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落实省委“两会”精神“加快发展当好龙头”(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3日08:33 哈尔滨日报
  为了全面贯彻省委“两会”精神,加快哈尔滨市发展步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当好龙头,由中共哈尔滨市委宣传部组织我市部分区、县、(市)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结合各单位、部门及地区的具体工作实际,撰写了一批理论文章,本版从即日起,将陆续推出,敬请关注。———编者

  深化国企改革打造支柱产业为哈尔滨“加快发展、当好龙头”作贡献

  省委两个会议对哈尔滨提出了“加快发展、当好龙头”的战略要求,为我市加快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明确任务,对推动各项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作为全市国企改革和工业经济发展的牵头部门,我们深受鼓舞,也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必须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部署,紧紧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机遇,大力招商引资,深化国企改革,打造支柱产业,进一步增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的竞争力。

  第一,增强忧患意识,坚定信心,全力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在新一轮加快发展的浪潮中,要当好龙头,必须深化改革,推进体制创新,勇当改革攻坚的先锋。哈尔滨国有企业众多,共有1470户,中省直和市属国有企业数量占全省1/4,其国有资产总额占全省1/2以上,通过产权制度改革使这些企业焕发活力,不仅能够从总体上加快全省国企改革进程,而且可以为全省各地搞好国有企业提供经验。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资产中,国有资产比重占76%,创造的增加值仅占54%,市属国有企业仅有15%实施了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方面说明了国有企业活力不强,资产质量差,是阻碍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症结所在;另一方面,可以说我市国有资源丰富,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有非常广阔的合资合作空间。通过学习领会会议精神,我们深切感到,新一轮国企改革是一次彻底的、全面的、规范的、全新的改革。改革难,不改革更难;改革有风险、不改革更危险。所以,我们要做好一切准备,精心谋划,科学规范改革,做到大改、早改、快改,改彻底、改到位,确保成功,坚决打好这场国企改革攻坚战。按照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的“三清四联动”的国企改革总体思路,明确改革的任务、目标、推进机构、责任主体、工作分工和配套政策,集中力量和资金,攻难点、抓关键,点线面结合,整体推进,力争3年内使国有资产占全市比重降到30%以下,建立新型职工劳动关系,4年内使劣势国有企业基本退出市场,争取2年内完成主辅分离和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争取用3年时间,建立起新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基本框架。今年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开国企改革,其中市里直接抓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启动150户,到年底有100户企业在产权制度改革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年必保完成50户企业改革任务。

  第二,以省委支持哈尔滨“加快发展,当好龙头”为契机,加快主导产业发展。省委两个会议作出哈尔滨“加快发展、当好龙头”的战略决策,进一步助推了我市加快发展的步伐。哈尔滨作为全省比较优势突出的中心城市,具有很强的产业辐射功能,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应围绕产业产品结构升级和发展专业化生产,在省内进行产业转移和扩散,延伸产业链,组织省内企业发展吃配项目,实行联合重组,实现共同发展。哈尔滨之所以能成为国家老工业基地,主要是机械制造业在全国具有突出地位,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较高的产业关联效应以及较强的区际竞争能力。沈阳、大连、长春也都把机械制造业作为主导产业,为整合东北地区机械制造业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既有利于东北地区主导产业的战略性重组,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也有利于与国内外实施产业对接,形成竞争新优势。因此,机械制造业这块牌子不能丢,还要擦亮、叫响、放大,按照柔性化、灵捷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标准,武装机械制造业,努力实现以我市的机械装备产业聚集,建成国内一流、特色突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重大机械制造基地和世界重要机械制造业加工区。食品工业应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以城市化带动农业产业化,重点发展乳制品加工、啤酒制造、大豆加工三大优势行业,突出抓好绿色特色农产品加工,使之成为未来主要产业支撑。启动实施奶源基地建设工程、液体奶加工工程、乳业集团化工程;全力打造以哈啤为首的国内大型“啤酒航母”;大力实施大豆加工“金字塔”型产品结构调整,延伸产业链条,同时增加产业链各关键环节的科技含量,专、精结合,开发精深加工品种。医药制造业要充分利用我市“哈药”地域品牌的优势,以哈药集团为依托,以市开发区医药园区和利民开发区医药园区为重点,积极发展现代生物药,大力推进中药现代化生产进程,努力发展优势原料药。通过调整和改造,形成抗生素及粉针、综合制剂、传统中成药、中药粉针、动物疫苗及兽药、OTC及保健品、生物工程七大生产基地,把我市建设成为北方药都。为实现我市电子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在认真分析国内外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和生产力布局的基础上,大力实施人才、大企业集团、品牌三大发展战略,强化以产学研联合与协作的技术支撑体系,全力打造软件、汽车电子、电力电子、机电一体化、出口加工服务5个产业群体,加快产业化步伐,努力建设智能化装置与系统,集成电路、传感器、新能源科研与生产,软件产品三大产业基地。

  第三,引进战略投资者,在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体会最深的是,单靠我们自身的实力求发展是不行的,必须借助外力的注入,才能实现增量的迅速提高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前一段时间,省委决定把哈尔滨作为全省最大的创业板块、最大的招商引资平台,最强有力的战略支撑,给予重点支持。同时在哈尔滨城市发展和战略定位问题上提出了明确要求,突出强调城市发展要打造核心竞争力;城市功能要发展现代服务业;城市国际化定位要体现东北亚中心城市的特色;城市建设要突出冰城、江城、边城特色,打造城市品牌,总的体现“大气”、“洋气”、“灵气”六个字,这都将为我市加快发展,搭建招商引资、对外开放平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省委提出实施都市经济圈战略,是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趋势,能在更大范围内有效整合配置资源,是打造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应对未来挑战的必然选择。只有把这个经济圈内的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统一规划,整合资源,以资本为纽带进行战略重组,招商引资,扩大开放,才能联手做大做强。招商引资的重点应放在引进战略投资者和战略经营者参与国企改革改组改造的对接上,在招大商、引大资上下功夫。我们要充分利用哈尔滨的开放辐射功能和地缘优势,抓住世界加工中心向中国转移的机遇,整合产业资源,做好项目储备,加强与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合资合作,创新招商方式,积极探索招商引资的新途径和新思路,让更多有实力的国内外企业参与到我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国企改革中来,力争在对外开放上取得新突破。今年上半年哈啤与世界第一大啤酒公司AB公司的战略重组,为我市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国企改革,提供了成功的模式。近期力争在东轻、哈燃气化、哈轴、一工具的引资合作等项目上取得突破。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国资委、经委主任陆兵

  在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当好龙头

  省委两个会议对哈尔滨发展态势的分析切要精准,提出的指导性意见高屋建瓴,寄托了省委、省政府以及全省人民的殷切关怀和希望,对哈尔滨抓住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历史性机遇,实现快发展、大发展,在全省“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振兴大业中当好龙头,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是哈尔滨全市上下统一思想的纲领,形成合力的方向,加快发展的动力,当好龙头的保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加快发展、当好龙头”的实践中,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必须深刻领会省委两个会议精神实质,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委的重大决策和部署,立足全市工作大局,谋划我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

  “加快发展、当好龙头”,是推进全省加快发展的重大举措

  省委两个会议指出,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哈尔滨作为全省最重要的中心城市,发展得快慢,直接影响全省发展速度,关系全省能否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老工业基地能否早日振兴。哈尔滨在全省发展中具有带动作用、辐射作用、窗口作用和形象作用。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市已经进行了几轮战略研究、规划。省委、省政府也一直要求我市当好全省发展龙头和开放窗口。这次省委从全省发展的大局出发对哈尔滨“加快发展、当好龙头”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并进一步明确深入开展省市共建,给予哈尔滨更多、更大的全方位支持,是在国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做大做强哈尔滨这个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的重大举措。目前,哈尔滨的产业结构与省内各地仍然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和互补性,集中了全省经济总量的1/3、制造业的2/5、服务业的1/2,是全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度最高、发展最快的产业高地。哈尔滨加快发展,对于带动全省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特别是支持资源型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加快发展、当好龙头”要有大思路

  省委在肯定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的基础上指出,哈尔滨的现有实力和发展水平,与省会城市的地位、当好龙头重任的要求还不能适应,与全国同类城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必须警醒起来,振奋起来,增强“加快发展、当好龙头”的紧迫感。思路决定出路,战略制导发展。哈尔滨要抓住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重大机遇,实现新一轮大发展和全面振兴,必须立足新的发展基点,作出新的战略抉择。关键是要明确大思路,把握大环节。第一,集中突破制约大发展的体制障碍。省委充分肯定了我市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创新管理体制,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的思路和做法。杜宇新书记在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报告中指出,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就是解决好国企改革、对外开放和优化环境三大问题,对改革、开放、环境三大突破发展障碍的战略着力点进行深刻阐述和全面布置。要结合学习贯彻《讲话》,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切实推进改革开放和优化环境。第二,坚持和深化“工业强市”发展思路,增强经济发展主导动力。我市坚持“工业强市”的发展思路,在世纪之交初步遏制了工业严重滑坡的被动局面。“十五”前三年工业拉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作用进一步增强,2003年工业占全市经济的比重回升到29.8%。在今后一个时期,要抓住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大机遇,坚决贯彻“工业强市”发展思路,全面推进市域工业化进程,力争2010年把工业比重提高到35%左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重点培育以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为主体的主导产业。第三,贯彻科学发展观,集中解决重大发展问题。哈尔滨和全省、全国一样,发展推进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用省委新的要求审视全局,集中力量,解决事关全局的重大发展问题。一是坚持以人为本这个发展的核心环节,切实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高度重视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加大城镇就业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工作力度。实施人才战略,深度开发人力资源,大力吸引、培养人才,合理配置、使用人才,打造人才高地。二是坚持“五个统筹”,促进全面、协调发展。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努力破解“三农”问题,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优化市域生产力布局,完善产业体系和基础设施网络,推进市域城镇化。加快社会事业产业化步伐,重点加强农村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和基础教育、卫疗保健等社会公共产品供给。加强对外对内开发,积极培育总部经济、会展经济等外向化现代商务部门,打造近悦远来的营商创业平台。重点发展与省内各地的经济技术合作,联手开拓省外、国外市场,壮大发展实力,拓展发展空间。三是全面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加强环境保护、推广清洁生产,努力探索建设循环经济和节水节能社会的途径。建设学习型城市,强化科技、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打造支持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创新体系。

  “加快发展、当好龙头”要有大手笔

  省委提出,哈尔滨发展定位要从国际大都市和东北亚中心城市的位置去考虑,放在区域经济大格局中去判断,放在全省发展的龙头位置去把握,突出城市投资环境竞争力、产业核心竞争力、城市功能和特色。要贯彻落实好省委的要求,必须从战略层面上对哈尔滨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进行系统研究,形成总的框架规划以及系列专项规划、实施方案。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大手笔、大动作。一是大手笔制定战略框架规划。按照省委要求,用新理念、新视野审视哈尔滨未来发展的基本定位,规划确定方向性目标、阶段性任务和重大操作性措施。二是大手笔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推进松北新区开发。以扶强扶壮周边卫星之城为重点,构建哈尔滨大都市圈框架。强化哈尔滨的调整创新空间支撑体系,使哈尔滨具有更加广阔的大有作为之地。三是大手笔实施调整改造和转型发展。哈尔滨要具有与省会城市、全省龙头作用相适应的城市功能与特色,必须大力提升城市国际化、现代化水平,必须对既有发展态势和结构状况进行大力度的调整、升级。这需要有一个大力度的投入和大手笔运作,以增量激活存量,实现大改组、大整合。四是大手笔实施重大项目建设。哈尔滨的全面转型振兴,需要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和环境设施,加强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而这些方面的推进,都需要谋划和实施一批高水平、高起点的带动性的重大项目。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陈瑞之

  整合资源壮大实力“加快发展、当好龙头”提供科技动力

  省委作出推动哈尔滨市“加快发展、当好龙头”的战略决策,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我市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极大关注,必将对我市的科技工作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为贯彻落实省委两个会议精神,增强科技引领产业的作用,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重点围绕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激活在哈现有科技资源存量、创建科技创新大平台、建立新型区域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促进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这一科技资源整合的主要任务,突出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打破体制壁垒,放活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

  我市共有市属科研机构31所,其中开发型科研机构19所,公益型科研机构12所。要搞好内部运行机制改革,以事业单位改革为契机,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全面推进市属科研机构改革。开发类科研机构已经转制的要进行改制,没有转制的要转制、改制同时进行,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我市科研机构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建立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落实劳动、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政策,实行多种形式的绩效分配办法。鼓励用人单位对贡献突出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实行股权、期权激励,鼓励企事业单位将人才作为资本进行投资开发和经营。加快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引导,以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社会力量奖励为补充的多元化奖励机制,支持和鼓励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对贡献突出的优秀人才进行奖励,并授予相应的社会荣誉。二是建立和完善企业孵化器体系。我市已建立各类孵化器19个,拥有创业人员3000余名,到2005年,我市孵化器力争达到30家,孵化经济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5亿元,实现税收1.5亿元,重点支持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科技园和软件、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专业技术孵化器的建设,初步形成对经济具有一定促进作用的孵化产业。

  搞好科技园区建设、搞好开发区建设,拉动经济长,是发达地区成功经验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对高科技园区的建设力度,全市已创建哈高新区、哈工大科技园、利民医药科技园区等7个国家级科技园区,同时,还加强了“一区多园”建设,为全市区域经济发展构筑了政策平台。目前,园区企业已达2500余家,技工贸总收入已达600多亿元,利税总额63亿元,收到了明显效果。当前,要突出抓好两个园区建设,使之成为为我市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开展技术引进、自主创新、成果转化的高地。一是实施动物用生物制品工业园区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资金支持,重点建设国家动物疫病防控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P4实验室)。依托现有的兽用生物制品工程技术中心,整合我市在兽用生物制品研发与生产方面的设备、人才、成果等方面的资源,采取所企联合、技术参股、公开招标、政府扶持等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之成为我国重要的动物用生物制品研究、储备和生产基地。二是实施中俄科技合作工业园区建设。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建立对俄产业化基金,大力组织实施《对俄科技合作工作方案》和《对俄科技合作产业化示范工程实施方案》,重点推进省中俄科技合作及产业化中心等中俄合作中心建设,扩大科技合作领域。鼓励和支持大企业与各中心合作参与技术引进、吸收和产业化。

  加强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以工程中心依托单位为投入主体,形成省市共建、市场化运作的机制,加速其商品化、产业化进程。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专项资金作用,加大对医药、机器人、兽用生物制品、焊接、复合材料等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的中心的扶持力度,集中力量开展关键性、共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努力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性、配套性和适用性。同时,着手在光宇、九洲、华崴和用友软件等具有人才优势的民营科技企业中,建设一批工程技术中心,增强民营科技企业的创新能力。

  实施一批重大高新技术产业项目

  近年来,我市连续实施了无障碍控制的18信息无绝缘移频自动闭塞系统、宁南霉素等一批技术水平较高、市场前景较好的项目,为我市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了科技动力和支撑。“十五”以来,高新技术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今后将抓住世界装备制造业转移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遇,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科技行动计划,建立开放式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科技资金,依托产业基础、科技资源等比较优势,充分挖掘科技资源潜能,继续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重点支持大型发电成套设备、汽车零部件、新型轴承、数控焊接切割设备等一批地方特色突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高新技术项目的研发。近期,要积极争取立项和落地筹建高温气冷堆(氦气发电)、大直缝焊接生产线、国家动物医学研究中心、乳品科学重点实验室等6个大项目。

  大力推进民营科技企业发展

  近年来,我市从创造发展环境、构造服务体系、打造国际通道、壮大规模企业四方面入手,加大了对民营科技企业的服务力度。2003年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已发展到3255户,实现技工贸总收入和利税分别为246亿元和40.3亿元,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今后,按照省市委的战略部署,我市加快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重点任务是进一步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强化服务,全力推进民营科技企业上数量、上规模。为此,将遴选50户重点民营科技企业,在技术创新、参与国企改革等方面给予倾斜。出台《为“小巨人”企业快发展、当龙头创造良好环境的扶持措施》和《“小巨人”贷款贴息办法》。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和“小巨人”贷款担保资金作用,按比例引导银行投入,进一步放大贷款规模,做大做强“小巨人”企业。

  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创造优良的科技创新环境

  近年来,我们加强了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设立了科技咨询服务大厅,集中了技术市场、专利服务、咨询评估、风险投资等科技创新中介机构。建立了科技信息网、东方一号网、技术市场网、中韩科技合作网等四个专业性网站,实现了资源共享。今后一个时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是重点抓好两个平台建设:一是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立知识产权信息检索中心。二是搭建技术交易平台。以哈尔滨技术市场为依托,完善科技项目的展示功能、网络功能、技术产权交易功能和综合服务功能,开辟网上技术市场,力争形成东北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技术交易中心。同时,结合我市事业单位改革,将部分科研机构整体转变为科技中介机构。鼓励农业、机械、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建立行业公会(或同业协会),逐步建立同国际接轨的行业诚信和自律制度。

  哈尔滨市政府副秘书长、科技局局长夏绍裘

  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加快发展、当好龙头”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省委两个会议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哈尔滨的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事业,在哈尔滨的未来发展中担负着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任务,责任重于泰山。为认真落实省市委的重大决策,必须从全市教育工作实际出发,抓住根本点,明确支撑点,选准关节点,抓好着力点。

  根本点———构建完整的教育体系

  “加快发展、当好龙头”,积极发挥我市在全省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辐射作用、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和展示黑龙江的形象作用,需要各级各类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一大批中高级技术人才。人才从哪里来?说到底靠教育。因此,教育必须围绕省市委的工作决策,当好先行官,为“加快发展、当好龙头”提供持久的人才动力支持,这也是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我们提出“建网就是建学校”的理念,建起了覆盖全市5.32万平方公里的教育信息网络,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实现教育管理、教师教学、师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提出并组织实施城乡教育对口支援,缩短了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办学差距,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实施了“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策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哈尔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模式,为我市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但对照省市委确定的哈尔滨的城市定位和主导产业发展走势对人才的需求,任务依然艰巨。教育不仅要在数量、质量上有大发展、大提高,也要求对教育结构做出适当调整。要在全力抓好基础教育的同时,构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纵向衔接以及职业教育、普通教育横向沟通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密切配合的教育体系,为我市“加快发展、当好龙头”全方位提供智力支持。

  支撑点———全面实施《教育发展工程》

  为有力推进我市教育发展,更好地发挥龙头作用,我们确定了以全面实施《教育发展工程》为支撑点,作为我市今后一个时期发展教育事业的行动纲领和发展蓝图。明确我市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打造现代化教育强市,基本建立起与城市经济发展相适应,以高质量基础教育为重心的教育体系,建立起由学前教育到在职教育及老年教育、由学历教育到非学历教育、由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及家庭教育的终身教育体系,为形成“学习型社会”奠定基础,最终实现人人学习、终身学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要抓好“五个子工程”的实施:一是教育科研先导工程,即以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为重点,以一批具有前瞻性和应用性的重大课题和重点课题研究为基础内容,通过科学规划、制度建设等一系列措施,构建终身教育的理论体系;二是人才培养立交桥工程,即通过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强同类教育校际之间、相关专业之间及不同类别教育之间的有效沟通与衔接,形成多渠道、多形式、多种方式培养人才的模式,满足人们多层次、多类别的教育需求;三是园丁工程,即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以树立全新教育理念为灵魂,以教师综合素质培训为主线,以实施新课程培训为重点,构建教师继续教育新模式;四是教育信息化工程,即牢固树立“建网就是建学校”的理念,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建立面向学生、面向教师、面向社会的多元化开放式的远程教育体系;五是体制创新与资源优化配置工程,即稳步推进办学体制改革,鼓励并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关节点———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公平发展

  从长远看,我市的教育必须走均衡协调发展之路。结合当前我市教育实际,实现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的重点,一是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重点是农村。农村教育上不去,就谈不上区域教育的整体升位;二是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重点是薄弱学校。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水平不改善,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就是一句空话。三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重点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直接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适用人才的教育,必须在数量和结构上与普通教育保持适当比例。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蓝领技术人才支持。四是不同群体子女教育方面的均衡发展,重点是弱势群体子女教育。妥善解决好城市下岗人员子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问题,使他们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使教育事业真正做到公平、公正。

  为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满足广大群众多层次需求,我们将重点采取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工程,促进义务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坚持“经营教育”理念,加快示范高中建设,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关注弱势群体子女就学问题,努力创造公平受教育、公平竞争的教育环境;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建设开放式的教育网络和远程教育体系等一系列措施,推动我市教育水平整体提升,实现教育均衡协调公平发展。

  着力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

  在国家作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部署的大背景下,我市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之一,急需各类实用型技术人才,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实用型的“蓝领”培训基地,培养实用型人才,成为我市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要引进国外先进职业培训理念,发展“订单式”职业教育,增强办学活力,创建办学条件优良、专业设置合理、质量一流的中高等职业院校,成为实用型高级“蓝领”培养、培训基地。通过科学布局,合理归并,加快职业教育调整联合,整合资源,提高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效益,重点组建以阿城师范为主体的哈尔滨教师教育学院和2-3所以培养中高级技术工人为特色的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调整专业结构,围绕我市经济发展需要壮大骨干专业,创造品牌学校,为在职、转岗人员及再就业人员的培训提供广阔的空间和条件。

  哈尔滨市政府副秘书长、哈尔滨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石永明
你是老虎還是變色龍? 你的网络游戏联盟
眼急手快连连看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新浪WAP寻宝 QQ酷车等你开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