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三峡移民精神礼赞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1日12:27 云南日报

  云南日报网

  新华社重庆7月20日电 记者杨维成、刘健、陈敏

  这是一道“世界级”难题:三峡工程中113万移民告别故土,举家迁移;长数百公里而有七千多年深厚文明积淀的三峡大峡谷的主要地区永沉江底,移民规模和安置难度堪称世界
你是老虎還是變色龍? 你的网络游戏联盟
眼急手快连连看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之最。一位外国首相感叹:“世界上百万人口以下的国家有二十几个,百万移民,相当于搬迁一个国家。”

  三峡蓄水整整一年,百万移民中已有87万人搬迁。回首移民历程,从走出故土、重建家园到奔向新生活,一幅幅动人的画卷中升腾出厚重而又瑰丽的三峡移民精神,无时无刻不在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树有根,根在泥巴里头;人也有根,根在心窝里面。百万移民一步三回头离开故土,彰显出“舍小家为国家”的爱国主义情怀

  6月22日晨,三峡库区腹地的重庆万州区太龙镇观音村码头。1124名外迁移民带着对新生活的憧憬,作别三峡,奔赴江苏新家。送行的、要走的相互提醒着、嘱咐着,有的相拥而泣……负责照相的张绍富说,报名外迁后,他专门买了个相机,把老家的房前屋后都拍成照片,看一次哭一次。

  太阳渐渐升起,码头一片金黄,平添几分壮美。每一次移民离开故土,都是依依惜别,催人泪下!

  水利兴而天下定,天下定而人心稳。三峡工程,寄托着几代仁人志士的强国理想。1992年4月3日,经过“梦想70年,论证40年,争论30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建三峡工程的决定。三峡工程采取“一次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式,水库淹没涉及湖北省、重庆市的两座城市、21个县,120多个城镇,1600个工厂,近3500万平方米的房屋。这意味着,从大江截流的1998年到2009年,连续每年平均移民达10万人左右!这意味着,为了三峡工程,广大移民要亲手拆掉祖祖辈辈遮风避雨的房屋,亲手毁掉一代一代赖以生存的田园……

  峡江滔滔,说不尽移民的心里话;青山隐隐,诉不完移民的故乡情!

  尽管含着热泪,后靠移民还是离开肥沃的土地向后靠,把新家建在瘠薄的山梁台地上;尽管一步三回头,14万外迁移民还是带着家乡的泥土、三峡石和黄桷树苗,远赴11个省市,从此一改巴音渝腔。祖祖辈辈居住的家园,魂牵梦萦的船歌帆影,这是怎样的一种离别?

  重庆涪陵南沱镇坪西坝依靠种植特色作物,人均年纯收入6000多元,是三峡库区“首富村”。人说“穷搬家、富守窝”。但为了建三峡,村民含泪刨掉了带来财富的蚕桑、龙眼、榨菜和柑橘树,重创新业!

  云阳县高阳镇红庙村50多岁的移民冉以奎,种了300多株佛手树、柑橘,办有小酒厂。政府动员他外迁,老伴哭肿了眼,他劝说:“哪方水土不养人,再创家业不就是苦点累点。为三峡作贡献,值!”这个村冉姓的26位移民跟着他主动外迁。

  较之于物质的割舍,更难的是情感的割舍。为了清库,万州区武陵镇禹安村65岁的董生芬老太太,含泪砍倒了40年前她和丈夫亲手栽种的定情树,树一倒,她浑身瘫软,泣不成声。巫山县培石镇培石村谭成栋的父亲临终前说:“我要葬在江边,听着江水声,才睡得踏实。”但为了三峡库区水质,谭成栋给父亲迁了坟,仅这个镇,15年内就要迁坟几百座……

  奉节县永乐镇移民易美贵的话让闻之者动容:“树有根,根在泥巴里头;人也有根,根在心窝里面。这种感觉外人永远不晓得……”这是一个普通而又伟大的群体,他们没有豪言壮语,一句“舍小家、为国家”诠释了所有的爱国情怀!

  一锤锤拆去旧家,又把往后的希望寄托在奋斗的双手上。建新家、修新厂、造新城,开发式移民中处处涌动着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

  此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移民仅为三峡工程的1/30,大规模外迁移民是三峡工程的首创,没有先例可循。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三峡移民实施“开发性移民”--在移民中发展,在发展中移民,避免历史上水库移民生活水平下降的教训,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三峡是壮美的,但也是贫困的:库区1600万人口中,贫困或刚刚脱离贫困的人口占到了80%。移民们一锤锤拆去旧家,又把往后的希望寄托在奋斗的双手上。建新家、修新厂、造新城,十年弹指一挥,十年辛勤拼搏。当三峡大坝横卧大江时,飞船而下,只见库区两岸变化翻天覆地:幢幢新楼拔地而起,座座桥梁跨江而过,条条大路四通八达,柑橘产业带、名优水果产业带等星罗棋布。偏远的巫山县近10年新建桥梁20座,比前200多年修建的总和还多。

  重庆涪陵区南沱镇连丰村1998年5月搬入了库区第一个移民新村,人均耕地降到了0.4亩。连丰村人家家勤劳调结构,种植笋用竹、龙眼、榨菜三大经济作物,如今户户二层小楼房,取代了过去的泥墙土坯。三峡库区的农村,柑橘、草食牲畜、水产养殖、旅游等四大产业正在崛起,就地后靠农村移民去年人均纯收入已高于重庆市平均水平。

  三峡人自古闯急流,跨险滩,有着艰苦创业、知难而进的传统。巫山和奉节新县城,地质破碎,难找一块平地。建房下基础,往往下几十米的桩。但一栋栋高楼建起来了,两个县城里深桩之多,高边坡之多,全世界少见。太极集团的前身涪陵中药厂拿到第一笔搬迁资金,引进了后来集团最为知名的产品急支糖浆,全厂职工扛着箱子推销,住最便宜的鸡毛小店,靠卖汽水发工资……风雨过后是彩虹,太极集团如今拥有三家上市公司。

  最让人牵肠的是迁到外省市的三峡移民。从山区到平原,由种柑橘、苞谷变成种水稻、棉花,他们开始了新生活。在江苏省大丰市,李安春一家分得了11亩耕地。他种棉花、桑树、大棚蔬菜,栽果树,年收入上万元。有的移民办起了酒厂,开起了火锅店,跑起了运输。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统计,外迁移民中,60%--70%的户至少有一个外出打工,20%从事服务业,成功地融入了当地社会。


新浪WAP寻宝 QQ酷车等你开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