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假急救车混进医院捞钱 勾结医生草菅人命(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3日10:51 华商网-华商报


停放在西京医院内由私人承包的急救车 本报记者 吕成 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停放在西京医院内由私人承包的急救车 本报记者 吕成 摄


  昨日,一位知情者向记者报料称:在西安一些知名医院存在着非法“急救车”与医生勾结、大发“死人财”现象,当日下午,记者就此在相关医院进行了暗访。

  “急救车”发“死人财”花样多

  昨日下午,记者在东郊一家医院门诊楼前见到了报料者吴先生。吴称,2003年起,
联想夏令营口号征集 你的网络游戏联盟
眼急手快连连看 星迹争霸激情竞技
自己和别人合伙承包了原属某知名医院的一辆急救车,与一些医生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后,在西安一些医院承接需要转院急救的病人,经营中认识了一些经营私人“急救车”的车主。

  在这一行业中,利润最高的是一些承运濒死患者或死者的业务。吴先生称,这些车辆的高收入来自以“挂红驱邪”的名义中途加价,“挂红”是一种旧俗,原意是让死者家属买一块红色缎面覆盖在车头,用以“驱邪”。现在已经演变为索要加价的借口,而家属往往因心中焦急,那时已无心还价,只得任其宰割。吴先生举例说,比如从西安运送一死者前往富平,谈定的价钱是500元,车至中途,车主称要“挂红”,死者家属大多心领神会老实掏钱,金额多为200元至300元不等,也有一些家属不明就里,车主便以拒绝开车相挟,最后获得的“挂红”钱甚至可超过500元。

  吴先生告诉记者,这种“急救车”有时也承揽病人转院急救的业务。事实上,这种救护车上既无急救设备也无医护人员。部分“急救车”车主为了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甚至在车顶上私装警灯,租用氧气瓶,雇来保姆穿上白大褂,客串“临时护士”。由于前有医生竭力推荐,后有“护士”随车服务,患者家属往往信以为真。上了假急救车后,车主就可以坐地抬价,救人心切的家属无不就范。

  令人吃惊的是,这些假冒急救车中,部分车辆甚至是从黑市上低价购买的报废车。据了解,一位车主曾用一辆报废“急救车”运送一位危重病人转院急救,不料一路上竟多次抛锚,以致延误了病情,未及时赶到医院,病人入院不久即告不治。

  假急救车定点入驻著名医院

  8月2日下午,记者前往西京医院、西安交大第一医院暗访,均发现车身带有“红十字”的假冒急救车。

  在西安交大第一医院,急诊门前和院中停放了8辆车身带有“红十字”的“急救车”。从车牌看来,一些车辆来自渭南和杨凌。一位知情者介绍,这些都不是医院的车,其中有多辆是地市和县级医院的报废车。记者看到,院中一辆挂有“陕E”牌照的“急救车”顶部架有显属私设的警灯。

  在西京医院,记者看到有两辆假冒急救车在外科楼门前的树阴下停驻,车牌分别为“陕AA3550”、“陕A61041”。根据其中一辆车身上印有的联系电话,记者与一位韩姓车主取得联系,佯称有一危重病人,经抢救无效,按照农村风俗,急需送回富平县城的老家。韩称自己在南郊另一医院,很快可以赶到西京医院。记者询问费用,韩说500元,如果需要,可以配备医护人员和急救设备,但费用需另算。

  记者随后前往该院急诊中心,向值班护士咨询医院是否提供急救车辆,并称有一心外科病人抢救无效,需运回老家。该护士答称:“我们这里不提供急救车辆。”此时站在一旁的一名护士走过来说:“这样吧,我们给你一张名片,你打这个电话,他有急救车。”记者问:“多少钱?车上有没有急救设备?”对方说:“这不是我们的车,你们自己商量,我们也不清楚。”随后从柜台上的一盒名片中抽出一张递给记者,名片上印有“接送病员、24小时服务、担架允可”字样,而联系人的电话即此前与记者通过电话的韩某。

  应严惩医护人员“权力寻租”现象

  据了解,根据民政部门有关殡葬管理的管理条例,未经殡葬管理部门批准,医院不得将患者遗体运送出院,遗体承运由殡仪馆负责,严禁其他单位和个人经营遗体运送业务。另据规定,运送遗体的车辆决不允许运送转院和接送急救病人。

  吴先生称,医生和护士长们不惜违纪不遗余力地向病人或死者家属推荐假冒急救车的背后是利益驱动。以假急救车出车一次收入1000元为例,介绍人可获得200至300元的提成。如果使用医院的正规“急救车”则医生无利可图。众多车主围绕业务,竞相以高额提成为饵展开对医生和护士长的“公关”,继之而来的是一些医护人员认为收取好处费理所应当,一些医护人员甚至公开索要报酬。

  吴先生告诉记者,自己第一次与一家医院护士长接触时提出希望承揽业务,这位护士长开口便问:“给我多少提成?”吴先生称为了参与承揽业务,自己曾多次向一家著名医院护士长送钱送物。

  采访期间,交大第一医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管理者告诉记者:医生和护士利用病人家属的信任和职务便利,为假冒急救车介绍业务获取提成,是一种变相的“权力寻租”行为,和收取红包性质类似,败坏了医护人员的群体形象,医疗机构也应当拿出查处收红包的决心来查处这一职务腐败现象。欢迎读者举报电话:029-88412323  本报记者 王辉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