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助学贷款:“变脸”背后的变数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9日01:37 哈尔滨日报

  1999年起开办的国家助学贷款,从去年到今年陆续进入首批贷款的还贷高峰,但是大多数银行停贷的消息却屡见报端。为此,教育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近日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从还贷年限、贴息方式、经办银行、还款约束方式等方面做了全面调整,国家助学贷款“大变脸”。但近日记者采访了担负我省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中心职能的省教育厅、部分高校和银行后,了解到此新助学贷款欲在新学期如期开展,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

LG CDMA手机一元抢先拍 手机中的战斗机
荣誉时刻共享辉煌 展示时尚,飞扬青春

  银行会竞标吗?

  据了解,新国家助学贷款办法与现行办法相比,在一定程度上将减轻经办银行的风险,并建立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给银行适当补偿,同时,经办国家助学贷款的银行也将由目前国家指定的商业银行办理,改为由政府按隶属关系委托全国和各省级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中心通过招标方式确定的经办银行办理。如此“风险补偿机制”能让银行积极踊跃地参与国家助学贷款的招投标吗?哪些银行会参与竞标?

  记者采访了人民银行和几家商业银行,得到的答案是目前还很难判断。一位商业银行业内人士说:“有补偿可以让银行减少损失,但是能给银行带来收益吗?银行是追求商业利润最大化的。对银行来说,给每个学生每年发放的贷款是6000元以下,但办理和管理上同一笔几十万元的贷款是一样的。相对于费人力、费时间、风险高的国家助学贷款,用相同的资金、人力成本,收益远远低于给大企业贷款,甚至低于住房、汽车贷款。”

  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货币信贷处的刘科长说,过去的国家助学贷款由国家指定的工、农、中、建等商业银行办理。新办法下,交通、光大、哈尔滨商业、浦发、招商等银行均可以通过招标参与开展助学贷款业务。尽管新办法中,从贷款学生在校期间的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曝光违约借款学生名单等几方面给银行减负,但这些商业银行是否参与竞标,最终还是取决于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为银行分担风险的比例大小。比例越大,参与竞标的银行就会越多。

  学校能承担巨额风险吗?

  根据新办法规定,把原来都要银行自己扛的风险,由财政、高校共同承担。并规定“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由财政和普通高校各承担50%,给予经办银行适当补偿,具体比例在招投标时确定。”据介绍,省教育厅和人民银行欲定的风险资金的比例为10%,但目前还没有最后确定。

  据省教育厅有关人士介绍,新办法将对普通高校实行借款总额包干,即按在校生总数的20%,以每人每年6000元确定贷款金额。按照新办法,我省财政拨款高校今年的助学贷款总额将达到2.6亿元。如果按照10%的风险资金比例,高校和财政就要各拿出1300万元,这是今年第一年。随着每年高校新学期开学,第二年高校和财政均摊的风险资金为3900万元,第三年为7800万元,第四年为1.3亿元,以后每年都如此。

  该人士说,数额如此巨大的风险资金,会让高校苦不堪言,对一些规模较大的高校来说,也许尚能承担,但对于一些规模不大的专科和高职院校,承担起来非常困难。

  新办法能从9月起实施吗?

  按规定,新办法将从今年秋季开学后实施,目前我省各高校已陆续开始接收新生,部分贫困新生无疑在“等钱救急”,他们能在开学时办理新办法下的助学贷款吗?记者从省教育厅财务处获悉,目前,已和财政部门及银行沟通、协调,但在高校开学前落实新办法,可能性不大。在新学期期间能落实新办法。新办法规定,借款学生在校期间的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学生个人不用负担,毕业后开始计付利息。据介绍,就落实贷款利息财政补贴和确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比例事宜,省教育厅正和财政部门协商;就招标事宜,银行方面,省教育厅也正在积极沟通。

  记者从省教育厅财务处了解到,截至今年3月,全省共有61所高校的6.8万名学生申请了助学贷款,占学生总数的17%,申请金额为3.1亿元,实际获得贷款的贫困生人数为2.4万人,发放的贷款金额为9200余万元,所涉及的高校仅达20多所。费人力时间、风险高、还款率低,是银行不愿发展国家助学贷款的主要原因。

  本报记者 董晓峰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UC音频直播奥运赛事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北航招生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购房租房经历征文
余秋雨绝唱:借我一生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