、自学考试不需要高考分数即可就读。 骗术之六:谎称“计划外名额”诈骗 一些招生骗子伪造文件、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假扮高校招生人员。和家长见面时,他们往往会拿出一些伪 造的证件和学校的空白录取通知书,谎称手中掌握有某些高校“内部指标”、“计划外名额”,要家长先付一部分定金,其余 部分等录取通知书到手后再交。还有的中介人自称是招生高校或省招办领导的熟人、亲戚,声称自己有办法让达到二批分数线 的考生录取到一批本科院校,达到专科分数线的录取到二批本科院校,还可以从普通专业调到热门专业,但条件是每个学生必 须先交一两千元的代办咨询费。然而,当家长将定金或代办咨询费如数交上后,他们就逃之夭夭了。 骗术之七:利用高校违规招生诈骗 少数高校独立学院(分校)游离于招生计划之外,存在无计划招生或未经批准超计划招生的违规行为。一些不法分子 借机四处搜罗生源,向违规招生高校推介,并通过向考生家长发电子邮件等方式,声称自己手中有某高等院校的招生指标,从 而收取家长的巨额好处费、信息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