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我把诚信献给谁 “隐私不是免费午餐”篇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0日17:59 上海星期三

  上海市“诚信活动月”于本月7月14日拉开序幕。“诚实守信,立身之本”,诚信乃为人处事之本。“买卖公平、 童叟无欺”,诚信之风,自古有之。时代在进步,但越来越多的诚信投诉也光顾我们的耳朵,各式各样的诚信危机扰乱我们的 生活。本报将推出诚信系列报道。

  今年,中国消费者协会首先向经营者的“霸王条款”发出挑战。面对商家的诚信要求
你是老虎還是變色龍? 你的网络游戏联盟
眼急手快连连看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当我们以诚信的态度,奉献上 我们的隐私资料,对方却以“以强凌弱”的霸王思路,把我们的信息当作商品出卖给它的合作伙伴。霸王思路,是霸王条款的 衍生,对处于弱势群体的消费者来说,我们在诚信的名义下,奉上的隐私成了商家的“免费午餐”。

  隐私,在不知不觉中被“滥用”

  当短信带来便捷生活的同时,各种垃圾短信也不邀自来,令人头疼。

  比如移动用户张小姐,最多的时候,一天内能收到八条垃圾短信:中奖公告、交友算命、商品信息还有办理各种证件 的广告。张小姐说,八条中,除一条警方安全提示外都是商业信息。像张小姐这样的遭遇每个移动或者联通手机用户都碰到过 。正如张小姐所抱怨的,手机用户当初与通信公司签署的服务合同中,当然不包括这些垃圾信息。对方的做法,未免有失平等 原则。

  稍稍留意便可发现,这些垃圾短信除了一部分是来自个人的,绝大多数是由电信公司本身发出。那么,像我们手机号 码这一类信息,是如何被通信公司当成蛋糕给分掉了呢?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带有0211860、09999、09996这些代号的短信都是移动公司自己发出的,同 时该公司还与代码为8888新浪网站,代号为6666的搜狐网站有商业联系。像这样的网络合作公司约有100多家。居 然有着百余家公司“分享”着我们这些移动用户们的私人信息,这不禁让人深思,在一个普通手机号码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少 “商机”,而又有多少人利用着我们的个人信息在谋取利益。

  当记者以消费者身份拨通了中国移动1860“业务查询”,被工作人员告知,要么全部取消短信,要么全部接受, 用户是没有权利在有效信息和垃圾信息中作选择的。试问,通信公司又有什么权利把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作为生财之道?

  曹先生说,他的信用卡每月会按时收到账单,如今这账单越来越沉甸甸。除了薄薄一张账单外,各类广告宣传单撑足 “世面”,要么告知去某地消费用信用卡可打折,或索性通知某商场特卖等等。而自家的电话账单中也遇到同样问题,广告单 是无孔不入。邻居田阿姨也说,如今自家订阅的晚报中也时常夹杂广告,定睛一看,广告上印有“邮广专送”的小字……

  一个个问号在脑门中不停闪烁。信用卡,是银行办的;电话费,是电讯局寄的;报纸,是邮局送的……它们间究竟存 在着何种关系呢,作为市民要享受相关服务必然会留下联系方式,而如今这种信息却被广告占了便宜。不禁要怀疑,是不是市 民的家庭住址之类的个人信息又在被滥用了呢。

  身边常有人收到些莫名其妙的电话,不是市场调查啦,就是问你做不做股票等等。李先生家也不知道撞到什么鬼了, 这种事情发生频繁,老是问东问西的实在令人厌烦。另一方面,李先生也纳闷,这可是私人电话啊,谁会知道呢。去问来电者 ,他们总回答是“随机抽查”。天哪,只能自认倒霉,随机老随机到自己的头上。但回头想想,也不对啊,电话号码也是属于 个人隐私的一部分,凭什么任意给他人“随机”。

  究竟是这些调查公司神通广大或索性胡乱拨号找到的我们,还是另有“高人”相助呢,猜也猜不出个所以然。但至少 有点勿庸置疑,就是谁又在暗中享用着我们的信息大餐了。

  “出卖”信息没商量

  若说“滥用”个人信息还有点暗着来的意思,毕竟很多市民往往会将其忽略,那将个人信息“出卖”可就显而易见的 多了。

  张先生去年买了凯悦车,这些天,找他推销车险的电话络绎不绝,原来车险即将到期。张先生纳闷,我买的什么车啥 型号何时到期以及手机号码,人家保险代理比我老婆还清楚。类似张先生遭遇,不少有车族都遇上过。

  买车毕竟还算个大工程,从车行订车银行贷款到上牌照,每个环节车主都得留下真实的个人信息资料,推敲一下,每 一个环节都可疑。可能这就是所谓“一条龙”服务吧,让你不想接受服务也难。

  如果说买车是大事,“不得不”公开,那生孩子总可以算私家事吧。

  葛女士至今还记忆犹新,几年前在医院生宝宝时,就有人来推荐各种奶粉、尿布等,做胎毛笔的,做小脚模型的,甚 至还有保险公司的人员连宝宝名字没取好时就闻风而至……接下去的日子葛女士不时会被一些推销婴儿产品的电话扰乱生活, 家里的信箱也开始鼓鼓囊囊,甚至有人登门造访。而最令葛女士奇怪的是,如今宝宝已经四岁了,宣传广告的内容也随着宝宝 的年龄的增长而扩大,先是奶粉,幼儿用品,然后是亲子活动,教育信息。一个“烦”字概括了葛女士的心情。给自己的信息 上锁了吗?   也许你会很妥善地保管好自己的存折信用卡和现金,但是你是否也为自己的个人信息资料加把锁呢? 据有关部门统计,不少人在“自愿自觉”的情况下将个人的隐私泄漏了出去,自己却不知不觉。所以,我们在不时抱怨别人利 用自己隐私信息“做文章”的同时,是否该来个自我“检讨”,也许就是自己,亲手把个人信息奉送于他人。如今自己“出卖 ”自己的机会是实在太多了。买房买车贷款、申请信用卡会员卡等等,而送些小礼品让你做一个简单问卷调查多数人也不会拒 绝,在菜市场里借着“填表抽奖”的幌子来骗骗老公公老婆婆是最简单不过了。

  朱太太说,她曾经在“电视直销”中看到一个电热暖手带,于是电话订购。既然是送货上门服务,朱太太理所当然地 留下自家电话号码和地址。暖手袋“到手”后,商家的服务却没停止,朱太太家平日报刊信件不少,派送的各类商品广告让朱 家的信箱严重消化不良。一个小小的暖手袋,没想到会有那么多的“售后服务”。可以说,朱太太这个暖手带的代价可不止30 元,还有无价的个人信息。

  像朱太太这样主动“送”出个人信息的人还真不少。王女士说,某百货大楼搞促销抽奖活动。参加者必须填个人详细 信息,从姓名电话到地址邮编一应俱全,因奖品丰厚,她自然动心。王女士无意中发现,可能是参与的人太多,投放信息的箱 子爆满,大量记录着个人信息的表格散落在外。这样的场面确实令人担忧,在抽奖过后,这些信息资料会怎么处理呢,是销毁 还是当废品卖了还是……王女士的忧虑确实不无道理,毕竟在这个信息时代,值钱的个人信息是很多双眼睛的目标。

  而有了网络,自我泄露个人隐私信息的途径就更多了。各大门户网站都要有详细资料才能注册,姓名、年龄、电话、 甚至身份证号码都一股脑儿地出去了,运气不好,你的资料十有八九就保不住了,这也是垃圾邮件“涌”来的原因之一。另一 个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就是网络的校友录,往往很多人都会在校友录上暴露自己的通讯方式等等,本来是为了追寻一份逝去的友 情,可能却无形被人利用。再加上如今聊天室或BBS很多人愿意“自暴”来觅友,在这种公众地方留下联络方式,就好比在 南京路大声喊出姓名、性别、住址……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很不安全,这属于傻的把自己卖给了谁都不知道。


 新浪WAP寻宝 QQ酷车等你开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