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李自成行宫年久失修亟待维修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0日00:32 新华网 | |||||||||
新华网西安8月9日电(记者冯国)位于陕西省米脂县城的李自成行宫,因多年风雨侵蚀,整体建筑彩绘几乎全部脱落,多处房屋塌毁,部分墙体严重变形,裂缝比比皆是。专家认为,李自成行宫的基址已出现整体向东倾斜态势,造成多处建筑重心东移,亟需加强保护,否则不但博物馆需考虑关门谢客,对行宫构成围合之势的米脂县中学也需考虑安全问题。 李自成行宫是目前我国保存的有关李自成的最重要的文物古迹。它始建于明崇祯十六
据记载,清乾隆五十六年、光绪二十一年曾对李自成行宫进行过两次大规模修缮。新中国成立后,这一古迹亦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曾多次拨款给予修缮,但由于没有从整体上进行维修,在当地政府经费困难无力维护的情况下,目前其已失去了昔日风貌。 记者现场看到,除了整个建筑群的彩绘几乎全部脱落外,裸露于风雨中的木质构件有的裂缝连绵,有的已近朽坏,更有木柱弯曲变形达10厘米,而木构的鼓楼因向北倾斜,在加木的支撑情况下仍靠在了西厢房的南山墙上;由于整体地基向东倾斜,许多墙体上分布着长达三四米的裂缝,部分墙体向东扭曲倾斜,从而拉动整座建筑向东“位移”。李自成行宫中最高最宏伟的建筑--玉皇阁也出现整体东移现象,其下层的砖墙因不堪非均衡重压,四五层砖的外露面已被压的起皱、胀裂和脱落,玉皇阁的石门枋也已严重倾斜,其东头比西端低了近10厘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