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学生9天写出“武汉流浪乞讨者调研报告”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3日10:12 武汉晚报 | |||||||||
本报讯 (记者 胡俊实习生王隽)过去9天中,方加伟等4名大学生深入街头,调查200余名市民,跟踪十几名乞丐,走访社会学家,写出了洋洋数千字的“武汉流浪乞讨人员身份现状”调研报告。而此前,这一活动因为找不到接收单位,差点宣告流产。 每到暑假,大学生都要完成一份社会实践报告,并计学分。20日,4名大学生告诉记者:“动真格做,却四处碰壁;要混学分,搞个实践秀反倒容易。”
6月份,华中农业大学生科院方加伟同学定下了调查流浪乞讨人员的相关选题,并做出了可行性报告,一放假他便在校内张贴海报。一时间应者如云,他从中选定了8人,其中1名来自武汉大学。 社会实践首先是要寻找接收单位,然而由于题目敏感,加上缺乏经验,方加伟联系半月之久,四处碰壁。没有接收单位,不仅拿不到校内课题资助,完成的报告也可能不被认可,很快有人动摇退出,最后仅剩下4人。 不调研并不意味着写不出报告。很多同学自有对策:文章不难,上网搜索到处都有范文;关键是回老家找门路,有单位盖上大红公章就行,有人甚至能弄到盖有公章的空白信,毫不费劲就能拿学分。 但方加伟们坚持了下来,从7月12日开始,他们走上街头向200余名市民问卷调查,广泛收集民意,并与十几名乞讨人员交上朋友,日夜相随,深入他们生活窝棚,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他们甚至摸到乞讨人员收入情况,两位太婆每日“收工”后去商店换零钱,每月收入在700元以上。 掌握大量一手资料后,他们在专家辅导下,写出了有份量的调研报告,提出了社会救助、收容安抚;组织培训、促其就业等建设性意见。 最终,学校破例为他们盖章做了接收单位。“很庆幸,我们没有跟风实践秀。这次调查,我们深入社会弱势群体,收获颇大,这是在教室里学不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