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北京丰台小成衣作坊雇童工 一天工作17小时(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9日02:39 京华时报
  不到14岁的周容(音)在缝纫机前埋头工作。 本报记者 徐胤 摄

  他们是一些十二三岁的孩子,大多来自湖北、江西、河南、安徽,在丰台槐房村,他们成为制衣工人。有些人在这里已经度过了三四年,度过了法律所界定的“童工”年限,成为少年工人。

  每天,他们最多需要工作17个小时,四五年来,他们的工作与生活没有受到外界的“打扰”。1 小童工将满14岁

  槐房村的成衣作坊远近闻名。昨天中午12点,记者来到槐房村,以服装商的身份来到一家村北的小成衣作坊。

  整个小作坊分为三个大间,一间约30平方米的平房是工作间、老板夫妇一间卧室、10名童工混住在一间不足15平方米的房间。由于正值午饭时间,工作间里只有两名瘦小的女孩仍在缝纫机边忙碌。工作间内摆放了8张桌子,10台缝纫机,地上散落着一摞摞已经做好的长裤,屋里没有风扇,异常闷热。两名女孩赤脚,满头大汗地蹬着缝纫机为裤子锁边。其中一名女孩个头不足1.5米,眼神中满是疲惫。记者和她搭上了话。

  “你现在的缝纫技术怎么样?”

  “好啊!我都快出徒了。”

  “来北京多长时间了?”

  “快3年了。”

  也许长时间没见过外人,记者与她聊了几句后,女孩略显兴奋。她告诉记者,她叫周容(音),今年13岁,来自湖北天门市。“我马上就14岁了!”

  小周容说,她和哥哥都在这里工作,两人每年可以赚5000多块钱,可一年只能回去一次。小周容告诉记者,她们所在的“工厂”10个孩子多数都是十三四岁。正说着,一名30岁左右的男子进入工作间,小周容马上不再说话,继续在缝纫机上忙活。

  小周容的老板何先生丝毫不介意自己的工人都是些孩子,他说:“这些孩子都是我从老家带出来的,都是亲戚朋友的孩子,现在技术很熟练。”2一天工作17小时

  在一家服装小作坊门口,记者遇到了13岁的女孩罗文慧,小文慧正在树阴下打盹。“我们每天要到太阳升起的时候才能停止工作,去睡觉。”

  小学没毕业的小文慧只能写出自己的名字,却始终无法写出家乡村庄的名字,只是反复说“很困,我想家!”小文慧同时告诉记者,老板不让回家,如果回家就拿不到钱了。

  周容的老板何先生也向记者证实了孩子们确实要长时间工作。“我们一般是午饭后开始上班,一直上到第二天凌晨5点左右,然后睡觉。”何坦承“这些孩子每天大约要工作17个小时”。至于为何选择上午睡觉晚上工作,何表示,一是夏天晚上工作凉快,二是“晚上没人检查”。

  何说,村里所有的服装小作坊都是这样的工作规律。

  村里最大的小作坊主王现顺告诉记者,“孩子们一年只能在春节回去一次”,王说:“缝纫是个技术活,如果随时都可以回去,那不乱套了,孩子们中途回家,那顶多给他们回家的路费。”王现顺同时称,多数孩子从十一二岁就跟他从老家来北京,一起呆了两三年了。3甘愿出来做童工

  来自河南安阳的王现顺手下有70多名工人,50多台机器,是整个槐房村最大的服装加工户。王现顺告诉记者,他租的厂房有400多平方米,手下工人分为7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两三个10岁左右的学徒工,这些孩子的工资每月为100到200元。

  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童工都表示,是父母把他们送出来的。来自湖北天门的小周容告诉记者,家里很穷,小学没毕业,父母就把她和哥哥送出来打工。“妈妈告诉我,打工可以挣钱,还可以学门手艺。在家也是闲着。”

  同样来自湖北天门的罗文慧也称,“爸爸出来打工,就把我也带出来学缝纫”。

  记者了解到,多数童工或少年工每月的工资是250元左右。

  据了解,加工一条普通长裤的行价大约是3元,一名熟练的童工每天大约可以加工20条长裤。照此推算,一名熟练的童工一个月可为老板赚得1800元。4无照作坊无人检查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大约1999年,槐房村开始出现成衣小作坊,最初就有许多童工和少年参与。当更多的小作坊出现后,使用少年儿童即成为惯例。

  几年来,小作坊的生意很好,一般采用来料加工的方式,由江浙一代的服装商提供原料和款式,服装加工好后,再由服装商负责运走。作坊主只要找好工人,就能赚到钱。

  据了解,这里的老板和工人们多为同乡关系。小村里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整个槐房村至少有几百家这样的服装小作坊,小作坊少的也雇佣七八个童工,多的则雇佣几十个童工。

  而几乎所有的小作坊都没有营业执照。“槐房村几百家从事服装加工的都没有营业执照。”王现顺告诉记者,他在槐房村从事服装加工已经5年了,只在2002年有工商人员前来检查过,而这次检查也丝毫没有改变小作坊的状况。

  记者询问:“万一劳动部门来查童工怎么办?”

  “就那么回事,连这儿都摆不平,还干这个?”王现顺摆了摆手。

  不止一名村民告诉记者,几年前确实有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进村查过,但至少在近两年内,没有工商、劳动部门前来检查。

  有村民告诉记者,村委会每年向外来人员收200元的卫生费,只要按时交纳了费用,有什么事村里自然会帮忙顶着。

  记者了解到,槐房村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混住地,在村委会还有专门设立的外来人口管理办公室。本报记者王家耀
你是老虎還是變色龍? 你的网络游戏联盟
眼急手快连连看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 新浪WAP寻宝 QQ酷车等你开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解放军东山岛军演
2003年审计报告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长春人质事件
《十面埋伏》 视频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见证《焦点访谈》连载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