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择医购药莫迷信明星广告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4日02:16 新京报

  市消协发布第4号消费警示,提醒市民谨慎对待各类医疗广告

  本报讯 (记者廖爱玲)

  张女士看到一家医院“达到国内最高水平,全面治疗”的广告后深信不疑,结果花费了上万元,仍未治愈疾病。近一段时间,消费者对一些医疗广告误导择医购药的投诉明显增
法拉利版奥林巴斯 伊利6次入选50强
雅典快讯 新浪无线 展示时尚,飞扬青春
多,市消协向社会发布了今年第4号消费警示,提醒市民谨慎对待各类医疗广告,以防落入陷阱。

  消协人士说,一些医疗机构不讲诚信,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使得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医疗广告的医疗机构和经营者得不到严厉处罚,加上消费者缺乏自我维权意识,求医治病心切,容易上当。

  市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择医购药应去正规医院,注意辨别医疗机构诚信度,不要迷信明星、名人做的广告,同时保存好病历、处方、各种检查和化验报告等有效凭据。如遇到在病历上不如实明确记录诊病状况等情况,消费者一定要提高警惕。

  医疗广告五大陷阱

  1夸大疗效

  医疗机构斥巨资在广告上将自身医疗水平和治疗效果夸大,对一些特殊疾病能“精确诊断和有效治疗”,而所谓“专家”的资格及治疗技术并不高超。

  2名人效应

  利用名人的社会影响做广告,而这些明星、名人一般没有接受过所宣传的医疗服务或使用过医疗产品,只是收受聘金受雇于人。

  3专治疑难杂症

  宣传心血管疾病、不孕不育、男科妇科甚至癌症是最“擅长治疗”的,甚至现阶段医疗界公认尚无良好治疗方法的疾病,也成为可以解决的问题。

  4隐瞒实情

  医生在诊病时将轻症说成重症,将一次用药可治愈的说成不易治疗,然后开出大量昂贵的药品。

  5药品成分含糊

  不明示处方真实内容和药品真实成分,开出的处方用“××号胶囊”、“××号药”代替,自制药品也不明示成分含量,产生医患纠纷时,由于没有真凭实据,消费者又无法主张合法权益。[责任编辑:王亚丽]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球迷关注亚洲杯决赛
雅典奥运FLASH演示
赵薇邹雪纠纷
广州新白云机场图片集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话题-上海与城市榜样
可爱淘《狼的诱惑》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