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网络的是是非非 我们该如何面对?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5日15:43 胶东在线

  新华网北京频道 策划:苏会志 李煦 采写:吴杰 李京华 编辑/制作:李松

  暑假来临,网吧又迎来了一个旺季。记者走访了京城大小多家网吧,发现网吧内生意红火,座无虚席。屏幕上闪动的要么就是“传奇”、“奇迹”等网络游戏,要么就是OICQ或者聊天室。而且在门口醒目的“未成年人禁止入内”下,仍有不少的未成年人进入网吧。面对着电脑屏幕上缤纷多彩的游戏场景和不断煽动的聊天画面,他们的表情时而兴奋,时而紧
联想夏令营口号征集 你的网络游戏联盟
眼急手快连连看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张,时而沮丧,而其中有很多稚嫩的脸庞显他们只是高中生、初中生甚至是小学生。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当今世界进入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进入千家万户,网吧铺天盖地,上网不仅成为一种时尚,更成为了工作生活的必需。而对于网络使用的主要人群——青少年来说,上网的行为已经上升到一个社会问题,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网络是对是错,该何去何从?

  网络成为“毒瘤”?

  网络色情、网络游戏、网上交友等正越来越多地被用来作为指责网络“毒害效应”的有力理由。网络色情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泛滥,而且网络色情并不是只发生在一两个国家或地区。因为在互联网上,并没有所谓的国界,即使你身处何方,你都能照样浏览位于地球另一边的网站,所以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夜色越深,网络世界对青少年的诱惑也越强烈。有关机构最近公布一项调查显示,上网的大学生中80%以上访问过色情网站,经常光顾者占12%。资料显示,网络色情是导致许多性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专家称:“色情网站鼓励和暗示网民通过非正常途径获得满足,而这种满足又是现实无法满足的,长此下去,他们将沉迷于幻觉,极有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不久前,湖南媒体报道,衡阳市一初三学生怕偷不着钱上网玩游戏,竟用锤刀斧锯把自己的亲生父亲活活弄死。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沉迷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他们中的许多人不同程度地患有“网络成瘾综合征”。其中,身心处于发育期的青少年更是网络成瘾的重灾区。

  专家指出,上网成瘾的危害类似吸食鸦片,一旦染上便不能自拔。有人甚至疾呼:“任何电脑游戏都是对下一代的摧残!”网络游戏已经被视为毒害青少年的毒蛇猛兽,因为不仅会造成青少年沉迷游戏,而且游戏本身的暴力色彩会导致青少年犯罪。“暴力电子游戏就是暴力犯罪的演练场。”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佟丽华指出了暴力网络游戏的危害性,“最难整治的,也是最容易诱发犯罪的就是暴力游戏。因为青少年在游戏的过程中,进行的是虚拟的杀人演练,一阵快意的打杀后,一方面了解了实施暴力的方法、手段,另一方面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是不用负任何法律后果的,冲淡了他们对实际犯罪后果的恐惧,经常下手凶狠。”

  网络聊天交友,也是网络危害的一个方面。“网恋”这个新名词代表了时尚和前卫,许多年轻人痴迷其中,而因为网恋造成的悲剧也比比皆是。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在网上的交往往往是以虚拟的身份出现,一个40岁的男人可以变成18岁的少女,一个初中生可以变成大学教授,甚至有人说“在网络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所以,虚拟的世界充满了欺骗,造成犯罪,被网友欺骗造成财产、人身危害的案件屡屡发生。而且,一只陶醉于虚拟的情感中,缺少现实中的人际交往会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近期就有这样的报道,某高校学生在生活中不善言谈,却特别喜欢泡在网吧里聊天会友,在网上口若悬河,成了人见人爱的“大众情人”。而且,他在网上越是感到得意,在现实生活中就越是木讷笨拙。这位大学生经心理医生检查,被告知患上了网络性心理障碍。网络性心理障碍的典型表现为在日常生活中情绪低落、无愉快感或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食欲下降、体重减轻,容易激动、自我评价降低,严重者社会活动减少,有自杀意念。黄色网页不堪入目。

  网络的这些负面效应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不仅有害于上网者自身的身心健康,也对他人造成了危害,所以网络被一些人指控为社会的“毒瘤”,而网吧作为这个“毒瘤”的“滋生地”,已经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

  网络本身没有错

  谁都不可否认,网络在经济、政治、科教等各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世界为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对信息的传递迅速而庞大,地球成为了“地球村”,可以想象,如果现在互联网瘫痪,那么整个世界也将随之瘫痪。

  但是,互联网只是一种技术,是人类的工具,被人所操控。网络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是人为的结果。所以有人认为:在观察“网络侵害”,如威胁、辱骂、欺骗、敲诈、色情等等行为时,会立刻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不新鲜,在互联网出现前,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对他们早就司空见惯了。实际上,这些“侵害”自从人类产生以来,就一直陪伴着我们一直到现在,只是随着网络的出现,而扩展到网络世界中去吧了。所以,我们寻找这些“侵害”的责任人,肯定不能在网络世界去找,因为“网络侵害”是衍生的、扩展的,而不是初始的和始源的。我们讨论问题,必须追踪到问题的源头和本质,而不能只是抓住一点表面的皮毛和片断的事实,那是不能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的。

  未成年人上网现象严重。上网具体来说是个人行为,而且是在一个相对隐秘空间中的个人行为。需要对这种行为负责的是个人,解决各种各样的所谓的“网上侵害”,关键在于每个人都来承担责任,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行动中制止伤害,比如看到色情的图片就报告、教育自己身边的年轻人要提高警惕等等,这才是最有效的办法。有人指出:“把责任推给别人当然是简单的,痛斥别人要为‘网络侵害’负责更能给人带来首先自豪感,可能是挺痛快的,但与事无补。而且,根据中国人的习惯,这种寻找责任人的最后结果,往往陷入发现方与责任方的对骂和攻击之中,大家最后把‘网络侵害’这事忘得一干二净。”

  对于陷于一片谩骂声中的网吧、网络,也有人持不同的态度。他们认为,网吧的“罪恶”归根结底是社会制造的过程。它的实质是将应该由管理者承担的责任变相施加于网络身上。如果非得探讨网络做成的负面影响,那就是我们的科技发展得太快,而社会普遍群体的思想和文化建设却没有如期的适应。而象某些媒体和某些人总结的玩物丧志问题、青少年学坏问题、性犯罪问题、暴力问题、黑网吧问题等,这不是网落的错,而是被社会制造出来的,这些负面影响的产生一方面源于社会群体的被导向化的价值判断,因为在这个传统社会里,只要是玩游戏,上网等都会被视为不务正业,只有埋头苦读书才是好孩子;一方面源于网吧、网络游戏产业飞速发展过程中,在摸着石头过河过程中,因为法律法规的不及时、不规范所出现的疏漏。这种疏漏的表现就是管理不及时、立法不及时、界线模糊,而且因为网吧和网络游戏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整个社会文化和制度的提升速度,所以出现问题也是难免的,这也是科技进步人类必须付出的代价;第三方面是源于政府各级管理部门管理失控,政府应该是主要承担者,和网络色情问题一样,立法的缺失、管理的失控、执法的弹性收缩、多头管理的误区存在都是问题的关键环节。

  对于“罪恶滋生地”的网吧,一位网友这样评论:“网络很精彩,网吧没有错。错就错在了缺乏必要的管理和教育极其监督上。网吧本不应是现在的样子,它应该像图书馆那样的文明。关于网吧,不是几句话就可以写明白的。我是非常支持网吧这个场所的存在,但是如何让它成为服务群众的场所,这就需要长期的努力和科学的管理了。对于刚刚起步的这个看起来挺火爆的场所,确实还是需要更多人的认识。其实我们对网吧应该多些宽容。管理网吧如同管理中国足球一样。足协可能下放了很多要求,但是球员是否重视,是否能够执行任务就不一定了。”网络心理探究

  既然网络、网吧本身没有错,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深陷其中,甚至导致对自己和他人的伤害呢?这就涉及到网络心理的问题。

  网络的特点是,匿名性,隐密性,虚拟性。在现实中生活的人们受到各种环境的限制,主要是受到社会法律和道德体系的监视,所以言行举止符合为社会和公众所认可和接受的标准。但是在网上,每个人只有一个ID或昵称,身份是虚构的,而且没有人知道现实中你是谁,所以言行举止不必考虑法律和道德。

  为什么有人会钟情于网上交往呢?北大心理学系张智勇教授说:“因为在现实中我们要跟人接触不容易,彼此还要容忍很多缺点。在网上你可以光看别人的优点,把缺点都隐藏起来。很多人在网上的虚拟空间里,夸大自己的优点,或者以真实的面目去接触其他人,因为没有真正的后果,所以会比较轻松,也会比较愉快,是一种非常经济的方法满足精神上的一些需求。网上的虚拟性、匿名性使得它非常方便。从金钱、人的自尊心和受到伤害或者最后承受的结果的角度来讲,都非常轻松。像QQ、一般意义上的聊天、网恋、网上结婚,或者交一大堆朋友,这样的行为,现在用的人也比较多。”同时张教授指出:“网络交往剥夺了人的一些情感,剥夺了人的自然交流,使得一个人离开他的学习、工作,影响了他的发展,影响他的状态,所以说不健康。”重庆:消防飓风横扫网吧火患

  比如网络双重人格,就是一个人在网络中的表现与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有很大的反差,甚至判若两人。在现实交往中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因此人们不得不按照自己的本来面目与他人交往,尽管有时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表现,但这些差异要么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推论或演化,要么可以使他人通过这些差异调整自己的判断,用一种新的眼光来审视这个人,总的说来,它们都没有改变“自己负责任”这一前提。网络的一大特点是匿名性,甚至连性别也无从知晓,可以避免面对面交流中出现的顾虑和尴尬,却也带来了责任感的缺失,每个人都可以不计后果地展示自己内心的隐私和黑暗,追求宣泄与解脱,久而久之,一些人在网络中“塑造”了一个虚拟的自己,这个虚拟的人物也许柔情万种,也许可怜之至,也许至刚至强,从而满足了这些人猎奇或实现“理想”的愿望,甚至有人纯粹为了填补内心的空虚而骗取他人感情、财物,体现了人性中极不道德的、肮脏的一面,这就使现实中真实的人与网络中虚拟的人无法重合,不能相互印证,从而导致双重人格。网络双重人格不利于个体的健康发展,尤其是青少年,因为这种人格的裂变将直接导致某种心理偏差,如社交恐惧、否定和逃避现实等。同时,它也为社会带来了一些不稳定因素,近年来媒体披露较多的网恋问题、网络信用危机问题等,都是受害人丧失了自我防御的意识而陷入虚拟的花言巧语中。

  沉迷网络游戏又是怎样一种心理呢?有三方面的原因:满足人们的好奇心,提供虚假的成就感,使人产生兴奋感。而年龄越小越容易迷恋网络游戏,因为青少年的好奇心更强,自制力更差。现在的网络游戏,特别是进口游戏,在设计过程中都有专门的心理学家参与,它恰恰吸收了青少年的这些特点。比如“传奇”这种网络游戏,玩家在游戏中为自己设定一个角色,然后通过冒险、打斗、与其他玩家交易等手段来提高自己的级别,级别越高则角色越强大,可以在虚拟的世界里呼风唤雨,为所欲为。因为在游戏中玩家的角色之间有互动交流,经过“艰苦奋斗”之后级别上升,富有成就感,所以这样一个梦幻的虚拟世界很容易让人沉迷。

  网络,网吧,到底应该怎么治理?

  网络就和其他的信息载体一样,要规范的是信息的内容。就像书籍一样,书籍也有好坏,不能因为有内容不合法不健康的书就把所有的书都禁了。网络也是一样,需要有相应的技术来监控网上的内容,而不是关闭网络。未成年人可以在家长老师的监护下上网,并且要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教孩子怎么上网。同时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技术不断更新,在立法与刑侦技术上应该跟上脚步,加强打击网络犯罪的力度。

  关于网吧的治理,张智勇教授说:“网吧是在中国建设网络,尤其是老百姓能够接触到的网络的一个重要环节,国家不投资民间投资,是一种很好的形式。网吧是中国在信息技术、网络方面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中国需要网吧,但网吧需要有法律的规范。

  韩国在网吧管理方面已经有了一整套的规范法律和各种规定。开设地点规定划分了“绝对净化区域”和“相对净化区域”。“绝对净化区域”规定距学校50米之内不能开设网吧。“相对净化区域”规定距学校200米之内的网吧营业须受到一定的限制。为了保护学生不受到网吧的影响,有关法律规定,一座建筑物内如果有学生补习班、课外学习班及其他同学生有关的技能训练班等,那就不能允许网吧在此注册。在防止网络有害信息传播方面,韩国所有网吧的电脑必须设置有过滤和监控黄色有害站点的系统,违反这一规定的责任人将被处以3年监禁和2000万韩元以下的罚款。韩国规定19岁以下的青少年从周一至周五的早9点至晚10点之间严禁出入网吧,也就是说除正常节假日外的时间学生严禁出现在网吧中。

  目前,国家已规定18周岁以下不得在任何时间进入网吧,在学校周围也限制开设网吧。

  有人认为,这样的规定未免过于武断,值得商榷,因为它等于变相剥夺了一部分青少年获得知识获得的权利,但在网吧管理混乱这一大前提下,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件事。但是这样的规定能否得到很好的实施还留有疑问,在课后和节假日仍有不少的网吧攒动着中小学生的身影。一是因为有些网吧经营者利益熏心,为了赚钱无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更重要的是,有关部门对网吧的监管和执法不够。

  把互联网行业、网吧行业、网络游戏行业三方面管理好,必然可以把我国的网络发展引向一个健康有序的轨道。


新浪WAP寻宝 QQ酷车等你开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