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改变发行格局 中国电影打造完整产业模式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5日09:00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8月15日电(记者万一)2004年,被很多人视为中国电影改革的关键一年,中国广电总局制定的各项改革正大刀阔斧地进行,中国电影界正在按照国际惯例积极探索打造自己的产业模式。 社会力量无疑成为中国电影的生力军。颇具影响的保利华亿、华谊兄弟公司、世纪英雄等中国民营企业,都以独立投资或与中影公司合作投资的模式涉入了电影领域,刺激了中
民营企业改变中国电影发行格局。北京博纳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北京新画面影业有限公司等七家民营公司获得了国产电影的发行资格,打破长期以来由国有企业控制的中国国产电影发行格局,充分发挥了电影系统内外发行国产影片的积极性。 据了解,仅北京博纳文化交流有限公司2003年就发行了《开往春天的地铁》、《和你在一起》等17部影片,洗印拷贝数1331个,年度票房达到8000多万。而北京新画面影业公司与张艺谋携手制作的《英雄》和《十面埋伏》更是创造了华语电影的最高票房纪录。此外,影院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影院不足是制约中国电影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据统计,在美国将近8600人就有一个放映厅,而中国却是12万人中才有一个放映厅。 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局局长童刚说,自允许海外资本进入中国电影内地市场以来,外商已参与中国近百家电影院的改造工程,吸引部分电影观众回流。包括北京华星影城和东方广场新世纪影院在内的5家电影院的年票房收入超过2000万元人民币,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电影市场的人气。 北京新影联公司宣传策划部高军认为,通过吸引有分量的外商注资电影院,不但可以壮大本地电影院线竞争实力,绑定与外资电影公司的长期利益关系,还有利于加快中国电影与世界电影的接轨。 专家认为,如果电影业改革到位,中国电影制作所依靠的社会资金、商业资金能够达到80%以上,中国现代影院银幕数能够达到5000块以上,中国电影业的发展会跃上一个新阶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