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应关注的几个问题———河南财经学院乔法容、朱金瑞教授对话未成年人道德教育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3日04:35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知与行是道德教育中的一对主要矛盾。对于未成年人来说,解决好知与行的关系,应强调行重于知。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误差是,无论是家庭、学校和社会,道德教育多停滞在观念和知识的灌输上,尚未形成的道德主体缺乏道德实践的有效渠道和载体,道德教育难以奏效。乔:一般而言,一个人道德的生成,就是人们的知、情、信、意、行五个要素的连续转化过程。知,即指道德认知,是人们对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规范的认识和理解。这是思想道德形成的开始,也是道德情感、信念和意志形成的根据,是个体道德行为的基础;情,即
你是老虎還是變色龍? 你的网络游戏联盟
眼急手快连连看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道德情感,是基于道德认识对周围人和事物进行评价时的一种情绪体验,是知、信、意的催化剂,也是个体道德行为的推动力;信,即道德信念,是对一定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内心确认和坚定信仰,是道德形成的关键,也是个体道德行为的精神支撑和动力;意,即道德意志,是人们在履行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过程中表现出的自觉克服一切困难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行,即道德行为,是基于以上诸因素而表现出的实际行动,也是道德形成过程的目的。知、情、信、意、行五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呈阶梯式递进,并构成了一个内在的循环系统。朱:这是就一般道德教育过程而言的。就未成年人来说,这一次序要改变。一个几岁的娃娃或小学生,正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家长应把道德教育的重点放到孩子行为的操练上,而不是首先去进行道德理论的灌输。因此,就未成年人而论,在知与行的关系上,行在前,知在后,或者可以说,在行中学,在行中知。乔: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孙云晓先生曾对148名杰出青年和115名被判处死刑的问题青年作过对比分析,发现决定他们命运迥异的不是其他,而是行为习惯。著名的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朱:有这样一个故事,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之时,记者问一位获奖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说明了道德实践对未成年人道德形成的特殊意义,以及未成年人的道德状况对其一生的影响。乔:我们目前的情况是,学校、家庭、社会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一般停留在说教的层面上,重知轻行。这个问题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层面都程度不同地存在。如,理想信念教育过于笼统,不切合青少年的思想发展历程,也缺乏有效的活动载体。曾经有人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小学生学习共产主义,中学生学习社会主义,大学生学习日常行为规范。”朱:有人形象地把中国的道德教育比作一壶烧不开的水,即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只把水烧到50摄氏度的半开状态。原因固然很多,最主要是我们重知而轻行。如我们告诉孩子说,你应该这样做才是对的。你问孩子:你明白吗?孩子说:明白了。而我们的德育到这一步就结束了。你还要告诉孩子,你应该如何做。做完了你要让他多重复几遍,要将行为变成习惯,才能最终成为稳定的自然行为。只有到这个时候,我们才能说把水烧开了。乔:是这样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思想不是它们被记住的时候就会成为神圣而不可牢破的。”这句话说明,忽视道德践行而只注重道德认知的德育方法,其无法避免低效甚至无效的命运,特别是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毛泽东曾经深刻地指出:你要有知识,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朱:习惯成自然,自然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未成年人道德行为的养成,既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知”的系统教育,同时更需要给他们实践的机会,“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点滴小事做起,使他们在活动中磨练意志,提高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转化的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形成稳定的道德品质,最终达到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行为教育学的研究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当你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时,前24天,孩子的行为不太稳定,有时记起来,有时忘记了,还需要家长时时提醒。但是到了第40天的时候,孩子的行为就非常稳定了。而孩子一旦养成了这些好的习惯就可以受益终身。一个动作重复24次时就此打住,可能会前功尽弃,坚持重复42次就成为性格。

  “无规矩无以成方圆”。规矩就是标准,就是尺度。加强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是,家长、教师、社会教育工作者要给未成年人一个明确、肯定、统一的是非善恶标准,使之有规可循。现实中的问题是,家庭、学校、社会或难以给出,或不愿给出,致使未成年人在道德认知方面无所适从。乔:相信每一个做父母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在幼儿园被打,问妈妈怎么办。妈妈答:告诉老师。结果一是打人的孩子得到了老师的惩罚,不再继续;二是老师不当回事,打人的孩子照打不误。孩子再问妈妈:怎么办?有的妈妈就答:你也打他。孩子陷入迷茫。7月15日《大河报》以《夏令营里的“三种人”》为题报道了河南少年先锋学校依据学生表现,划分“上士”、“中士”、“下士”三个等级,“下士”需服侍“上士”吃饭。举办者的初衷是想通过此项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残酷的竞争和社会的现实等。此报道刊发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赞成者认为体验挫折,有益孩子成长;反对者认为,做法过激,等级观念严重,有伤孩子自尊。一时间,许多家长不知何去何从。朱:这些现象的出现,首先是家长对是非善恶标准的困惑。如请客送礼较普遍,当孩子提出疑义时,家长可能难以给出满意的答复和评价。二是由于学校与社会、社会与家庭、家庭与社会、家庭与学校、道德教育与社会现实等各个层面的善恶标准不统一,无法进行道德评价,致使学生产生困惑。三是有的教育者特别是家长,出于对未成年人爱护的种种考虑,不愿把自己的真实看法说出来,这样也给未成年人的道德认知带来一些问题。乔:道德上的善恶标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性、规范性和约束性。这就要求家庭、学校、社会统一认识,行动保持一致,这样才能见效。近日,有报载,一些地方为了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孝敬父母从小事做起”要实践“五个一”,即每天为父母做一次家务、捶一次背、说一句问候语和在节日为父母制作一张贺卡、洗一次脚。这些活动无疑是青少年道德养成的好形式。但是,这种做法能否得到家长的认可和支持?学校、家长和学生能否长期坚持?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怀疑的。一种流行的说法是,“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学校、社会、家庭三者间形成一种综合管理的模式”,从理论和逻辑上说是无可挑剔的。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是:从社会方面来说,社会应提供明确统一的社会道德标准和有效的道德评价机制;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要建立统一的考评标准和体系;重视家长对孩子道德认知水平提高的作用,特别是对孩子形成善恶好坏观念的引导作用。在我国社会的转型期,在多种文化相互冲撞和多元道德标准并存的时代,确立目前中国社会未成年人做人做事的具体道德标准,是今后我们必须加以特别重视的。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家庭、学校、社会责无旁贷。但在未成年人道德生成的过程中,家庭教育重于学校、社会教育,主要体现在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朱:个体的社会化是由人所处的各种社会环境决定的。人们思想道德的形成和发展从本质上讲具有社会性,或者说本身就是社会性活动的结晶。正如马克思所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社会环境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外部条件的总和,通过人际交往、群体活动等社会实践形式逐步渗透到人的意识和行为中,促使知与行的互相转化,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由此可见,环境因素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是个体道德养成不可或缺的条件。但家庭的责任更为特殊,更为重要。乔:在郑州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一个15岁的孩子在郑州机场带着两个三陪小姐被警方盘问,后得知,其父母是西安的一个电脑商,家境富裕,但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孩子就带着15万元现金,周游各地。当孩子的母亲到郑州领人时,对自己的孩子没有抱怨,对警方也没有一句感谢的话。朱:我还听到这样的说法,一些孩子上网吧、染毒品等恶习被许多人认为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惹的祸,是外部因素导致的。但是我们还要看到,处于同样的社会环境中,还有许多品学兼优的孩子。这就使我们不得不反思这样的问题,在孩子道德养成的过程中,家庭的作用大于社会、学校?还是学校、社会起主要作用?乔: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最好的学校。从怀孕那一天起,父母亲就是这个世界上与孩子空间距离最接近的人。从牙牙学语到长大成人,父母与孩子是在时间上接触最长的人。不管我们是否承认,但事实上,每一个孩子的品行都自觉不自觉地受着家长的影响,每一个孩子的道德心理上都有家庭的烙印。因此,家长的作用至关重要。朱:作为对孩子影响最深的老师,也要成为孩子学习和模仿的道德榜样,要做到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严以律己,言行一致,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一定做到。从这种意义上讲,加强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从根本上讲又是成年人的道德建设问题。应该说,营造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共同责任。⑦3


新浪WAP寻宝 QQ酷车等你开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