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噪声文明环境的不谐之音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9日07:47 哈尔滨日报 |
噪声扰民,在城市生活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比如,一些饭店、酒吧,一些夜总会、歌舞厅、卡拉OK厅等娱乐场所,往往营业到深夜,喝酒的吵闹声、夜半歌声扰得四邻不安。有的建筑工地夜间仍工作的,有的汽车随意按响喇叭,有的警笛随意鸣叫,商家促销的高音喇叭一声高过一声……所有这些噪声,像一首优美的小夜曲突然出现了刺耳的强音,和现代城市的文明生活是多么的不和谐。 核心提示不可小视噪声的危害。在竞争激烈、节奏紧张的现代生活中,人们需要一个宁静、温馨的环境,放松身心,忘却烦恼,减轻精神压力。而噪声的刺激,往往使人心绪不宁,烦躁易怒,对人的损害不仅是生理上的,也是心理上的。它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良好的睡眠是人类健康的三大支柱之一。噪声使人难以入睡,休息不好,身心疲惫,怎能保持旺盛的精力去工作、学习呢?有的机关、学校周边环境噪声大,就更直接影响正常的工作和学习秩序了。它影响城市的形象,像乱贴乱画会污染环境一样,噪声也会污染人们的生活环境。清除噪声,是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题中应有之意。 主题观点噪声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一是认识不到位。执法人员到某地检查夜间施工噪声时,工地负责人对执法人员说:“真还当事儿了。”把噪声不当事儿的并不是个别的。由于认识不到噪声的危害,所以对噪声也就习以为常了,听之任之了。二是法规不到位。据说,欧洲一些国家的城市规定,孩子学习钢琴必须在大休日的某个时间段进行,而平时特别是在晚上,是不允许弹钢琴的,否则琴声影响邻居的休息,邻居是可以到法院起诉的。人们也就自觉地遵守这个规定了。相形之下,我们防止噪声的法规很不完善,有些方面可以说是无章可循,噪声不过是社会生活无序状态的一种表现。三是监督不到位。我市已明令禁止除抢险工程外,施工单位夜间不得在住宅区使用高噪声的机械设备进行施工作业。同时规定,22时后,在居民区内的歌舞厅音响必须关掉。但违规的不在少数,执法又不力,即使去检查了,也只是罚款了事,结果扰民的噪声“涛声依旧”。 标准模式远离噪声,共同营造宁静、温馨、文明的生活氛围远离噪声,共同营造宁静、温馨、文明的生活氛围,是建设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们每个市民义不容辞的责任。首先,树公德。有了好的制度,还要靠人来执行,提高人的素质是关键。要强化社会公德意识,增强自我约束能力。特别是在当前防止噪声的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增强自律能力尤为重要。充分认识噪声对社会的危害,多为他人着想,自觉防止、清除噪声。其次,立规矩。加强防止噪声的法规建设,完善各项制度,还要有清除噪声的具体措施。南方某城市已出台法规,不准在居民楼底开饭馆、酒吧,这是清除噪声的治本之策,也是消除火灾隐患,还民安全、清新空气的一项善举。再次,强监督。依法行政,也要依法清除噪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有章必循,违章必究。职能部门、执法部门要加大对噪声的治理力度,同时要做好预防工作,从源头上防止噪声的产生。 人们常常怀念田园生活,我们能否在现代城市生活中,少些喧嚣,多一分宁静,少些嘈杂,多一分田园生活的温馨呢? 噪声污染的负效应 噪声的强度可用声级表示,单位为分贝(dB)。噪声级在3O~40分贝是比较安静正常的环境;超过50分贝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70分贝以上干扰谈话,造成人心烦意乱,精神不集中;长期工作或生活在9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会严重影响听力和导致心脏血管等其他疾病的发生。同时,噪声还会产生心理效应,在高频率的噪声下,一般人都有焦躁不安,容易激动的情形。长期生活在高噪声的环境中,容易使人感到烦躁、萎靡不振,影响工作效率。 绿色文明人与自然的连接点 一个城市可能拥有久远而辉煌的历史,丰厚的文化积累,还有高楼大厦,宽阔道路。但是,如果缺少生机盎然的绿色,没有花木葳蕤的草地,没有苍郁繁茂的灌木林丛,没有蔽荫消暑的林荫大道,没有花木繁茂的公园,仍然是枯燥的,乏味的。因为,绿色毕竟是大自然与人类亲和力的连接点。 “好好鸟”残废了 老胡酒店的生意不错,特别是当他听着酒店里发出的“摇滚乐”,他也仿佛变成了“愤怒的中年”,甚至觉得自己真是“酷毙”了。这天,从南方来了个旧友,送给胡老板一只鸟,说这只鸟叫得越欢实,财路就越好。老胡欣然收下。最初几天,鸟儿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老胡的生意确实不错,他店里的音响便也常常响到半夜。每当别人问起老胡,这鸟叫什么名字,老胡便会得意洋洋地说:“鸟好,生意就好,这鸟就叫好好鸟!” 这天下午,老胡有些郁闷,因为环保人员给他送来罚单,说他的店噪音扰民,成了居民楼的“害群之马”,必须限期整改。接下来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鸟儿不再叫唤,而且整天显出垂头丧气的样子。老胡心中不痛快,问及别人,众说不一。后来一个养鸟的老者说,这种鸟喜欢安静,你的店太吵,把个鸟弄残了。郝士民 半夜高唱 某公司员工李亮新购了一套住房,有时晚上上网上得高兴,便唱几句流行歌曲。每到周未,李亮愿意呼朋唤友,到自己的住处高歌,经常闹到半夜才罢休。这天李亮等人唱得兴起,吵得邻居常老汉无法入睡。老人家过来敲门,说是你们这样大唱,弄得我心脏病都犯了,是不是小声些。李亮口头上答应,可余兴未消,接下来还是唱,直闹到凌晨方才罢休。 常大爷气得要犯病,便要去找派出所。恰好另一户邻居来看望他,说可以用另一种方式先感化李亮。几天后,李亮等人又唱个不停,这次常大爷没吭气。转眼又过了一周,李亮加班回来困得不行,欲蒙头大睡,可是忽然从隔壁传来阵阵歌唱声,听来有些熟悉又十分刺耳。如是一连几天,每逢他睡觉,便会听到音量极大的歌唱。“天天跟猫叫春似的,真烦人!”他终于按耐不住,找上门去兴师问罪。邻居说:“这是常大爷听你们唱得好,特意录下来给我送来的。”闻听此言,李亮脸上忽然有些“烧盘”。回去后,翻来复去地折腾了半宿,他忽然觉得半夜高唱确实挺恶心。吴眠 噪声与城市风度 先读这样两则新闻。某中学生正在刻苦复习,可是思绪总被窗外传来的声声吆喝打断,尽管她关紧窗户,烧烤小贩的吆喝,膀爷的大声喧哗,依然灌满她的耳朵,急得她流下眼泪;一位老大爷有心脏病,被楼下的吆喝声折磨得睡不踏实,刚刚进入梦乡,突然楼下传来两声怪笑,大爷心悸而起,服下救心丸依旧心跳加速,赶紧叫来儿子,奔向医院……不知读者诸公感觉如何,读过这两则新闻我的心情是复杂的,很为制造噪声者脸红,同时也为我的城市难堪。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整合成一个城市的风度。有的城市大气,有的城市雍容,有的城市华贵,有的城市刚毅……如同一个人一样,学识、素养、品位,悄悄培育出一种别具一格的特性,就是这个人或者这个城市的风度。城市的风度需要靠全体市民的集体风度去支撑。我们的城市是大气的城市,市民是豪爽的市民,但是在豪爽当中总是给人不拘小节的感觉。这个感觉像细菌一样迅速繁殖蔓延,几乎成了这个城市性格的代表。我们总要去辩白,可是面对大街小巷烟熏火燎的烧烤摊,面对烧烤摊前放肆的谈笑和大声的喧哗,我们的辩白总是显得苍白无力。烧烤摊前放肆的谈笑者,给人一种暴发户的感觉,文化还没有在他们身上发生作用。有了这些噪声制造者,整个城市也显得浮躁,缺少品位。英国有句话,说是培养一个绅士至少需要三代。风度与学养不是学来的,而是慢慢在骨子里滋生的,举手投足间挥洒的是一种风度。我们的大多数市民是有风度的,我不期望所有的市民都举着文明棍儿,装得斯文老到,但是我们对那些少数缺少风度的市民,最起码的要求是应该学会怎么尊重别人,怎么获得别人尊重,用文明洗去暴发户的印记。尊重别人最起码的一点要求就是不要影响别人,当我们想要大声喧哗时,想一想我们的父母和孩子,让他们能够有一张安眠的床,有一张肃静的书桌,是我们最起码的责任。如果每个人都做到了这一点,我们的城市就多了些风度,少了些猥琐,多了些大度,少了些不拘小节,多了些雍容雅致,少了些浮躁与喧嚣。我们的城市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不遗余力地向这种不拘小节开刀,或许用不了许久,我们的城市就会是一个更有风度的城市。郁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