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报告"未给求职带来便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6日01:52 新闻晨报 | |||||||||
晨报实习生苏晓毅 晨报讯25名上海大学毕业生成为全国首批“大学生信用档案”的拥有者,但这份“诚信报告”似乎并未如预计那样给他们的求职带来便利,原因是有用人单位对“诚信档案”本身的客观性表示疑虑。对此,上大有关负责老师表示,“信用档案”的记录一定是客观全面的,但颁发的“信用档案”本意并非为了给学生就业“加码”。
据了解,此次发放的“信用档案”主要包含大学生个人基本信息,在校期间缴费、贷款、信用卡消费等经济行为,以及所受奖惩三方面内容,经当事人授权后,此份“信用档案”会被纳入整个上海市的个人信用联合征信体系。 在采访中,大多数企业对“大学生信用档案”的内容并不太了解。一位合资企业人事负责人表示,“全面、客观的诚信报告能省去用人单位很多‘验货’的麻烦,良好的诚信记录自然也能为应聘者赢得机遇,但如果只是流于形式的‘报喜不报忧’,报告本身就会形同虚设,丝毫不能为公司参考所用。” 另一位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表示,由于每个人都会有缺点,所以当看到一份全是褒奖之词的“信用档案”时,反而多少会有些怀疑。 就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上海大学有关负责老师表示,“信用档案”的内容绝对是全面客观的,但学校帮助学生建立“信用档案”的本意并不是为学生就业“加码”。事实上,这份档案包涵的内容很宽泛。 作为育人载体的一种创新,“信用档案”无论从内容、形式上均发生了重要变化,它将向社会提供更为客观公正的大学生在校信用等状况,帮助学生从校园中就开始树立诚信意识,推动大学生市场化就业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并且带动整个社会信用理念的提升与诚信氛围的营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