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曾做过邓小平警卫的大连人林玉康讲述林家两代人与小平同志的缘分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7日06:13 大连晚报

  编者按今年8月22日是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为缅怀伟人的光辉一生,展现伟人的风范魅力,中共大连党史办公室、《大连晚报》和大连天健网联合推出大型纪念性活动,面向社会征集有关邓小平同志的实物史料。根据读者提供的线索,本报从今日起陆续推出“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特别报道。曾做过邓小平警卫的大连人林玉康讲述林家两代人与小平同志的缘分,他深深地感到小平同志是位乐观自由的人本报记者张晓帆徐瑾实习生董晓丽 看到本报征集“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史料的消息,林玉康立刻回忆起难忘的1975年7月。“多
联想夏令营口号征集 伊利6次入选50强
眼急手快连连看 展示时尚,飞扬青春
少年来,想到邓小平同志,我始终有种非常亲切的感觉,仿佛他就是我的亲人、长辈。” 8月5日,现为大连华夏国际舞台设备公司工程部经理的林玉康向记者讲述了林家两代人与小平同志的缘分。

  小平救了二伯一条命 林玉康老家山东,1973年入伍前,他曾多次听在部队里当司号员的二伯讲战争故事。其中有个情节特别难忘。二伯说:“我这条命可是邓小平救的。”原来,当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时,在一场战争中,二伯正吹着号呢,突然一发炮弹飞了过来。邓小平正在他身边,一把揪住他,把二伯摁倒在地上。二伯说,耳听着那发炮弹呼啸飞过,在远处爆炸,如果他仍站着,肯定被炸成碎片了。 二伯的故事,使林玉康觉得邓小平很亲切。他是二伯的救命恩人,也是全家人的恩人。

  接到了秘密警备命令 入伍后,林玉康成为上海警备区警备司三团一连(即南京路七连)一排一班的战士,先是在连队里搞宣传,后来担任周恩来驻地警卫,在锦江饭店小白楼工作了两年。直到1975年7月,他突然接到秘密任务,被团里选派到上海瑞金招待所任警卫。 林玉康说,那一年正是邓小平第二次复出前的过渡时期。当时他和战友们并不知道自己为谁担任警卫,按照部队的纪律,不可以打听,也不能议论。所以直到到了瑞金招待所,他才知道是给邓小平同志当临时性身边警卫。

  小平同志非常乐观 林玉康说,虽然是身边警卫,他们与小平接触的机会很少,更别提交谈了。非常幸运的是,有一天晚上,他终于与小平说上了话。 那天晚上,他正在院子里担任警卫工作,抬眼看到一位穿白色老头衫的老人从招待所里出来,手里还握着一把芭蕉扇。林玉康说,小平同志衣着朴素,但是脸上非常有光彩,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根本不像经历过很多磨难的样子。 正在散步的邓小平走到林玉康跟前时站住了,问了个问题:“小鬼,你是什么时候参军的?”林玉康立刻回答:“报告首长,我是1973年1月参军的!”小平笑了。看得出来,他的心情很好。走了几步之后,小平又问:“你来这里做什么?”林玉康回答:“报告首长,我来这里是保卫首长安全的!”林玉康的回答把小平逗笑了。 林玉康鼓起勇气说:“首长,我二伯也在你们部队!”小平一听,立刻问:“他叫什么名字?”“林则政。”林玉康回答说,“是军里的司号员。”小平听了,微微点头,他一定是记起了过去的岁月……正在这时,从院门外开进来一辆黑色轿车,车在不远处停了下来,宋庆龄从里面出来,径直朝邓小平走来——她是邓小平住进瑞金招待所后,前来看望的众多重要人物之一。

  8年后再次见面 林玉康说,小平是个非常平和的人。在执行警卫任务的一个月时间里,小平给他留下的印象始终是乐观、自由的,没有任何心事。而且他的皮肤也很好,精神抖擞。 因为部队有纪律,林玉康并没有与小平同志有更多的接触。50天后,第二批警卫员接替了他们,林玉康等人撤离了。1977年,他从部队复员来到大连,在辽宁省外贸工作。1983年夏天,林玉康正在棒棰岛宾馆开会,听说邓小平同志来大连视察,而且就在棒棰岛8号楼的俱乐部里开会。他赶紧跑过去,希望能与一直牵挂的小平同志见上一面。他果然看见了小平。8年没见,林玉康的第一感觉就是小平老了,他为祖国为人民为改革开放操心,明显地老了。可是,他还是那么慈祥、亲切,一如昨天……新闻链接“电脑神童”难忘邓公一句话 据中新社8月4日电20年前的春天,邓小平在上海说:“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这句话成为中国普及计算机教育的“里程碑”,也改变了一个普通上海人的一生。他就是当年为邓小平演示计算机程序的“电脑娃娃”——李劲。 在小平百年诞辰即将到来之际,被誉为中国“电脑神童”的中国最年轻的计算机博士、美国微软研究院研究员李劲,深情回忆起当时的情形。

  1984年初春,正值邓小平第五次南巡。2月16日恰逢元宵佳节,年仅13岁的李劲被安排前往上海展览中心,接待一位特殊的首长。 当时,“上海市微电子技术及其应用”展览会正在热展之中,那位亲临现场的首长正是年近80高龄的邓小平。 那天上午,邓小平饶有兴致地观看了“电脑娃娃”们的程序设计表演。两个孩子在他面前熟练地敲击键盘,电脑屏幕上立即闪现出“热烈欢迎”的中、英文字样,接着又出现了一个造型生动的机器人,闪烁着大眼睛,唱着《我爱北京天安门》。不一会儿屏幕上显示,有“中国制造”四个大字的巨大火箭升腾起来,紧接着“中国飞向宇宙”横幅出现…… 看到眼前这一切,邓小平笑了。他满意地点着头,亲切地询问李劲的名字和年龄,并和蔼地抚摸着这个“电脑娃娃”的头,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

  后来,有人告诉李劲,邓小平本来只安排参观1分钟,结果却在他的身边逗留了6分钟时间。如今李劲回忆起那短暂的6分钟,无限感慨。他说:“我当时一心只想把表演做好。” 这6分钟影响了李劲的人生之路。他全身心地投入计算机学习,16岁连跳两级进入清华大学,23岁成为中国最年轻的计算机博士,现年33岁的他已是计算机图像压缩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 二十载寒暑交替,如今中国已拥有网民八千七百万,上网计算机达三千余万台,稳居世界第二。邓小平当年一句简洁的话语,其实影响了中国几代人。

  作者:本报记者 张晓帆 徐瑾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赵薇邹雪纠纷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