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集约化管理尝甜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0日09:10 湖南在线-湖南日报 | |||||||||
本报记者 苏原平 省体育局考察团的第二站是娄底新化。在新化县的举重基地,记者深深地感受到新化人对举重事业的痴情和永不罢休的“蛮劲”,看到了业余训练实施集约化管理后的喜人形势。
基地里两间简陋的训练房密不透风,伴随着“哐当”、“哐当”的杠铃声,二十来个光着膀子的男孩正在训练台上轮流练习抓杠、挺杠。汗水也把另一组女孩子的汗衫浸湿透了,她们只是顺手理了一下粘到脸上的湿头发,又憋红着脸若无其事地抓杠、挺杠。一些年龄小的学生双手抓着没挂铃的杠杆,站在墙角边一丝不苟地练习技术动作。教练罗新功看了看手表说,这班学生还有十几分钟就下课了,外面还有一班学生等着进来练习呢。这里场地虽小,却集中了娄底市80多名注册运动员。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新化县先后培养和输送了曾星玲、伍湘梅、邹飞娥、李雪昭等世界举重冠军,夺取了11枚世界金牌。但是在1997年以后,随着老教练罗松喜的退休,新化举重出现大滑坡,一个响当当的品牌眼看着就要夭折,已是古稀高龄的罗松喜无奈重新出山。与此同时,娄底市针对该市举重项目分散在三个地方又各个不强的格局,及时地作出调整,进行了一次业余训练机制上的积极尝试,对三地的举重项目实行集约化的管理,打破教练员的管理权限,集中娄底市体校、冷水江体校和新化县体校的人、材、物在新化县体校进行训练,有效地整合了娄底市举重项目的业余训练资源。 重新整合后的新化举重业余训练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从娄底市和冷水江体校调配来的教练罗新功、康红松等极大地充实了新化的教练员队伍。这位罗新功正是罗松喜老教练的儿子,父子俩同时在新化指导训练,举重事业薪火相传,一时传为佳话。经验丰富的老教练是一座宝藏,科班出身的小罗教练在这里仍然是罗老教练的学生,爷俩经常聚在一起为某一个问题“切磋”功夫,有时竟也争得个面红耳赤。 有了雄厚的师资力量,有了每年稳定的专项财政拨款,也就有了新化举重事业的万丈雄心。2002年7月,罗老教练亲自挂帅,走遍全县26个乡镇的大小山沟,进行了一次新化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地毯式选材活动,初选了200多人,经过暑假两个月的初训,最后精选出80多名优秀苗子。现在,每年寒暑假新化都要进行大规模的选材活动。 去年,新化运动员潘小花成功地入选国家队集训。同时,新化县也被正式授牌成为“全国举重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尝到了集约化管理的甜头,新化举重基地逐年扩大业余训练规模,做大做强举重项目。当地政府也无偿划拨170多亩土地,规划建设一个崭新的举重训练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