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獐子岛人的三次跨越(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2日07:49 大连日报
獐子岛镇

便利交通

采捕

虾夷扇贝加工

  碧波浩瀚的黄海深处,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她就是闻名海内外的长海县獐子岛镇。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以勇于拼搏、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创造了自己辉煌的发展历史。

  翻开镇志,记者看到了海岛的一个个荣誉称号:曾受到国务院的四次嘉奖,上个世纪60年代被誉为“黄海深处的一面旗帜”,70年代被辽宁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海上大寨”,80年代被赞美为“黄海明珠”,90年代被称为“海底银行”;自1988年至2004年连续17年被评为省文明乡镇,两次被评为辽宁省文明小城镇,被国家建设部确定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去年全镇生产总值达到了4.5亿元,人均收入接近1.2万元,居辽宁省乡镇第一位。

  在这些辉煌的历史发展中,真正让獐子岛镇经济实力壮大,让海岛人感到腰包鼓了,应该说是得益于改革开放,得益于他们抓住了思想解放这个灵魂。长海县委书记刘锡财曾担任过獐子岛镇镇长、党委书记,他告诉记者,獐子岛镇之所以能成为辽宁第一镇,与他们在我国改革开放后,抓住三次大的思想解放契机分不开,三次思想解放促进全镇经济发展跨越三大步,跻身于市场经济的领先者的行列。

  “一枚枚5分硬币扔海里”的效应

  提起第一次思想解放,尽管“5分硬币往海里扔”的故事已经过去将近20年,但獐子岛人仍记忆犹新。

  上个世纪80年代末,随着近海资源的枯竭,祖祖辈辈靠打鱼吃饭的獐子岛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当时的镇党委领导认为,仅仅依靠捕捞业支撑全镇经济必将死路一条。如何对全镇的产业和产品结构进行调整,靠多条腿走路,向结构调整和品种优化要效益呢?

  一个由捕捞业一统天下,变为捕捞、养殖、加工三业齐头并进的思路在全镇推开。一石激起千层浪,打了一辈子鱼的老百姓不干了。意见最大的就是镇里提出的搞虾夷扇贝的海底底播养殖。

  当时,这种从日本引进的、市场前景好的扇贝一个苗5分钱。听说镇政府要求各个村买这种扇贝苗往海里撒,今年75岁的老渔民王天勇告诉记者,当时渔民全都开骂了,“这不是把一个个5分硬币往海里扔吗?真是一群败家子呀!”

  群众如此,镇里的机关干部也想不开。面对重重阻力,镇领导班子成员先领着机关干部到种苗试验的海域现场办公,现场捞取虾夷扇贝让干部们体会到其中的经济价值。据刘锡财回忆,当时潜水员下海不到5分钟便捞出近百公斤的大扇贝时,机关干部们信服了。

  机关干部的思想通了,但老百姓还是一片骂声。顶着巨大的压力,这个镇的领导们果断地决定不管底播是对还是错,先干一干,让实践去检验它的对错。在全镇干部的努力工作下,1986年全镇总算底播虾夷扇贝1万多亩。

  两年后到了收获的季节,收入与产出的比例接近1∶3。

  渔民乐了,全镇上下犹如过大年一般。獐子岛镇渔民协会副会长王振和告诉记者,当年镇里搞底播养殖时,东獐村的老百姓们顶着镇里的决定就是不往海里撒种苗,后来镇里下了死令,才勉强往海里撒了30多万元的种苗。可收获那年村民们下海一捞就是400多万元,后来村民们干脆不捞了,等着市场价格再好一点再捞上来。

  虾夷扇贝底播增殖终于大获成功。事实证明,近20年的不断底播,不仅使这个镇的底播扇贝面积达到了30万亩,光这一个品种就产出了10个亿,更重要的是这个镇的经济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局面。

  与此同时,这个镇在捕捞业上又进行了探索,与当时国内一些先进的企业联合,派出“皇冠号”渔轮远赴毛里求斯,到印度洋从事金枪鱼钓,派出四艘渔轮远赴安哥拉,从事拖网生产。改造了8艘钢质渔轮,远至贝劳开拓捕捞生产,开了国内集体渔业跨出国门、从事远洋捕捞生产的先河,形成了近海与远洋捕捞生产并进的局面。

  为了扭转当时由于对虾资源的衰减而处于窘境的加工业,这个镇大胆地调整了对虾原料组织方式和加工方式,建立起了县内、国内、国外三个对虾进货渠道,打通了几内亚、挪威等国的关口,广泛地组织对虾货源,进行产品的深加工。

  在这一次全镇产业调整中,獐子岛人尝到了解放思想的甜头,全镇经济实现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大跨越。

  “县委书记调研成了告状会”所引发的体制变革

  如果说獐子岛人第一次思想解放只是表面层次的话,那么自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的这次思想解放,对獐子岛人来说是痛苦的,是他们思想深处一次质的变革。正是这一次的思想大解放,使獐子岛人思想观念发生了突破性的飞跃,使獐子岛镇的渔业生产也从生产型向效益型、从经验型向技术型、从近海生产向过洋生产转变。

  獐子岛镇第二次思想大解放是在党的十五大前后。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了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思想,镇领导班子决心按着“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来发展全镇的经济。

  镇领导张俊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时全镇的捕捞业连续三年出现了重亏,亏损达到了3000万元。而由于分配机制的原因,加上捕捞船上跑、冒、滴、漏严重,獐子岛捕捞这块集体的肉已经被蚕食得差不多了。”

  怎么办?镇领导集体决定对传统的捕捞业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全县率先从体制上改革:卖掉捕捞的23对船给个人。

  一听说镇里要卖船给个人,全岛的渔民们可闹翻了天,连自己多年依靠的吃饭家伙都卖了,这不是要“变天”了吗?

  有了第一次思想解放的经验,这次镇里说干就干,还没等当地渔民反应过来,1998年10月,他们果断地将全镇价值5000多万元的近海捕捞船和辅助生产船只,一次性地清资拍卖了,使之由原来的集体经营变为个体经营。

  听说船真卖了,岛上不少老渔民边流泪边骂镇领导“变色”了。于是渔民开始上访,一时全镇的气氛极其紧张,镇领导感到从未有过的压力。

  看到獐子岛老百姓议论这么大,县委书记亲自带队到獐子岛进行调研。当县委的调研报告出来后,镇领导们才算舒了一口气,县委对獐子岛镇的改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借着县委这股“东风”,镇里又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将镇修造船厂、渔具厂及冷运公司等企业从獐子岛渔业集团分离出去,采取转让经营权、出售资产等方式,使其变为私营;对政府集体开支的事业单位和集团公司的管理机构进行了改革,将獐子岛渔业集团公司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将政府职能由过去重点管理集体企业转变为全方位服务社会。

  王锡珠,这位当年镇党委副书记兼镇捕捞一分公司支部书记的汉子,清楚地记得1998年11月25日这天,他下海了,他成为长海第一名辞官下海的机关公务员。坐在记者面前的王锡珠告诉记者,当初听说要卖掉捕捞船自己只是想到集体的船卖到个人手里,那还不让他们折腾完了,干脆还不如自己下海。带着这一想法,他将4艘捕捞船,负债1400多万元买了下来,成立了大连兴渔水产有限公司。如今他的公司发展资产已接近3000万元,每年的平均利润超过了千万元。

  的确,通过这一产权制度的改革,全岛渔民的生产和发展积极性高涨。原先镇里拍卖的23对渔船全是200千瓦的小渔船,这些船卖出后,渔民们对其进行改造,改革当年就有13户渔民投资2800多万元改造和新造了13对440千瓦以上的大功率渔船,有5位渔民开拓了个人出国打鱼的先河,先后到了印尼、西非等国家和地区。产权改革的1998年,成为全镇捕捞业发展史上投资最多、船型升级最大的一年。

  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獐子岛第二次思想大解放,使獐子岛渔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据记者了解,目前全镇个体440千瓦以上的大功率渔船已发展到68对,出国作业船只达到了48对,成为国内最大的乡镇级远洋捕捞船队,年捕捞产值和渔民收入均居国内同行业之首。

  从“坐等上门客”到“跳出海岛”

  经过两次思想大解放,獐子岛人真正尝到了腰包鼓起来的滋味,也看到了思想大解放给他们带来的经济跨越式大发展。通过前两次的思想大解放,獐子岛人今天比任何时候都能更快地接受新事物,也想着去打破一些陈旧的、传统的思想,獐子岛人就是在不断地解放着自己的思想,迎来了他们的第三次思想大解放,不过,这次人们都自觉地接受着思想转变和新事物。

  以往獐子岛的渔业产品基本上是坐着等客上门,更没有自己海产品的品牌形象。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以及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獐子岛人认识到这一点,“跳出海岛”寻求更大的发展。

  2000年7月25日,全镇的渔民不会忘记这天,全县第一个渔民协会在獐子岛镇成立了。很快福州分会又成立起来。该协会的副会长王振和告诉记者,协会的成立正顺应了獐子岛人从过去坐等客上门来,到如今走出海岛销产品的思想转变,渔民协会积极帮助他们搞好出省、出国销海产品的服务工作。在这一思想转变中,獐子岛人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在整合獐子岛海产品中,獐子岛渔业集团可谓一马当先。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思想后,獐子岛人很快便以敏锐的嗅觉,闻声而起。这一次獐子岛人认为拿出解放思想的大手笔的时机和条件已经具备了。

  2001年,他们将獐子岛渔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造为股份有限公司,使其成为自主经营的独立经济实体。据公司副总经理迟飞跃介绍,目前公司全力在筹划上市,并有望在今年年底实现这一目标。如实现这一目标,仅公司就可用3年的时间再发展目前一个獐子岛的经济总量。

  目标就是动力,该公司经过几年扩张,不仅使自己的实力迅速扩大,更对獐子岛镇的经济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

  公司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海参、鲍鱼及各类贝类、鱼类的育苗和病害防治等研究工作,以此提高獐子岛渔业经济的竞争能力;注册并全力打造“獐子岛”牌海产品的形象,使之成为国家科技部星火商标和辽宁省著名商标,其海产品通过了中国原产地保护产品、国家有机食品、AA级绿色食品、国家首批无公害农产品等多项认证,使“獐子岛”牌海产品的附加值直线飙升。

  跳出海岛搞生产和销售,该公司在全镇第三次思想大解放中一次又一次运作起大手笔来。投资1.5亿元建造了6条金枪鱼钓船,开赴南太平洋海域作业,继开辟过洋渔业生产之后,又开了国内大洋渔业的先河,并投资6000多万元与日商岩井株式会社合资开发了东北地区首家金枪鱼精深加工生产。

  实施跨区域养殖战略,在福建省、山东省等地建立了养鲍和鱼类养殖基地,养殖规模得到了迅速扩张。又在上海、北京、沈阳、大连建立了“獐子岛”牌海产品专卖店,在全国十多个城市成立了自己的经销商。将公司销售平台前移,投资6000多万元在大连金石滩建造金贝广场,建成后这里将是国内最大的贝类交易中心及深加工厂。

  据獐子岛镇党委书记张俊之介绍,目前,全镇上下所进行的第三次思想大解放是獐子岛人站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高度上、在更宽的领域内深入地解放思想,将獐子岛镇的经济规模继续做大做强。

  当记者来到獐子岛镇大耗岛时,切实感受到了这里的富足。全村88户人家全部住上了楼房,且供暖、供水、供电设施一应俱全,全村年人均收入接近5万元。应该说,獐子岛镇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每次经济大发展,又都极大地促进了全镇文明程度的提高,全镇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协调地发展了起来。“中国电话第一岛”;全国191个海岛乡镇中首个建造了海水淡化装置,日产1000吨淡水,实现了居民24小时供水;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了全省一流的中心小学和幼儿园教学楼;镇财政每年拿出300万元为全镇2100名60岁以上的渔民发放退休养老金,全镇80%的人口参加了各种医疗保险,参保率位居大连前列……

  獐子岛人通过三次思想大解放,发扬敢于拼搏的奋斗精神,取得了三次经济跨越式的大发展,谱写了一曲建设当代富庶文明新家园的赞歌。
法拉利版奥林巴斯 伊利6次入选50强
眼急手快连连看 展示时尚,飞扬青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球迷关注亚洲杯决赛
雅典奥运FLASH演示
赵薇邹雪纠纷
广州新白云机场图片集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话题-上海与城市榜样
可爱淘《狼的诱惑》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